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法的起源

论法的起源

论法的起源作者:郭桂香【摘要】古今中外的多思想家、法学家对法的起源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关于法的起源的各种学说。

法的起源的各种学说及其与法的本质学说之间存在内在的一致和对应的关系,如神创说就与法的本质的神意论观点一致,是神学法学的主要内容;契约说则是自然法学派的观点,与法的本质的理性论观点紧密联系。

我们在理解了发的起源、法的产生的标志以及和法的本质以后得出法是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出现的。

私有制和阶级的出现是法产生的基础。

从而看出法的起源国家说是不正确的。

【关键词】私有制阶级国家法法律目录:前言一、法的起源的各种学说与本质学说之间的关系。

1、对法的起源的各种法律学说简介。

2、法与法律的区别。

二、法起源的含义三、法所产生的过程与标志1、私有制和商品经济的产生是法产生的经济根源。

2、特殊公共权力系统即国家的产生。

3、权利和义务观念的形成。

4、法律诉讼和司法的出现。

四、法的起源国家说是对马克思主义观点的误解和歪曲五、结论后记参考文献:【前言】我们在本文中主要探讨关于的法的起源,主要从法的概念,法产生的根源,法产生的标志,以及对于法起源国家说这一论点的比较,得出法的起源国家说这一论点是不正确的。

正确的观点是:法的起源是伴随着私有制的产生,阶级的出现,继而出现了国家,在国家制定与认可后上升到了法律。

我们从以下方面对本文进行论述。

一、法的起源的各种学说与本质学说之间的关系。

1、从古到今,许多思想家、法学家对法的起源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关于法的起源的各种学说。

对于法的学说主要有一下几种观点:(1)神创说这一学说认为法是人格化的超人类力量的创造物,各种各样的神为人类创造法。

在西塞罗看来,作为最高理性的自然法来源于“上帝的一贯的意志”;人定法是自然法在世俗社会中的体现;法律是从自然产生的,自然法来自神的理性,人定法源于自然法。

中世纪神学政治的鼻祖奥古斯丁提出:秩序和安排来源于上帝的永远的正义和永恒的法律,即神法;人法服从神法,是从神法派生出来的,中国古代也有类似的认识。

(2)暴力说。

这一学说认为法是暴力斗争的结果,是暴力统治的产物。

中国的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就认为:“人民众而财货寡,事力劳而供养薄,故民争”。

有斗争有暴力才需要解决冲突的规则。

(3)契约说。

人类在进入政治社会之前处于自然状态,后来为了安全,为了生产发展,为了社会安定和发展等原因,人们相互间缔结契约,通过缔结契约人们放弃、让与部分自然权利,组成政府,这最初的契约是法律。

17、18世纪的古典自然法学者大部分都持此说。

(4)发展说。

具体包括两种:①、人的能力发展说。

随着社会的进化,人的能力有了发展,例如火的作用,弓箭的发明等等.财富有了增加,社会关系开始复杂,因而需要法。

②精神发展说:黑格尔就认为绝对精神在自然界产生之前就已存在,绝对精神发展到自然界阶段,才有了人类,人类精神的发展产生法。

民族精神论者提出法来自民族的精神或历史传统。

(5)合理管理说。

许多法社会学者持此说,如美国当代法的社会学家塞尔茨尼克认为,一个群体的法律秩序,是基于合理性管理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

(6)马克思说。

法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经济的发展、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国家出现而产生的,经历了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

总之,法的起源的各种学说及其与法的本质学说之间存在内在的一致和对应的关系,如神创说就与法的本质的神意论观点一致,是神学法学的主要内容;契约说则是自然法学派的观点,与法的本质的理性论观点紧密联系。

2、法与法律的区别要想正确理解法与法律的区别我们因该首先要了解法的概念、起源以及法的本质。

法的概念及本质关于法及其本质,虽然是法学界长期争论不休的长久话题,但随着我国法学的繁荣与发展和对国外法学的借鉴,多数学者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已趋于达成共识。

法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即具有规范性、国家意志型、国家强制性、普遍性、程序性、可塑性的社会规范或者行为规范。

从结构上看,法这种社会规范又是由各具体的法律规范(规则和原则)所构成的相互联系的整体(体系),其内容主要规定人们相互交往的行为模式,即人们的法律权利和义务,即呢人通过权利和义务的规定来调整一定的社会关系、维护一定的社会秩序。

认识到法与法律是有区别的并且正确地区分它们和明确法的概念及本质对于研究法的起源一样重要。

其实对于这二者的区别,在拉丁语中就已经显示出来了,即“Jus”与“Lex”的区别。

“Jus”是指抽象的原则、正义、权利;“Lex”是指具体的法律,即罗马王政时期国王制定的法律和共和国时期各立法机构通过的法律[1]。

在我国,学者们对于法律的定义是基本一致的。

法律分为广狭两个含义:狭义的法律专指拥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据立法程序制定和颁布的规范性文件;而广义的法律则是指法的整体,即国家制定和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各种行为规范总和。

显然,无论是广义还是狭义,法律的定义就已明确显示出其来源——国家。

因为法律是被制定出来的——被“国家”制定出来的,所以它只能在国家产生和形成之后才出现和存在。

而法则不然,法是“作为理念的自由”(黑格尔语),是自在的客观的,不以单个人或某些集团的意志为转移的整体公共意志。

在自然法那里,法是先于并高于人定法(法律)而存在的[2]。

马克思、恩格斯也充分注意到了法与法律的区别,并指出“法是自由的肯定的存在”,而法律是“法的表现”,即“肯定的、普遍的、明确的规范”;并进一步指出“事物的法的本质不应该去迁就法律,恰恰相反,法律倒应该去适应事物的法的本质。

”6他们在批判法与法律的混淆时指出:“国家是属于统治阶级的各个个人借以实现其共同利益的形式,因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一切共同的规章都是以国家为中介的,都带有政治形式。

由此便产生了一种错觉,好象法律是以意志为基础的,而且是以脱离现实的自由意志为基础的。

同样,法随后也被归结为法律。

”7显然,在马克思、恩格斯那里,法是高于法律而存在的,我们可以把某些人或集团的以“国家意志”形式出现的那些意志称为法律,因为他们确实具有法律的外表和形式,但我们决不可以把它们上升然而“我们许多法学者却恰恰把它们等同起来”8,从而致使对“法的起源”的研究成为对“法律的起源”的研究。

这种不区分法与法律的研究方式只能说明他们早在进行论证和研究之前就为自己设置好了答案:从“法律是由国家制定的”的概念中得出“法”起源于国家的结论。

总之,只有深刻理解和把握法的概念及本质,充分认识到并区分法与法律的区别,才能使“法”在我们的头脑中凸现出来,我们才能建立起研究“法的起源”的基础,进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法起源的含义及其过程。

法产生的根源是随着阶级、私有制的产生和国家的出现而出现的。

原始社会作为人类社会的第一个社会,它是没有法的,也不可能有法的出现,根据马克思主义法学,其认为:法和国家一样,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在人类进入阶级社会时才出现的,它们都是阶级社会特有的现象,都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所以在那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极为低下的情况下,大家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共同劳动、平均分配,原始人在那时的社会背景下也只有依靠集体的力量才能维持自身的生存,由此便决定了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因此其是不存在什么私有制、剥削、阶级的,按照马克思以上说的法与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故原始社会是不可能有国家和法的存在的。

恩格斯曾对原始社会做过如下描述,在这种十分单纯质朴的氏族制度下,“没有军队,宪兵和警察,没有贵族、国王、总督、地方官和法官,没有监狱,没有诉讼,而一切都是有条理的。

(1)”法的本质是统治阶级实现阶级统治的工具。

具体地说,它是指国家按照统治阶级的利益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法是被提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的意志的体现。

这说明法的阶级性。

法不是超阶级的,它总是一定阶级的意志的体现。

法只能属于统治阶级的。

法只能在经济上、政治上居于支配地位的阶级,即是统治阶级的意志的体现,是通过自己所掌握的国家政权,把自己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即不是统治阶级中个人意志的体现,也不应是统治阶级个别或部分(阶级、阶层)意志的体现。

法不可能包罗万象。

它只规定和调整有关统治阶级基本利益的和社会基本制度和主要的社会关系。

法所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的决定,是由这个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统治阶级所代表的、与一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所决定的。

法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只有统治阶级的国家制定或认可,才能成为法,才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原始社会虽然没有出现法,但氏族组织与氏族习惯是其社会的调控机制,它们构成了调整社会关系、建立社会秩序的两种基本力量。

到了原始社会末期,由于生产水平的提高,劳动工具有了较大的改进,特别是金属工具的出现,使个体劳动成为可能。

与这种产力的发展状况相适应,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也逐步向私有制转变,产品逐渐由公有转变为私有。

社会分工和交换的发展,又进一步促进了私有制的产生。

特别是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每个人的劳动产品除了能维持本人的基本生存以外,开始出现了剩余,于是使剥削有了可能。

此前,对战争中的俘虏,或者杀掉,或者留作本氏族中平等的成员,现在却变成了奴隶,而占有奴隶则成为奴隶主法定的权利。

随着个体劳动的出现,引起了一夫一妻制个体家庭的确立和财产继承的父权制的产生,并使社会财富逐步积累于家庭。

随着家庭财产差别的扩大,便出现了穷人和富人,并迅速向贫富悬殊的两极分化。

特别是随着贸易的不断扩大,随着货币和货币高利贷以及土地所有权和抵押品的产生,原来属于氏族公社内部的自由人,也开始大批沦为奴隶。

开始仅限于战争俘虏的奴隶制,现在发展为奴役同部落以至于同氏族的人了。

于是,掌握大量财富的少数人,不再参加劳动,而是靠剥削奴隶过活了,从此社会分裂为两个阶级: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奴隶主和奴隶。

自从社会分裂为阶级以后,在原来的每个氏族团体中都表现出了利益的冲突。

在奴隶主和奴隶、富人和穷人、高利贷者和债务人之间,存在着你死我活的阶级矛盾和斗争。

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原来的氏族组织自身再也无力解决这种对立势力的冲突了。

为了不使社会和互相冲突的阶级在无谓的斗争中同归于尽,就需要有一种表面上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这种力量的使命是缓和冲突力求把冲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围以内。

适应这种历史发展的需要,国家与法也就应运而生了。

由此可见,法是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出现的。

它的出现首先代表了新兴的奴棣主阶级的利益,新兴的奴隶主阶级为了镇压奴隶的反抗,建立对自己有利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也有必要通过国家机关制定和认可新的行为规则,规定人们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并用国家强制力来保证人们对它的遵守。

这种新的行为规则就是法律,这就是马克思所说的法产生的阶级根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