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阴阳五行的生克制化02 (1)

阴阳五行的生克制化02 (1)


五行:对宇宙万物的实质性描述

水:
水旺得土,方成池沼; 水能生木,木多水缩; 强水得木,方泄其势; 水能克火,火多水干; 火弱遇水,必不熄灭. 水赖金生,金多水浊; 金能生水,水多金沉。
五行:对宇宙万物的实质性描述

土:
土旺得水,方能疏通; 土能生金,金多土变; 强土得金,方制其壅; 土能克水,水多土流; 水弱逢土,必为淤塞; 土赖火生,火多土焦; 火能生土,土多火晦。
五行:对宇宙万物的实质性描述

金:
金旺得火,方成器皿; 金能生水,水多金沉; 强金得水,方挫其锋; 金能克木,木多金缺; 木弱逢金,必为砍折。 金赖土生,土多金埋; 土能生金,金多土变。
五行:对宇宙万物的实质性描述

火:
火旺得水,方成相济; 火能生土,土多火晦; 强火得土,方止其焰; 火能克金,金多火熄; 金弱遇火,必见销熔; 火赖木生,木多火炽; 木能生火,火多木焚。
五行:对宇宙万物的实质性描述

木:
木旺得金,方成栋梁; 木能生火,火多木焚; 强木得火,方化其顽; 木能克土,土多木折; 土弱逢木,必为倾陷; 木赖水生,水多木漂; 水能生木,木多水缩。
干支 Cultural elite
干支:古代历法发展过程中的哲学符号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在中国古代的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 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 “十二地支”。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 相配合,组成了干支纪法。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来看,天干地支在我国古代主要用于 纪日,此外还曾用来纪年、纪月、纪时等。





CONTENTS
五行:对宇宙万物的实质性描述

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五行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五行方位:东方木、南方火、西方金、北方水、中央土。

五行相生好比母生子,有相亲相爱之意,指某种物质对另一种物质起着促进滋生 的帮助作用。金生水,铜镜凝结空中水气变成露珠,金属熔化后成液体状态。水生木, 草木赖水份才得以生长。木生火,木柴燃烧产生火。火生土,火能把燃烧后的东西变 成土:地震喷火,生成新土地。土生金,一切金属来自土地。五行也是相克的。相克, 指某种物质对另一种物质起着制约、压抑的作用。其规律如下:金克木,金属制品能 砍伐树木。木克土,树木的根能入土。土克水,土能吸收水份,土堤能防水。水克火, 水能灭火。火克金,火能熔化金属,铸铜成器。有了相生、相克,世间万物才能够维 持着一种比较固定与稳定的平衡与和谐状态。
干支:古代历法发展过程中的哲学符号

天干与地支结合起来组成六十位干支,也称六十花甲,如下表:
重点
干支类象
1
干支生克
2
干支合化
3
天干类象
干支类象(01)
• 甲:五行为阳木;概念为直觉力、高贵的、有名望的、第一的、首领;形态为直、方 、高;性情为威严、正直、愉快、独断、心高、清洁、浪费;人体为头、指甲、头发 ;动物为穿山甲、玳瑁、龙虾、乌龟、鳖、贝类、螺类、螃蟹;植物为大树、带壳的 果实;方位为东方;天时为风、春天、早晨;食物为馐珍、美味;色彩为青色、绿色 ; • 乙:五行为阴木;概念为希望达成、质软、转机、艺术、文化、柔弱、弯曲、曲折、 依附;形态为苗条、微驼身、皮肤白嫩、骨肉松弛、瘦长脸;性情:仁慈、柔弱、仁 爱、温柔;人体为肝、胆、肠、发、神经;动物为蚯蚓、蛇、天鹅、龙、海参、海肠 、蚕虫、鸟类;植物为中草药、花草,小树;方位为东方;天时为风、月亮;色彩为 苍、碧、绿;
干支:古代历法发展过程中的哲学符号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在中国古代的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 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 “十二地支”。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 相配合,组成了干支纪法。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来看,天干地支在我国古代主要用于 纪日,此外还曾用来纪年、纪月、纪时等。

阴阳:朴素的东方哲学思维方式

阴阳,代表一切事物的最基本对立面。阴为寒,为暗,为聚,为实体化;阳 为热, 为光,为化,为气化。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冲气以为和(像无形的气分隔了阴阳, 使其各居其位)。 阴阳的位置是不断变化,周而复始的。我们所能看见的事物为阴内阳外(这就 是聚合生成阳居于上的正物质),反之则为反物质(类似黑洞),所有的事物都要符 合阴阳的规律和结构,就像人出生(是聚合),然后死亡(消散),这就是阴阳的规 律,而人体内阴阳失衡或阴阳所在的位置不对人就会生病。这些就是阴阳真正的含意, 也是据此所画出的太极图的根本意思所在。国学(医、天文、地理、数术、哲学乃至 各家经典)无不以此为基础,并深刻影响了国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干支类象(03)
• 戊:五行为阳土;概念为中正、厚德载物、包容、资本、钱财、金融、宽厚、守信、 忠诚、方大;形态为形体敦厚、四方脸、肤黄白、身体多肉;性情为果敢豪杰、刚烈 暴躁、憨厚、愚笨;人体为鼻、胸、乳房;动物为牛、猪、骆驼;植物为叶子宽厚方 大或土生的肉质多的果实;方位为中央,寄在坤宫;天时为星云、银河;色彩为黄色 、棕色。 • 己:五行为阴土;概念为策划、欲望、邪念、创意、花花肠子、节约、拐弯抹角、吝 啬、杂乱、有主意、想法多、忌讳多、思考问题细心;形态为形体单薄,瘦弱丑陋, 圆脸;性情为忧愁之相、声音含糊重浊、静多动少、温顺沉静、忍辱负重、卧薪尝胆 、以柔克刚;人体为嘴、乳头、肚脐、肛门、耳垂;动物为蜗牛、章鱼、墨鱼;植物 为卷曲没有展开的植物,含苞待放的花蕾;方位为中央,寄于西南;天时为星云;色 彩为黄色、黄绿色。

阴阳关系01 阴阳对立02 Nhomakorabea阴阳互根
03 阴阳消长
04 阴阳转化
05 阴阳共存
06 同斥异吸
阴阳:朴素的东方哲学思维方式

阴阳对立

自然界万事万物万象,都同时存在着相互的两种属性,即存在着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 易学中八卦是由阴阳两种对立的爻的符号组成。八卦有乾、坎、艮、震四阳卦,对立 着坤离、兑、巽、四阴卦。乾、坤两卦是阴阳之根本,万物之宗。它们虽对立,又 互相统一,产生变化,生成万物。而离、坎、兑、艮、巽、震各卦也是两两对立又相 互统一的。
干支类象(02)
• 丙:五行为阳火;概念为希望、光明、雄威、乱子、刚猛、热烈、急速、圆状、片状 、权威;形态为体态丰满、圆脸、少胡须、短发、皮肤白里透红;性情为暴烈、强悍 、虚荣、正义、愤怒、性急、果断;人体为眼、血液、唇、心脏;动物为马、牛、猪 、驴;植物为带柄的果实、梨子;方位为南方;天时为太阳、晴朗、炎热;色彩为红 色、紫色。 • 丁:五行为阴火;概念为希望、执著、发展、尖锐、逼人、带刺、顶尖、突出;形态 为主人秀丽清高、肤白粉嫩、发细而长、额宽颏尖;性情为性情柔弱、和顺而有心计 、体贴人情、洞察奸邪;人体为眼、牙、心脏、血液、骨刺、肉刺、男性生殖器;感 觉为热烫;动物为叮咬人和动物的昆虫、蚊子、跳蚤、马蜂、蜜蜂、牛虻。带刺的动 物、刺猬、野猪、蛇;植物为带刺的植物或果实、玫瑰;方位为南方;天时为星星、 晴天、夏天、中午;色彩为红色、紫色;
阴阳:朴素的东方哲学思维方式

阴阳转化

阴阳转化就是阴阳变化。它是事物和现象中阴阳两个对立面在一定条件向其对 立面转化,即物极一变,“阳极变阴,阴极变阳”。阴阳两种事物到了极点,无路可 走时,在一定条件下,就会各自向对立面转化,则阳变阴,阴变阳。
阴阳:朴素的东方哲学思维方式

阴阳共存

就是“阳中有阴,阴中有阳”。在太极图中很明显的标志是阴鱼中有一个白色 鱼眼圈,在阴鱼中有一个黑色鱼眼目。阳卦中有阴爻,阴卦中有阳爻如同敌中有我, 我中有敌。阳中有阴、阴中有阳是事物转化的内因。
干支类象(04)
• 庚:五行为阳金;概念为阻碍、阻隔、打斗、魄力、气概、刚健、肃杀、凶恶、野蛮 、技术过硬;形态为形体瘦长、骨格健壮;性格为刚健敏锐、坚忍不拔、威严残暴; 人体为头骨、骨骼、肺;动物为凶恶的动物、老虎;植物为植物的干、根、果壳等; 方位为西方;天时为秋天;色彩为白色、粉色,金属制品。 • 辛:五行为阴金;概念为革命、错误、问题、叛逆;形态为修长方正、皮肤白嫩、长 脸凹腮;性情为忠诚爽柔、温润秀气、自尊但虚荣、意志稍不坚;人体为牙、骨、肺 、皮毛、疙瘩、瘤、骨刺、湿疹、粉刺、痘;动物为寄在人或动物身上的生物或病毒 ;植物为颗粒状粮食如大豆、高粱;方位为西方;天时为秋天;色彩为白色、粉色。
五行 Cultural elite
五行:对宇宙万物的实质性描述

五行是中国传统文化一种朴素的哲学观念。五行指:金、木、水、火、土。古人认为 大自然由五种要素所构成,随着这五个要素的盛衰,而使得大自然产生变化,不但影 响到人的命运,同时也使宇宙万物循环不已。五行学说认为宇宙万物,都由木火土金 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行(运动)和变化所构成。它强调整体概念,描绘了事物的结构 关系和运动形式。如果说阴阳是一种古代的对立统一学说,则五行可以说是一种原始 的普通系统论。 《尚书·洪范》中记述周武王与箕子的对话,其中谈到:“五行:一曰水,二曰 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曰稼 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发端于战国晚期的 “五行生克”理论,固定了生克秩序,形成了事物之间矛盾、统一的模式,体现了事 物内部的结构关系以及整体把握的思想。
阴阳五行的生克制化
——2016年皇极梅花网授班基础知识02
CONTENTS
阴阳 Cultural elite
阴阳:朴素的东方哲学思维方式

任何事情都可以一分为二,这就是阴阳。 《道德经》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 三生万物。”这句话点破阴阳玄机。 阴阳的概念,源自古代中国人民的自然观。古人观察到自然界中各种对立又相 联的大自然现象,如天地、日月、昼夜、寒暑、男女、上下等,以哲学的思想方式, 归纳出“阴阳”的概念。早至春秋时代的“易传”以及老子的《道德经》都提到阴阳。 阴阳理论已经渗透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包括宗教、哲学、历法、中医、书法、 建筑堪舆、占卜等。阴阳是“对立统一或矛盾关系”的一种划分或细分,两者是种属关 系。阴阳五行乃国学之本,看似简单,却知者甚少,知而能守其道者更是少之又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