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医学原虫实验
利什曼原虫
目的要求: 目的要求
掌握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 无鞭毛体的形态特征。 无鞭毛体
无鞭毛体( 无鞭毛体(amastigote) )
1.卵圆形 2.胞质淡蓝或淡红 3.核圆形、色深 4.核旁有杆状动基 体
原虫实验
病原生物学系
实验总则
一.
实验室规则 1、白大衣、实验报告、绘图工具,按规定座 、白大衣、实验报告、绘图工具, 位入座。 位入座。 2、不得迟到、早退或无故缺席。 、不得迟到、早退或无故缺席。 3、遵守纪律,保持实验室整洁、安静,禁止 、遵守纪律,保持实验室整洁、安静, 进食、吸烟。 进食、吸烟。 4、实验报告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实验报告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5、实验前后认真检查实验仪器、器材和实验 、实验前后认真检查实验仪器、 标本,如有缺损立即向带教老师报告, 标本,如有缺损立即向带教老师报告,放回 或送还原处。 或送还原处。 6、实验课后值日学生应做好实验室清洁卫生 、 工作,关好门、 电后方可离开。 工作,关好门、窗、水、电后方可离开。
雄配子体
虫体圆形,略大于正常红细胞,细胞质色蓝 虫体圆形 蓝 而略带红;核大疏松 靠近中央;疟色素分散。 核大疏松, 而略带红 核大疏松,靠近中央
恶性疟原虫环状体
较间日疟小,约为RBC直径1/5- 1/6 。 小 核1-2个(可多核 可多核)。 可多核 感染的RBC 可有1-3个环状体(可多环 可多环)。 可多环
二、显微镜的使用
1、每人固定使用某一编号的显微镜。 、每人固定使用某一编号的显微镜。 2、轻拿轻放,右手拿镜臂,左手托镜座, 、轻拿轻放,右手拿镜臂,左手托镜座, 平拿平放。 平拿平放。 3、观察标本,依次低倍、高倍、油镜。 、观察标本,依次低倍、高倍、油镜。 4、两眼同时睁开。 、两眼同时睁开。 5、保持清洁,擦镜纸擦拭,勿口吹、手 、保持清洁,擦镜纸擦拭,勿口吹、 抹或布擦。 抹或布擦。 6、不要随意取目镜。 、不要随意取目镜。
成熟
虫体充满RBC,裂殖子 裂殖子 胞质分裂围 12-24个,胞质分裂 12 胞质分裂 绕每个核;疟色素集 中。
间日疟原虫配子体
雌配子体
虫体圆或椭圆 圆或椭圆,占满胀大的红细胞,细胞质 圆或椭圆 蓝色;核小致密 偏于一侧, 核小致密,偏于一侧 蓝色 核小致密 偏于一侧 疟色素分散。
间日疟原虫配子体
疟原虫
目的要求: 目的要求
掌握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在外周血 掌握 循环中红细胞内期的各期形态特征和鉴 别要点。 学会薄血片的制作和染色方法 学会
疟原虫的形态
环状体 滋养体 裂殖体 配子体
间日疟原虫环状体
位于RBC中央位,胞质淡蓝色呈环状 呈环状,较 呈环状 大,约为RBC直径1/3。 核一个。 感染的RBC 大小形状无变化。
弓形虫
弓形虫
目的要求: 目的要求
掌握弓形虫速殖子的形态特征。
速殖子 tachyzoite
新月形,一端钝圆, 新月形,一端钝圆, 一端较尖, 一端较尖, 核位于中央稍靠近钝端 。
卡氏肺孢子虫
目的要求: 目的要求
掌握卡氏肺孢子虫包囊的形态特征。
卡氏肺孢子虫包囊
圆形,囊壁不着色,包囊内有 个香蕉形 圆形,囊壁不着色,包囊内有8个香蕉形 小体,紫蓝色, 小体,紫蓝色,车轮状
模式图
光镜下
间日疟原虫大滋养体
核1个,胞质增多,形状不规则,有伪足伸 形状不规则, 形状不规则 出。 疟色素棕黄色,细小杆状,分散在细胞质 疟色素 内。 感染RBC变大出现红色薛氏小点。 薛氏小点。 薛氏小点
间日疟原虫裂殖体
未成熟
核分裂开始;胞质 核分裂 胞质随 胞质 着核的分裂渐呈圆形 呈圆形, 呈圆形 空泡消失;疟色素开 始集中。
恶性疟 间日疟
恶性疟原虫配子体
雌配子体
两端尖锐,色 新月形,两端尖锐 两端尖锐 素紧密 紧密分布于核周,核致 紧密 核致 密,位于中央。
雄配子体
腊肠形,两端钝圆 两端钝圆,色 两端钝圆 素松散 松散分布于核周,核 松散 核 疏松,位于中央。 疏松
薄血片的制作பைடு நூலகம்染色方法
F:\其他\老板\ 疟原虫薄血涂 片的制作.wmv
显微镜的使用
原虫实验
一、自看标本: 阴道毛滴虫、间日疟原虫、 恶性疟原虫环状体、弓形虫速殖子 二、示教标本: 恶性疟配子体、肺孢子虫囊 杜氏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等
阴道毛滴虫
Trichomonas vaginalis
目的要求: 目的要求
熟悉阴道毛滴虫滋养体的形态。
阴道毛滴虫滋养体的形态
1.梨形淡蓝色 2.核椭圆形、紫色,前 1/3处 3.4根前鞭毛,1根后 3.4根前 1根后鞭 毛。 4.波动膜 波动膜。 波动膜 5.轴柱贯穿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