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女大学生就业歧视
摘要:性别歧视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有其历史渊源,女性一直以来在社会当中处于弱势地位,近年来,女大学生就业歧视问题愈演愈烈,而出现这种性别就业歧视并非偶然现象,本文对于这一问题展开了叙述、原因、和对策,希望对女大学生就业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女大学生就业歧视性别歧视
由全国妇联、品牌中国产业联盟主办的“2010 品牌中国(女性)高峰论坛”指出,随着中国女性受教育普及化程度的显著提高,女大学生比例迅速提升到了49%以上。
而与此与此同时,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调查指出,在现在的招聘职位中,有众多的用人单位明确性别限制,或对女性怀孕生育期都进行时间限制。
在调查现象中,超过一半以上的调查对象普遍认为,在相同的条件下,男性大学毕业生则会被他们优先选择。
近七成用人单位限招女大学生,媒体呼吁破除性别歧视资料显示,2010 届女大学生签约率是21%,明显低于男生29.5%的比例。
1 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的现状分析
就业歧视是指没有法律上的合法目的和原因而基于种族、肤色、宗教、政治见解、民族、社会出身、性别、户籍、残障或身体健康状况、年龄、身高、语言等原因,采取区别对待、排斥或者给予优惠等任何违反平等权的措施侵害劳动者劳动权利的行为。
就业机会过程的歧视
1.1 性别歧视
众多的招聘信息调查显示,有很大一部分用人单位直接在招聘启事中声明只招男生。
政府机关或者事业单位等机构在招聘过程中甚至同样存在岗位的性别歧视。
在同样的岗位,即使是学历、专业都相同,女生也要面临比男生苛刻的多的要求。
不光在外貌以及内在素质方面,在婚姻以及生育等方面,也对女生提出苛刻的要求。
1.2 生育歧视
在招聘环节中,女性求职者经常被问到一些涉及个人隐私的问题等。
应聘者若无法给出用人单位所期望的答案,她们的简历甚至都会被拒之门外。
更有甚者,被迫签订一些“禁婚”、“禁孕”的条款,私营企业占多半以上。
1.3 外貌歧视
和男生相比,女大学生因相貌丑陋在就业时遭受歧视的可能性更大。
在招聘条件中,也常见到例如“女,1. 60 米以上”、“形象好”、“气质佳”等词句,对女大学生往往采用“双重标准”,虽然就业岗位对应聘者的体貌即使没有什么明确要求的情况下,用人单位仍然会对女性应职者的外貌作为录用的优先条件。
媒体及电视上也常出现在招聘中因相貌问题而被拒之门外的事情,最近社会上出现的“学生整容热”
就是这一真实写照。
在就业的时候,女生因为外貌原因受歧视的可能性要比男生大得多。
用人岗位在对女生的招聘条件中,也采用“双重标准”,像“形象好”“女生身高1.60米以上”“气质佳”等词句要求经常会出现在招聘信息中,即使就业岗位没有对应聘者体貌提出明确要求,在录取过程中也会优先考虑外貌条件较好的应聘者。
因为外貌问题在招聘时而被拒绝的现象也多次被电视等媒体曝光,“学生整容热”这一社会现象就是真实的写照。
2 造成女大学生就业歧视的原因
2.1 劳动力市场整体供求不平衡
在我国,现在包括现代服务业在内的第三产业还处于成长期,而工、农产业对于脑力劳动的人才需求量有限,因为高校扩招和市场需求量的减少导致了供需的结构性矛盾。
2.2 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
现在的法规在某一定程度上缺乏可操作性,尽管在我国的宪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都规定了男女享有相同的就业权利,由于这些法律法规大多是指导性而非禁止性的条款。
虽然立法的初衷是为了保护女性的身心健康,但这些法律的实施使使大部分女性认为像保护弱都一样,认为这是一种潜在的歧视。
被歧视的人即使要维权成本也会非常
高,而用人单位实施性别歧视的违法成本几乎为零,这也是增长目前对女大学生就业存在歧视的社会风气的直接原因之一。
2.3 企业追求对利润的最大化,导致女大学生遭歧视
阶段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所追求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
自然附着成本的存在以及雇主对当前成本节约的偏好,致使用人单位宁愿聘请能力较差的男生,也不愿花钱聘请较优秀的女生。
聘用女大学生有以下几种成本:第一就是女性比男性退休要早,比男性领取退休金的时间长;第二就是女性产假期间,企业单位除了必须照常支付工资外,还要另聘员工顶替岗位;这些用人成本是女大学生遭到就业歧视的直接原因。
3 解决女大学生就业歧视问题的对策
对于女大学生就业歧视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从社会性别公正的视角出发,充分关注并认识到女大学生就业困境,重视性别意识的宣传教育,创造女性公平就业的法律和制度环境,对就业中的机会均等与公正程度进行适度政策调控,也就成了题中应有之意。
3.1 加大社会宣传性别文化观念,提倡男女平等
人们的思想中早已有性别差异之分,要消除所谓的“性别本质论”。
全社会要消除性别歧视,树立公平的竞争意识,做好舆论宣传,对女大学生工作能力给以客观、公正的评价,全社会倡导男女平等、
尊重女性的进步观念,倡导男女共同参与社会劳动、共同分担家庭责任,改变传统的性别分工定势,使人们提高对女性社会价值的认识。
3.2 女大学生发挥自身优势,多方面提高竞争力
女大学生应从多方面提高自身的竞争力,首先,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女大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要掌握好文化知识,还应为以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应加强多方面的锻炼。
女大学生在求职就业p[1]王冶英.女大学生就业歧视的现状、成因及法律对策[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9,( 4) : 56.
[2]郭毅玲.当前我国女性就业歧视原因浅析[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9,(2):17-21.
[3]胡安荣.企业拒绝女大学生的经济学分析——贝克尔歧视理论的拓展和运用[J].财经科学,2004,(4).
[4]董慧莉.浅析我国女性就业难的应对措施—借鉴美国反就业歧视的经验[J].科教文汇,2010,( 2 上) : 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