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 知信行 调查
计算有关指标,反映数据的综合特征,阐明事物 的内在联系和规律。
A 统计描述 统计指标、统计表、统计图 B 统计推断 由样本信息推断总体特征
举例:拟研究小学生健康问题
A 与小学生长发育有关指标 身高、体重、Hb、血压、肺活量等
B 主要健康问题 超重、肥胖、视力不良、砂眼、龋齿、贫血、心理问题、
伤害等 C 收集数据要准确、完整
幼儿家长基本情况
基本情况
性别
男
女
年龄
25~30
…….
文化程度 高中以下
大专
本科
研究生
干预前
157 153
176 69 132 85 14
干预后
163 147 183 58 108 112 22
P值
P>0.05
P>0.05 P<0.05
3、观察指标
• 确定:主要通过研究目的和广泛查阅国内外文献
• 原则:(1) 指标要少、精、全 • 1)集中解决一个问题,说清、说深、说透
指标转化为问卷需要注意事项:
1、将问题分类 2、将问题按一定的逻辑顺序陈列 3、问题之间、选项之间不能有包含、交叉、雷同 4、通俗易懂、专业术语要解释、举例 5、定义、范围、不易理解的问题进一步说明
B、已有/标准化问卷 ◆ 分析问卷结构:包括几部分,解决哪几个问题 ◆ 数据分析角度:分析角度、统计方法选择 ◆ 结果预测 举例:我国城乡居民个人生活方式调查问卷
(1)将整体分为n个群,随机抽取m个群体,抽中群体 的所有符合条件的个体均作为观察单位。
(2)特点: 方便,但误差最大
(3)举例: 学生、功能单位
举例:某小学五年级有12个班,随机抽取2个班为调查对 象。
操作:将1~12班编号,抓阄,抓出2个班。 这2个班的符合条件的学生全部为调查对象。
随机抽样
举例2:行为分阶段改变理论 1、无转变打算阶段 2、打算转变阶段 3、转变准备阶段 4、转变行为阶段 5、行为维持阶段 1~2信念转变;3~5行为改变
二、KAP课题设计
(一)课题设计两要素
1、专业设计 (1)明确研究问题 (2)确定研究对象 (3)确定观察指标
意义:确保选题的准确性、指标的灵敏性、特异性
2、调查对象选择 (1)入户后,调查生日与调查日期最近的人(有特 殊要求者例外,如:调查家庭主妇) (2)用KISH法,确定调查对象
(2)重复原则
保证样本量,一般 n≥50
n
u
2
(1
2
)
举例:城市居民高血压知识知晓率调查
影响知晓率因素:性别、年龄、文化程度……. 性别:男、女 ………….2层 年龄:30岁以下
年龄、年级、班级、性别等
9、预期结果
根据自己工作经验或查阅文献结果,对课题预 期结果有一个先期判断,即:初步预测可能结果。
预测正确:自己专业能力很强,具备专家资质 预测不正确:发现问题,找原因,提高和丰富 自己
三、数据分析利用
(一)常用分析角度
1、现状分析 2、对比分析 3、趋势分析
2、数据利用
(为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工种、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之 间的比较提供可能)
• (2)观察指标的情况 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观察指标。 指标灵敏性、特异性、创新性
指标确定:逐级细分原则
一级指标 (维度划分)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一般由三级指标形成问题,组成问卷
1个指标可以对应多个问题(√) 1个问题对应多个指标(×) 举例:我国城乡居民个人生活方式调查问卷
7、研究计划的实施
应注意的事项:
(1)人员分工必须明确,每一个环节均有专人负责 (2)调查表填报内容完整性、真实性的核实
有无漏填、错填选项 (3)敏感问题的保密措施
在性病/艾滋病问卷中,采用匿名填写等
8、数据整理分析
(1)整理资料
使原始数据系统化、条理化 计算机录入、去伪存真、分类汇总
(2)分析资料
358 63.5
病死家禽要深埋
421 75.2
家禽出现传染病时应 上报
416
71.2
….
…. ….
农村居民
P值
肯定回 答人数
%
362 68.2 <0.05
347 64.8 <0.01
286 52.3 <0.01
…. …. ….
4、调查表的设计
(1)调查表的来源 A:自行设计 B:标准问卷 C:量表
n
%
幼儿园靠近马路
2
4.4
1
1.2
幼儿园的楼梯及地板不防滑
3
7.2
幼儿园附近的池塘、河流及
岸边没有防护栏
2
3.5
幼儿园的环境及教室光线不 明亮
………..
3
6.7
…
…
2
3.9
1
2.0
1
2.0
…
…
6、研究计划正式实施前的准备工作
• 要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 (1)组织协调工作 • (2)人、财、物的落实 • (3)工作人员统一培训
KAP调查
主要内容
1、KAP 理论 2、KAP课题设计 3、数据分析利用 4、报告撰写
一、KAP理论
(一)KAP概念
“知信行”理论:“知”是知识,“信”是正确的 信念,“行”是指“行动”。
知识是基础,信念是动力,行为改变是目的。 知—信—行是许多行为改变理论的最简形式
举例1:健康信念模式 1、对疾病严重性的认识 2、对疾病易感性的认识 3、对采取行动带来益处的认识 4、对采取行动可能的障碍的认识 5、自我效能
• 分层抽样
(1)实现方式:将观察单位按照某种属性和特征进行 分层,在不同层中分别进行随机抽样 (2)特点:抽样误差最小,操作麻烦 (3)举例:全国营养调查;中国公民健康素养调查均 属于多阶段分层抽样
市重点-区重点-普通学校 年级分层、性别分层
实际中常用抽样:
1、家庭选择 按街道,等间隔抽样或逐户调查,直到满足样本量
定性访谈:访谈提纲设计 6、确定干预 7、效果评估 8、预期结果
统计设计
(1)设计 (2)搜集资料 (3)整理资料 (4)分析资料
意义:通过对研究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面对 不确定性的数据做出科学的推断,是通过现象揭示 本质,阐明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是研究疾病和 影响因素的重要手段。
(二)KAP调查4个关键环节
(4)举例: 从400名学生中,随机抽出40名学生参加体育测试。
第1步:将400名学生进行编号,每隔10人(400/40)抽 1名学生
第2步:将0~9做成10个纸阄,混匀,随便抓出1个。 比如:抓出的数字是7。
第3步:学号为7,17,27,37,47…….397学生为调查 对象。
• 整群抽样
随机抽样
C:量表
◆ 维度分析 ◆ 指标分析:均数±标准差、检出率 ◆ 已发表论文参考 (1)明明白白的调查,不要稀里糊涂被动执行
(2)是很好地学习提高的机会
职业人群抑郁状态分析
调查内容 性别
年龄(岁)
男 女 <30 31~ 41~ 51~
得分 15.2±4.5 14.1±4.2 ….. ….. ….. ….
调查内容
性别
男
女
年龄(岁) <30
31~
41~
51~
检出 人数 57 94 … … … …
轻度抑郁
32(56.1) 46(48.9) ….. ….. ….. ….
中度抑郁
18(31.5) 28(29.8) ….
重度抑郁
7(12.2) 20(21.2)
χ2
P值
18.25 <0.01
5、预试验
预试验主要意义: (1)调整问卷选项,使之更有针对性、更科学合理。
空白对照、标准对照、组间对照、自身对照、历史 对照
随机抽样
• 单纯随机抽样
(1)实现方式:随机数字表,抓阄(抽签),统计软件 (2)适用条件:小样本量 (3)特点:
A 方便、快捷 B 抽样误差较小 C 样本量大时,不适用
(4)举例: 从400名学生中,随机抽出50名学生参加体育测试。
操作1:将400名学生进行编号,做成400个纸阄,混匀, 随机抓出50个纸阄,找出相应学生。
先心病、总唇裂、多指趾、外耳畸形…….. 2 原因分析:共选了5种原因, 即:孕妇年龄、孕次、产
次、文化程度、家庭收入。 更重要的原因如:家族遗传性、营养状况、工作环境/
生活、工作/生活压力等
题目:公众对突发事件知信行的调查 设计:区分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
城市居民
调查内容
肯定回 答人数
%
吃过病死家禽
2、统计设计 (1)样本的代表性 (2)数据分析的合理性 A:统计方法要恰当(t,χ2) B:分析角度正确,能说明问题(分层、读者对象) 意义:确保设计科学、严谨,结果的可信性
专业设计
1、明确拟解决的问题 2、指标的选择 3、目标人群的选择 4、确定技术路线 (设计调查方案) 5、问卷调查:问卷设计
• 2)如果要说明多个问题,必须在设计时思路清晰:
指标 1,2,3……. 指标 4,5,6……. 指标 7,8,9…… 指标 A,B,C,D…….
问题 1 问题 2 问题 3 基本指标
(2)客观性强、灵敏度和特异度高 (3)尽量选定量指标;少选定性指标
(4)有一些新指标的探索 (5)忌贪多求全
实例分析 题目:沈阳市新生儿出生缺陷相关因素分析。 1 作者进行了新生儿出生缺陷单发病种的前10位构成:
T或F值 4.35
….
P值 <0.05
职业人群抑郁状态检出情况
因子
性别 年龄(岁)
男 女 <30 31~ 41~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