《论语选读》13:沂水春风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 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 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 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舍,上声。四子 侍坐,以齿为序,则点当次对。以方鼓瑟,故孔子先问求、赤 而后及点也。希,间歇也。作,起也。撰,具也。春服,单袷 jiá之衣。浴,盥濯也,今上巳祓除是也。沂,水名,在鲁城 南,地志以为有温泉焉,理或然也。风,乘凉也。舞雩,祭天 祷雨之处。曾点之学,盖有以见夫人欲尽处,天理流行,随处 充满,无少欠阙。故其动静之际,从容如此。而其言志,则又 不过即其所居之位,乐其日用之常,初无舍己为人之意。而其 胸次悠然,直与天地万物上下同流,各得其所之妙,隐然自见 于言外。视三子之规规于事为之末者,其气象不侔矣,故夫子 叹息而深许之。)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夫子盖许其能,特哂其不逊。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盖亦许之。)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孰 能为之大,言无能出其右者,亦许之之辞。程子曰:“如子路、 冉有、公西赤言志如此,夫子许之。亦以此自是实事。后之学 者好高,如人游心千里之外,然自身却只在此。”又曰:“孔 子与点,盖与圣人之志同,便是尧、舜气象也。诚异三子者之 撰,特行有不掩焉耳,此所谓狂也。子路等所见者小,子路只 为不达为国以礼道理,是以哂之。若达,却便是这气象也。” 又曰:“三子皆欲得国而治之,故夫子不取。曾点,狂者也, 未必能为圣人之事,而能知夫子之志。故曰浴乎沂,风乎舞雩, 咏而归,言乐而得其所也。孔子之志,在于老者安之,朋友信 之,少者怀之,使万物莫不遂其性。曾点知之,故孔子喟然叹 曰“吾与点也。”)
2. ①由材料乙可知,孔子的志向是建立一个老少皆安、仁爱和乐 的礼治社会。
②材料甲曾皙所描述的生活场景,正是孔子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以求的国泰民 安、天下太平的大同社会的生动写照与缩影。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 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乘,去声。率尔,轻遽之貌。摄,管束也。二千五百人为师, 五百人为旅。因,仍也。谷不熟曰饥,菜不熟曰馑。方,向也, 谓向义也。民向义,则能亲其上,死其长矣。哂,微笑也。)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 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论语选读》——
沂水春风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曾参父,名点。)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长,上声。言我虽年 少长于女,然女勿以我长而难言。盖诱之尽言以观其志,而圣 人和气谦德,于此亦可见矣。)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 知尔,则何以哉?”(言女平居,则言人不知我。如或有人知 女,则女将何以为用也?)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6分) 甲
(曾皙,名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 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论语·先进》)
乙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公冶 长》) 1.由材料甲“喟然”一语可以看出,孔子心中既有对曾皙所描 述志向的______之情,也有对自己志不得伸的______之感。(2 分) 1.神往 苦闷 2.请根据材料乙的相关内容,简述材料甲“吾与点也”的原因。 (4分)
方六七十里,小国也。如,犹或也。五六十里,则又小矣。足, 富足也。俟君子,言非己所能。冉有谦退,又以子路见哂,故 其辞益逊。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 为小相焉。”
相,去声。公西华志于礼乐之事,嫌以君子自居。故将言己志 而先为逊辞,言未能而愿学也。宗庙之事,谓祭祀。诸侯时见 曰会,众眺曰同。端,玄端服。章甫,礼冠。相,赞君之礼者。 言小,亦谦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