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天煤矿地质报告
上段(J1b2)为一套河流相、湖滨相、沼泽相的沉积,岩性组合为灰绿色,灰色含砾粗砂岩、粗砂岩、中砂岩、细砂岩、粉砂岩泥岩及少量炭质泥岩和薄煤层、煤线组成。底部以一巨厚层状的含砾中粗砂岩,与下段分界,地层厚130~150米,平均厚140米,钻孔最大揭露厚度58.55米。
从八道湾组整体观察,上段以粗粒的岩层为主,下段以细粒的岩层和煤层为主,有着明显的旋回特征。
最大风速2.9米/秒,一般为1.2~2米/秒,风向以西南为主。
4、地震
头屯河区位于北天山强震断裂带中,地震活动以强度大、频率高、小震较多为特征,据新疆地震局资料记载,近20年来在乌鲁木齐南包括头屯河区,东南发生4级以上地震10次,一般震中裂度在8度左右,地震动峰加速度为0.20g。
第四节
自建国以来,曾有不少单位在本区进行过地质工作,但多属区域性地质调查。
第二节
新疆化工集团南天煤矿有限责任公司南天煤矿位于昌吉庙尔沟镇以南,行政区划属昌吉庙尔沟乡管辖。东距乌鲁木齐市70公里,北距昌吉市85公里,距庙尔沟镇9公里,矿区有简易公路与通往庙尔沟的沥清公路相连,交通较为便利。
整个矿区呈不规则近方形近南北向展布,长1.50公里,宽1.40公里,总面积约2.12平方公里。其工作区中心地理座标为:
地质科科长:孟福印(高级工程师)
项目负责:黄伟(工程师)
编制人员:地质赫毅(工程师)施哈宁(高级工程师)
闫连群(助理工程师)丁艳(助理工程师)
程虹(工程师)彭明娟(助理工程师)
魏翠英(助理工程师)
测量魏聚瑞(高级工程师)徐建(工程师)
水文张国强(工程师)盖春平(工程师)
煤质李晓峰(工程师)
测井刘建强(工程师)
下侏罗统八道湾组(J1b):主要分布于郝家沟一带。为一套河床相夹沼泽及泥炭沼泽相沉积。岩性组合主要为浅灰绿色、灰色砂岩、砂砾岩和灰黑色泥岩,炭质泥岩夹煤层组成,地层厚约680米。与下伏三叠系小泉沟群郝家沟组地层呈不整合接触。
三工河组(J1s):主要分布于头屯河西南部。为一套湖泊相、河床相、泥炭沼泽相沉积,岩性组合为浅灰绿、黄灰色、黄绿色中细砂岩,与灰绿色粉砂岩、泥岩不等厚互层状组成,地层厚850米。与下伏八道湾组地层整合接触。
4813160
29494135
S6
4812160
29492940
第三节
1、地貌特征
井田位于头屯河西侧,海拔高度1600~2100米,相对高差500米。头屯河沿矿区东界流过,矿区展布于群山之中,属侵蚀、剥蚀中山地貌。地势北高南低,东高西低。
2、水系
东侧边界处头屯河为一条区域性地表常年水流,由南西流向北东。河道宽20~60米,河床宽150~300米,河流流量随季节变化较大,据昌吉市气象站在上游制材厂、下游哈地坡观测,年平均迳流量,制材厂站为6.34~8.24立方米/秒,哈地坡站为8.44~9.97立方米/秒。该河流可满足生活及工业用水。
第四系(Q)在井田内多有分布,其地貌显示为陡崖峭壁顶上分布及在沟谷中分布有全新统(Q4)的坡积物,风水搬运形成的亚粘土及砂砾层,为现代沉积物厚度一般0.20~8.00米。
第二节
矿区位于头屯河西岸,阿什里向斜南翼,总体呈一单斜构造,地层走向呈北西~南东向,倾向40°~60°,倾角为15°~32°之间,矿井北部地层倾角大于矿区南部地层倾角,在矿区的西北部,地层走向向西偏转,倾向为20°左右。
计算机制图:施哈宁赫毅闫连群丁艳
彭明娟程虹魏翠英刘建强
徐建
文字打印:赫毅
附图目录
顺序号图号图名比例尺
1 1区域地质图1:10万
2 2矿区地形地质图1:5000
3 3矿区水文地质图1:5000
44岩煤层对比图1:500
55矿区巷道图1:1000
66-1 1勘探线剖面图1:2000
76-2 2勘探线剖面图1:2000
第二节
头屯河区大地构造位于北天山褶皱带乌鲁木齐山前波状坳陷带,第三排构造之中,其构造线展布与天山褶皱带方向基本一致,由一系列北西西向的向背斜和断裂组成,中间发育有次一级的近东西向展布的断裂构造。区内主要构造形态为头屯河—阿克德向斜、阿什里背斜。
第三章
第一节
本井田内主要出露三叠系小泉沟群郝家沟组地层、侏罗系下统八道湾组地层和第四系全新统Q4,现分述如下:
石炭系中统前峡组(C2px):主要以一套灰绿色、灰黑色火山凝灰岩、凝灰砾岩为主,夹石英斑岩及流纹斑岩和石灰岩透镜体,地层厚度2290~6780米。
三叠系小泉沟群郝家沟组(T3h):以一套灰黑、灰绿色的砂岩及粉砂岩组成夹砾岩及薄煤层,局部含菱铁矿结核,地层厚度大于440米,与下伏石炭系地层呈不整合接触。
在矿井主斜井的东部,向北延伸约200米为前人所挖掘的采空区,目前均已封闭,准确位置已无法查清,只能选择大体的区域进行圈划。
第二章
第一节
本区出露的地层有古生界石炭系、中生界侏罗系、三叠系及新生界第三系和第四系。石炭系为中统的前峡组(C2px)、三叠系为小泉沟群郝家沟组(T3h);侏罗系主要有中下统水西沟群(J1-2sh)的八道湾组(J1b)、三工河组(J1s)和西山窑组(J2x)。其上有侏罗系中统头屯河组(J2t)和上统齐古组(J3q)、喀拉扎组(J3k)。新生界主要和全新统(Q4)。现由老至新分述如下:
148-6A6号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量估算图1:5000
158-7A7号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量估算图1:5000
169-11-1钻孔柱状图1:500
179-21-2钻孔柱状图1:500
189-3 2-1钻孔柱状图1:500
199-42-2钻孔柱状图1:500
附图目录
顺序号图号图名比例尺
2010测井对比图1:500
1、1956年石油局16队曾在此进行过1:5万地质调查。
2、1957~1959年石油局118、119等队在本区进行过1:5万地质填图。
3、1960~1977年新疆地质局区调队在本区进行了1:20万地质填图。
第五节
区内目前有一对矿井在生产,现依据矿井调查情况简述如下:
该矿井为斜井开拓方式,顺延A2号煤层底板开拓斜井巷,井巷坡度18°~23°,目前斜井全长382米,巷道向西北方向延伸约287米,目前尚未进行规模开采,采掘水平为+1544米,主采A2煤层,目前只是在掘进运输巷道及回风巷道的过程中,巷道掘进方向为330°左右。
871勘探线水文地质图1:2000
98-1A1号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量估算图1:5000
108-2A2号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量估算图1:5000
118-3A3号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量估算图1:5000
128-4A4号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量估算图1:5000
138-5A5号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量估算图1:5000
东经:86°55′10″Y:29493500
北纬43°27′06″X:4813000
其拐点座标为:
矿区拐点坐标
表1-1-1
点号
纵坐标
X
横坐标
Y
点号
纵坐标
X
横坐标
Y
S1
4812160
29493570
S4
4814000
29493867
S2
4812500
29493980
S5
4813590
29492500
S3
中侏罗统西山窑组(J2x):主要分布于头屯河向斜、阿克德向斜南翼,为区域性主要含煤地层。其岩性组合:上部不含煤或含少量煤线,岩性主要以砂岩为主,下部岩性较细,含煤较多,煤层集中,为西山窑组主要含煤段,岩性为灰绿、灰色、深灰色中砂岩、粗砂岩,含砾粗砂岩、浅灰色中细砂岩、粉砂岩、泥岩及煤层、炭质泥岩组成,地层厚度280-498米。与下伏三工河组整合接触。
区内无断裂构造。
本区无岩浆岩侵入现象。
第四章
一、含煤性
本区含煤层为侏罗系下统八道湾组下段(J1b1)地层,根据2-1孔揭露资料,本区共含煤7层,沿用历史编号,煤层自下而上依次为A1、A2、A3、A4、A5、A6、A7煤层,该段地层总厚335.19米,煤层总厚33.41米,含煤系数为10%。
头屯河组(J2t):分布于头屯河区东北部,头屯河向斜及阿克德向斜南翼,多为河湖相,山麓堆积相的沉积,局部有泥炭沼泽相的沉积,岩性为一套暗红色、灰褐色、灰绿色泥岩、细砂岩、粉砂岩,以条带状及红黄绿颜色组成“杂色条带”,地层厚500米。与下伏西山窑组地层整合接触。
上侏罗统分为齐古组,与喀拉扎组。
齐古组(J3q):为一套湖泊相的沉积,岩性为紫红色泥岩、灰绿色粉砂岩、中厚层状蔷薇色凝灰质粉砂岩。地层厚700m。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
2111-11-1测井曲线图1:500
2211-21-2测井曲线图1:500
2311-32-1测井曲线图1:500
2411-42-2测井曲线图1:500
25121-2钻孔抽水试验综合成果图表1:500
26132-2钻孔注水试验综合成果图表1:500
第一章
第一节
新疆化工集团南天煤矿有限责任公司南天煤矿位于新疆昌吉市庙尔沟境内,煤炭资源十分丰富。本次生产地质工作是由新疆化工集团南天煤矿有限责任公司与我队签署的协议合同,根据生产矿井的分布状况及为满足规划9万吨生产矿井的需要,重新在划定矿界范围内,充分利用前期生产矿井资料,完成地质工作,并编制提交煤矿生产地质报告,从而满足9万吨规划生产矿井对地质资料的需要。
3、气象
本区属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春秋雨季气候多变,据昌吉气象站观测资料,全年最低气温在1~2月份,为-14.8℃~17.3℃,极值达-28℃。最高气温在7、8月份,为23.4℃~25.8℃,极值达30℃,昼夜温差大一般为10℃。
全年降水量少,蒸发量大,年降水量467.2mm;7~8月降水量最大为25.6~52.2mm,年蒸发量1117.7mm,最大月蒸发量在7月份为356.5mm,日最大蒸发量为252mm,每年10月底开始结冻,冻土深最大为1米,次年三月解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