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语文复习 散文阅读之句段的作用

中考语文复习 散文阅读之句段的作用


【2009 年· 广东】 《寻石记》本文开头写“抓白军”游戏,其 作用是__________。(3பைடு நூலகம்)

参考答案: 为下文写“寻石”一事(1分) 作铺垫(2分)。(答“引出下文”只得1分)
【2014
年· 广东】《怯懦》小说的结局 耐人寻味,请说说其妙处。(5分)
【小说的结局是陈叶父女最终没有相认(1 分)。妙处:①凸显人物的性格(1分):表 现了父女的怯懦(或“缺乏勇气”)(2分), 女儿怯懦是因为自卑与虚荣(1分),父亲怯 懦是因为自身的卑微和对女儿深沉的爱(1 分)。②深化主题(或点题)(1分):反映 了世俗的尊卑观对人的影响根深蒂固(1分)。 本题最多得5分。】
(1.5分)
失分原因
套用术语,脱离文本。 .概念不清,表述混乱。

1、回顾考题,了解题型
【2008 年· 广东】 《歪儿》第4段中极力渲染“我”在游戏中的 迅 猛威风,请指出这样写的作用。(4分)

参考答案:第④段中极力渲染“我”在游戏 中的迅猛威风,一是与歪儿的疲于奔命形成 对比,突出了“我”和伙伴们对歪儿的欺负; 二是为下文写我们对歪儿态度的转变作铺垫。

2.文章开头的叙说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4分) (学生一)结构上开门见山, 结构上为下文 点出了这个故事是“我”在小 “我”撒谎买新 时候农村发生的,总领全文。 衣服作铺垫(1 内容上:“面朝黄土背朝天” 分);在内容上 表明父母很艰辛,生活贫困, 交代我家生活的 为下文“这时候,本来就吝惜 窘迫(1分);突 的母亲恨不得把一块钱掰为两 出母亲的勤俭持 块用,我的生活费也被母亲压 家(2分)。 缩到二块”埋下伏笔,为后文 作铺垫。(2分)
参考答案:第一段独句 成段,概括了夏天的特点, 总领全文,突出夏天“紧 张”“热烈”和“急促” 的特点,奠定了全文的感 情基调。
2、回顾经典,学习技巧
5.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 少有夏的影子。大概,春日融融,秋波澹澹,而夏呢,总是 浸在苦涩的汗水里。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 的旋律。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色的夏季。
2、回顾经典,学习技巧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⑨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 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吧,也 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吧,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 上跳了下来吧……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 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文中一段话或一句话的作用: 内容:①(抒情句)表达了……(思想感情), (议论句)发表…..(看法) ②上承(或照应)……,下启(或呼应)…… ③总结上文,为下文……作铺垫(埋下伏笔) ④文章由……转为……(如由叙述转为抒情议论, 由写物转为写人,由历史转为现实……) 结构:承上启下 总领下文 总结上文 引出下文…… 与……相照应或呼应
2.文章开头的叙说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4分) (学生二)从结构上起 结构上为下文 了总领全文,为下文的 “我”撒谎买新 叙述作铺垫,从内容上 衣服作铺垫(1 交代了环境是农村,为 分);在内容上 下文的贫穷起了过渡的 交代我家生活的 窘迫(1分);突 作用,同时也说了父母 出母亲的勤俭持 是农民,为下文母亲对 家(2分)。 “我”的爱与期待。

中考试题特点
要求分别从内容上和结构上考虑句子或段的
作用,并能结合各种表现手法进行分析。
常见命题角度:开头句(段)的作用、中间
(句)段的作用、结尾(句)段的作用
2、回顾经典,学习技巧
《夏感》(梁衡) 1.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种紧张、热烈、急促 的旋律。 …… 5.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 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大概,春日融融, 秋波澹澹,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 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 律。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色 的夏季。
文末段落或句子的作用:
内容:①篇末点题,总结全文 ②点明中心,卒章显志 ③深化中心,升华感情 ④呼应开头(标题) ⑤戛然而止,引人联想与思考 结构:①回应文章开头的提问 ②使文章前后照应 ③层层深入,总结全文
结尾这一段拿春、 秋与夏进行对比,突 出作者对夏天的热爱 与赞美,点明了文章 的中心。结构上总结 全文,使文章前后呼 应。
2、回顾经典,学习技巧
1.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种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
开头段落或句子的作用:
内容:开篇点题(开门见山) (景物) 交代背景 渲染……气氛 ,烘 托……心情, 奠定感情基调 ,预示人物命运 写出……内容,强调突出…… 结构:总起(领)全文 引出下文…… 为……作铺垫( 埋下伏笔) 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
1.能根据具体内容分析句子、 段落在文中的作用。 2. 学习规范答题技巧及组织答 题语言。
《青涩的谎言》
我生在农村,父母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 所以儿时的许多时光是在农村度过的。 在我的记忆里,父亲很少说话,除了每天早上 机械性的在桌子上放三块钱外,连我穿什么衣服 也不知道,而此时母亲总是狠狠地瞪他一眼,嘴 里还叨咕着:都是你宠的。 11岁那一年,左邻右舍都盖起了新楼房,一向 好强的父亲跑遍了所有的亲朋好友,才勉强凑足 造楼房的钱,而后,为了还债,父亲种好地以后 跟着建筑包工头去外地挣钱,这时候,本来吝惜 的母亲恨不得把一块钱掰成二块用,我的生活费 也被母亲压缩到二块。

这段是全文的过渡段,结构上有承 上启下的作用。内容上既照应了课文前 半部分“我”在百草园的快乐的生活, 又为下文将去三味书屋读书提前做了交 代。三个“也许”表示猜测,表现了我 对百草园的深情眷恋和依依惜别之情。
方法点拨:一、审题
1.单一问 :

《寻石记》本文开头写“抓白军”游戏,其作用 是__。(结构) 综合问 : 2. 《歪儿》第4段中极力渲染“我”在游戏中迅猛 威风,请指出这样写的作用。(结构、表现手法) 变式问 : 3. 《怯懦》小说的结局耐人寻味,请说说其妙处。 《珍贵的大衣》第一段介绍父亲诵读《论语》的 情节有何用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