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二年级上册语文12月月考试卷及答案

初二年级上册语文12月月考试卷及答案

初二年级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一、听录音,完成1-5题。

(请注意:1-3题读一遍,4-5题读两遍)(12分)2、下面词语读音错误的一项是()(2分)A缄默 B发人深省 C 凝望 D拈轻怕重3、听下面一句话,话中“骄傲”的意思是()(2分)A自负而轻视他人 B自豪 C 值得自豪的人或事物 D傲慢4、听下面一则消息,回答问题。

(4分)(1),(2)。

5、请根据下面设置的情境,回答问题。

(2分)答:。

二、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

(16分)(一)根据课文内容默写。

(10分)6.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用“,,”寄托了自己虽远离官场,仍想报效国家的思想感情。

7、《观刈麦》中诗人把劳动人民在特定情况下近乎变态的矛盾心理描绘得入木三分的诗句是:,。

8、《过零丁洋》中诗人把自己的命运同国家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表现其赤诚爱国之心的诗句是:,。

9、《山坡羊·潼关怀古》一诗中,揭示了统治者剥削人民、压迫人民的本质的诗句是:,;,。

10、夫战,勇气也。

,,三而竭。

,故克之。

(二)名著阅读(6分)11、《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与周瑜联手指挥了一场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它的名称是:;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原因是:。

(2分)(三)仿照句子。

(4分)12、根据例句,再写出两个你对“语文”理解的比喻句。

例句:语文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

语文是,让人。

语文是,让人。

三、阅读与理解。

(32分)(一)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9分)[甲]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必将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杞国有人,忧天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若①屈伸呼吸,终日于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②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舍然③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列子》(注释:①若:你;②只使:假使;③舍然:释然,心情放松的样子。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词(2分)A、劳.其筋骨()B、曾.益其所不能()C、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D、日月星宿不当坠.耶()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思不同的一组是( )(2分)A、空乏其身.身.亡所寄B、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终日于.天中行止C、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身亡.所寄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奈何忧.崩坠乎15、填空题:[乙]段就是成语“”的出典处。

(1分)16、简答题:古语云:“居安而思危”,[甲]、[乙]两段都紧扣“忧”字来写。

读了这两段后,你对[甲]、[乙]两段所表达的忧患意识有什么看法?请说出理由。

(4分)(甲)。

(乙)。

(二)阅读下面议论文,完成下列问题(共9分)说“巧”沈庆洪古往今来人们对于“巧”总是热烈向往,怀有感情的。

人们常常称技巧高超的工人为“能工巧匠”,赞精妙的艺术品为“巧夺天工”。

文章有“精巧的构思”,工作有“巧妙的安排”,连学生学习也要有个巧劲。

巧学生就能举一反三,事半功倍。

是啊.谁不渴望自己有一双巧手,成为一个巧人呢?然而.巧从何来?有人说“巧”是天生的,有人说是梦里飞来的,还有人说是向。

巧娘娘求来的。

其实人们也未必真相信“梦笔生花”、“向天乞巧”的神话传说。

这不过反映了人们对“巧”的热烈追求罢了。

“巧”自然不是梦来的,也不是乞求来的,当然更不是天生的。

它是人们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勤学苦练得来的。

古今中外著名的能工巧匠,有许多当初并不怎么“巧”。

而是后来下了许多”笨拙”功夫,才逐渐聪明起来的。

俗话说“勤能补拙”、“热能生巧”就是这个道理。

科学史上的巨人牛顿小时候为猫开洞,竟然开了大小两个,让大猫走大洞,小猫走小洞,一时被人引为笑谈。

这不是“笨”得出奇吗?被誉为“世界上三大表演艺术体系之一”的梅派艺术创.造人梅兰芳,在回忆自己的舞台生涯时也说:“我是一个笨拙的学艺者。

”他八岁从师学戏,几句老腔,学了多时还不能上口。

老师嫌他太笨,骂了一顿,赌气不再教他了。

然而,他不灰心,几十年如一日,一招一式,一板一眼地勤学苦练,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他的艺术技巧终于达到炉火纯青的境地。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画家达·芬奇,可算得上人类艺术史上罕见的“巧匠”了,可是他高超的绘画“技巧”的获得,实在是经过长年累月地画圆圈——一个模样的鸡蛋一相当笨拙的阶段的。

还是俗话说得对:“只要功夫深,铁杵也能磨成绣花针。

”这里,“功夫”是重要的。

如果想练就一双巧手,却又不肯下“笨拙”的功夫,希图偷懒取巧,那只能是”弄巧成拙”罢了。

一个“巧”字,谈何容易。

那可是时间、毅力、汗水的结晶啊!17、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中心论点是:。

18、本文第三段中的理论论据是什么?(2分)理论论据是:。

19、概述本文第三段中的事实论据。

(2分)事实论据是:。

20、本文第三段中的几个事实论据,不是从勤奋的角度而是从的角度举例,所以这些事例虽然常见,但给人以新意。

(1分)21、除了本文中列举的事实论据外,请你再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2分)事实论据:。

(三)阅读下列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14分)父爱深深①“我抱歉,儿子,我们没钱。

”这句话真是字字如雷,似要敲碎我的心灵。

那是1964年,我13岁,正值崇拜偶像的年纪。

我迷恋甲壳虫乐队,剪了同样的发型,拥有一把挺好的吉他,独缺音箱。

而我必须有一个音箱,否则不能组织自己的乐队。

所以,爸爸的话刚出口,我觉得甲壳虫乐队的《失落者》仿佛专为此.而唱。

②但同往常一样,爸爸总有办法实现我的愿望。

“咱们自己做!”他说。

③自己做?我满心疑惑,但别无选择。

从此,日复一日,爸爸牺牲所有的闲暇时光,和我一起为做'“咱们良己”的音箱挑选木材、喇叭、蒙在音箱上的编织布料,甚至毫不足道的黏胶。

终于,我们完工了,我也将组队参加学校的比赛。

但卸心底始终有个疑惑挥之不去:花在材料上的钱几乎可以直接买一个音箱,我们为什么要自己做呢?④比赛的日子,当我去后台时,竞争者们陆续来查看我的家当。

最后自制的音箱引起他们的注意。

有人问::“什么牌子的?自己做的吗?”我窘得无言以,只能坦白“招认”:“是的,我爸爸和我一起做的。

”⑤出乎我的意料,他们由不屑变得十分羡慕,甚至有点妒忌:“唉,我爸爸从来不和我一起做这些事。

”⑥羞愧顿时烟消云散,我感到无比自豪和幸福;我有一个多么了不起的爸爸!他可以无私地奉献他的时间和精力,只是为了陪我美梦成真。

这时,我看到爸爸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正对我微笑。

⑦我的乐队最终没能获奖,因为自制音箱的音乐不够流畅、华美。

但我并没有感到太多的沮丧,我知道自己已经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胜利”。

⑧如今,我也已为人父母。

最近,当我再度提及此事,,爸爸证实了我的疑惑:他并不是没钱买音箱。

爸爸微笑着说:“'我真的只想和你一起分享一些时光。

那些制作音箱的夜晚,我们懂得了许多的东西,不单是电线什么的,更重要的是彼此的情感。

"⑨的确,爸爸给了我金钱难以替代的真情。

别人的父亲或许只是简单地给他们的儿子购买音箱,但我的爸爸却给了我:他的时间、他的关注、他的爱心;别人的儿子期待完美的设备,我更期待一份真正的父爱。

⑩那个自制的音箱因种种原因很早就丢失了,但我仍愿付出任何代价再去触摸它一下。

而那些无从触摸的晴感,更让我心永怀感恩。

⑧今天,我似乎仍能清晰回忆起自制音箱的形状,闻到它散发的黏胶味,听到它传出的第一个音符,看到爸爸微笑的脸——特别是那双爱意挚深的眼睛。

这就是我全部的“家当”。

(摘自《青年文摘》2001年第三期)22、第①段最后加点的“此”指的内容是(2分)23、(1)第④段中“我窘得无言以对”,“窘”的原因是(2分)(2)第⑥段中“我感到无比自豪和幸福”,“自豪和幸福”的原因又是(2分)24、第⑥段最后一句爸爸“正对我微笑”这“微笑”中包含了什么?(2分)25、第⑦段中“胜利”指的 (2分)26、最后一段中,虽然音箱早已丢失,为什么“仍能清晰回忆……特别是那双爱意挚深的眼睛”?(2分)27、联系全文,说说“我”的“家当”到底指什么?(2分)四、作文。

(40分)28、我们生活的每一天,都在别人的关爱之中:当你睁开惺忪的睡眼,闻到早餐的阵阵香味;当你走在干净的街道上,看到路旁的青青小草;当你坐在安静的教室,聆听老师的谆谆教诲;当你面对难题束手无策,同'学帮你解开疑惑……你,是否想到了感谢呢?请以“感谢”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要写出真情实感。

②除诗歌、剧本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500字。

(2)在的日子里要求:①加上适当的词语或短语,如:奥运、国庆、中考……,补足题目,扣题作文。

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字数不少于500字。

③题目或正文中如需出现本区人名、地名、校名者,请用A、B、C代替。

初二年语文月考考试答题卷一、听录音,完成1-5题。

(请注意:1-3题读一遍,4-5题读两遍)(12分)3、()(2分)4、听下面一则消息,回答问题。

(4分)(1),(2)。

5、请根据下面设置的情境,回答问题。

(2分)答:。

二、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

(16分)(一)根据课文内容默写。

(10分)6、,。

7、,。

8、,。

9、:,;,。

10、:,,。

(二)名著阅读(6分)11、,。

12、语文是,让人。

语文是,让人。

三、阅读与理解。

(32分)(一)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9分)13、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词(2分)A、劳.其筋骨()B、曾.益其所不能()C、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D、日月星宿不当坠.耶()14、( )(2分)15、填空题:[乙]段就是成语“”的出典处。

(1分)16、(甲)。

(乙)。

(二)阅读下面议论文,完成下列问题(共9分)17、中心论点是:。

18、理论论据是:。

19、事实论据是:。

20、是从的角度举例。

21、事实论据:。

(三)阅读下列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14分)22、。

23、。

24、。

25、。

26、。

27、。

参考答案:6、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7、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8、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9、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0、一鼓作气,再而衰,彼竭我盈。

11、赤壁之战,马谡大意失街亭。

12、(1)语文是清凉可口的泉水,让人清甜解渴。

(2)语文是芳香浓郁的咖啡,让人温馨浪漫。

(3)语文是新鲜味美的果汁,让人滋心润肺。

[三]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8—13题(16分)13、使……劳累,通“增”,增加,通“横”,堵塞,使不顺,坠落(2分)14、(C)(2分)15、杞人忧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