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试卷马鸣风萧萧初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同学,你好。
当你走进考场,你就是这里的主人。
只要心静,只要细心认真地阅读、思考,你就会感到试题并不难。
一切都在你的掌握之中,请相信自己!考生注意: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积累运用(18分)1.下列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俨然(yán) 濯洗(zhuó) 多髯(rán)B.阡陌(qiān ) 淤泥(yū) 箬篷(ruò)C.垂髻(tiáo) 亵玩(xiè) 篆章(zhuàn)D.邑人(yì) 鸿儒(rú) 矜寡(guān)2.选出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2分)A.实现西部大开发是一项艰巨的历史任务。
B.经过大家的努力,使我们完成了这项任务。
C.新世纪里,我们有决心把自己的祖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
D.能否全面推广素质教育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3.下列句子顺序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那该是大自然在多长的时间里的杰作!②我们居住的这个星球在最古老时代原是一个寂寞的大石球,没有一层土壤。
③想一想肥沃土地的来历,你会不由得涌起一种遥接万代的感情。
④经过了多少亿万年,太阳风雨的力量,原始生物的尸骸,才给地球造成了一层层的土壤,每经历千年万年,土壤才增加薄薄的一层。
⑤想一想我们那土壤厚达五十米的华北黄土高原吧!A.⑤②③④①B.③⑤①②④C.③②④⑤①D.⑤①③②④4.下列各项中的改句与原句相比,意思发生了明显变化的一项是()(2分)A.原句:农业局、卫生部和国家药监局都有责任监管和查处瘦肉精。
改句:农业局、卫生部和国家药监局谁没有监管和查处瘦肉精的责任呢?B.原句:日本福岛核电站已经好久没给我们带来好消息了。
改句:日本福岛核电站给我们带来的一直是坏消息。
C.原句:在鹿特丹世乒赛上,中国健儿把五块金牌全部收入囊中。
改句:在鹿特丹世乒赛上,五块金牌全部被中国健儿收入囊中。
D.原句:一个人如果仅仅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看人,常常会把人看错。
改句:一个人常常会把人看错,是因为他仅仅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看人。
5.默写(10分)(1)杜甫在《望岳》一诗中,想象自己登上泰山之巅,抒发豪情壮志的诗句是:,。
(2)情哀深处,万物同悲。
杜甫的《春望》中“,”。
两句就是借花鸟来创此意境的。
(3)《陋室铭》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
(4)大公无私,任人惟贤,讲究诚信,和睦相处一向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大教育家孔子在《大道之行也》一文中开篇便谈到此话题,他认为这是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请把这组句子写在后面的横线上:天下为公,,。
(5)《石壕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渲染出了县吏的如狼似虎的蛮横气势,也表现了老妇人的凄苦、可怜。
二、文言诗文阅读(14分)(一)赏古诗答题(4分)春兴(唐)武元衡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6.诗中_____一词写出了杨柳的枝繁叶茂,____一词写出了梦境的一再出现(2分)7.这首诗的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二)阅读两则与“赏荷”有关的文言文,完成13—17题(10分)[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余忆年少时,住西湖。
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
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
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
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
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
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
8.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2分)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②余以为妙绝..()9.根据语意,下列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分)()A.晋陶渊明独/爱菊B.世人/盛爱牡丹C.荷花为雨/所洗D.余忆年/少时10.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
11.读文赏荷:(4分)(1)赏荷,可观其形美。
[乙]段描绘雨中..荷花的语句是“”,描绘雨.后.荷花的语句是“”。
(用原文填空)(2分)(2)赏荷,可品其神美。
[甲]段称莲为“花之君子”,[乙]段赞荷为“花中仙子”。
你更喜欢哪一种赞誉之辞?请联系文段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2分)三:现代文阅读(28分)大自然之歌(节选)(14分)陈世旭①在整个世界,除了水,我最喜欢的就是森林。
②森林多么好。
森林有花有草,森林有云有雾,森林有风有雨,森林有泉有湖……③森林有诗。
④花与树的缠绵,云与雾的交融,风与雨的相伴,泉与湖的交响,无处不是诗的流淌。
云聚云散是诗,花谢花开是诗,草飞草长是诗,月圆月缺是诗。
森林是诗的宠儿。
⑤走向森林,常常是我的梦想,我的渴望。
⑥在森林任何一个无人知晓的角落,都会有风吹落潮湿的种子。
季节更替,在森林到处荡漾的,是人的自由意志。
倾听森林的语言,你将成熟,聪明,坦荡,洞悉真理……生活的困惑与感伤随风而逝。
走在森林,你会发现你是快乐的,森林是无声的呼唤,充实了你原本空洞的灵魂。
⑦因为惰性和缺乏勇气,我任从自己常年被囚禁在嘈杂的城市。
城市也是森林。
楼群像树林,只是没有枝叶没有花朵没有果实,没有令人恋眷的狗尾巴草的清香。
孩子们长大了,不会唱“采蘑菇的小姑娘”。
楼群的颜色顽固,隐去了季节的界限;窗口在夜晚筛下星星,挤窄了无边际的想象;钢筋水泥傲然挺立,带来了坚硬工具的压抑。
这是化工森林。
在这里,躺着的心事结成青苔,站立的思想竞争阳光,人们掩起私下里表情丰富的脸庞,让善意和温情在陌生中蛰伏窥望。
⑧只有森林才会有真正的歌唱。
森林的歌,嘹亮、清逸而深远。
森林里最多的是树,每棵树都是歌手。
⑨走进森林,走进歌声,走进激动的曲调和流畅的节奏。
带着幻变的梦境,灵感和鸟语花香,离开城市的喧嚣,演奏自己的乐章。
让漫天的音乐的羽毛,化作无边的新绿与嫩黄。
等待心灵的撞击,等待灵魂的再生。
⑩每次我都会力图进入森林的深处。
穿过茂密的、散发着浓郁的树脂和草莓香味的松树林,心里泛起一种甜丝丝的快感。
林中的湖泊像美人的镜子,波光粼粼地闪烁在无边森林的怀抱,映照着蓝天的纤尘不染和青山的雄浑与妩媚。
⑾头上树桠上,这儿那儿站着不知名的鸟。
它们大大方方、满不在乎地站着。
不时地懒洋洋地一跳。
有时候落到离你很近的地方,然后又扑扑地飞起,它们拨起的风,直朝你脸上吹过来。
柔顺的,毛茸茸的松鼠就在附近无忧无虑地跳来跳去。
有时候会突然停下来,蹲在离你最近的树枝上和灌木丛中,睁大眼睛滴溜溜地打量你。
所有的生灵都充分享受着作为这片树林的天然主人的特权。
⑿森林无疑有一种凝重的隐喻性质,暗示出生活最为深沉的一面。
森林是生命的典范,告诉人们生命的原始法则。
⒀契诃夫是那般动情:“不可思议的大森林啊,你永远放射着光辉,美丽而又超然,你,我们把你称作母亲,你本身包括了生与死,既赋予生命,又主宰灭亡。
”⒁风拂过思绪拨动迷离的眼神。
卷起的红松皮被阳光照耀,摘它一片,发现东风沉醉于此的秘密:暗香诱着彩蝶,在树木之间传递着甜蜜。
绿肥红瘦都被遗忘,而你将保留森林中的漩涡深处,肃穆,庄严,神秘,而心,颤栗。
然后在返青的季节,同蚂蚁、蚯蚓和飞虫、同所有卑微的的这一缕暗香;等有一天终于不能呼吸的时候,就融入树下的泥土,无声地悠悠地去到森林生命一起,用柔软的头颅叩开泥土的门,迎接春天的来临。
一声鸟鸣,心便永不寂寞。
(选自《2010中国散文排行榜》,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11年出版,有删改)12.阅读⑤⑥两段,说说走向森林是“我的梦想,我的渴望”的原因。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从修辞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④段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文章主要写自然森林,第⑦段却详细描述了化工森林,有何作用?(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纵观本文,作者在文中书写了什么情怀?又给你什么启示?(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祸从天降,谁为真凶(14分)陈祺①2010年8月7日,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甘肃省舟曲县,昔日秀美的山中小城顿时满目疮痍,许多同胞不幸罹难。
罪魁祸首,就是泥石流。
那么,泥石流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呢?②泥石流是暴雨、洪水将含有沙石且松软的土质山体经饱和稀释后形成的洪流。
相对于普通洪水,泥石流含有大量泥沙石等固体碎屑物,最高体积含量可达80%,因而具有更大的破坏力。
它往往..发生在山区等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
③舟曲县城所在的白龙江地区地势起伏较大,山谷地势高差达1000-2000米,而且舟曲正好处于两山之间的峡谷地带,这给泥石流汇集和流动形成了天然的地理条件。
舟曲位于龙门山地震活动带北缘,又临近天水地震活动带。
由于历史上的几次大地震,舟曲附近的地质构造岩性松软、破碎,风化程度严重,堆积物很多。
此外,灾害发生之前持续的干旱造成附近山体干缩,加大了岩石间、山体间的缝隙,使原本已十分松散的岩体、山体互相之间更加没有黏性。
④这些地质条件给舟曲埋下了安全隐患,但如果没有力量去推动这些松散物质的话,泥石流依然不会发生。
暴雨就是推动泥石流的“手”。
⑤处于黄土高坡上的舟曲县原本是一个干旱的地区,多年的平均年降水量不到200毫米。
有历史记载的暴雨近百年来只发生过2次,分别是1973年7月12日的57.2毫米暴雨和1994年8月8日的63.3毫米暴雨。
舟曲泥石流暴发当晚,该地区在短短40分钟内突降97毫米的大暴雨。
大量的水浸透沟床中的固体堆积物质,使其稳定性降低。
饱含水分的固体堆积物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形成了泥石流。
作为生命之源的水成了这场灾难的导火索和帮凶。
⑥如果说强降雨是“导火索”的话,山体风化、水土流失则是“火药”,而人类活动担当了“催化剂”的角色。
⑦20世纪50年代,舟曲县森林覆盖面大,生态环境平衡,有“陇上江南”之称。
然而之后的半个多世纪,舟曲的森林覆盖率从67%锐减到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