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日本血吸虫

日本血吸虫


简介
中间宿主体内, 进行无性繁殖
湖北钉螺
外界

水体 毛蚴
胞 蚴


外界
蚴 尾蚴 水体
1个
虫卵
虫卵随大 便排出
上万条
尾蚴经皮肤感染 童虫
成虫
(1)
在肠系膜静脉 末梢寄生、交 配、产卵。
人、牛、狗、 猪、羊、兔、 鼠等哺乳动 物
终宿主体内发育, 进行有性生殖
到达在肝 内门静脉发育 成来自(2)在门脉系 统寄生
(一)成虫寄生与产卵去向
产卵: 虫体在门V末梢处交配产卵。产300~3000个卵/日/雌。
虫卵去向:大多数沉积于肠、肝组织内,
少部分被排出体外。
虫卵发育与寿命:
初 产 11d
成 熟
11d
死 亡



大鼠模型检查结果: 肠壁 69.1% 肝脏 22.5% 自粪排出 7.7%
可见成虫在血管内运动
成虫从血管内取出(录相)
毛蚴
1条
母胞蚴
1
子胞蚴
50个 左右
尾蚴
可达10万条
胚细胞团
(六) 尾蚴从钉螺体内逸出
尾蚴 在淡水中, 活动在静的或缓 流的水表面. 其寿命大约1-3d。
尾蚴从钉螺体 内逸出的条件
水 质:清水、去氯 自来水或井水(pH 6.6-7.8)
温 度:27oC±
光照:有一定光线
(七)尾蚴对终宿主(人、畜)的感染过程
(二)病原体离开终宿主(人、畜)过程
离体阶段: 虫卵 途径: 肛门 方式: 随粪便排出
离体机制:成熟虫卵内毛蚴分泌物渗出卵壳, 引起周围组织炎症、 坏死, 在宿主血管内压、肠蠕动和腹内压共同作用下, 虫卵随溃破组织落入肠腔,继而随粪便排出。
(三)毛蚴的孵化
成熟虫卵只能在外界而且也必须在水中孵出毛蚴 才能延续其生活史。 孵化条件:
肝肠门 脉系统
三、致病
致病虫体阶段: 尾蚴、童虫、成虫、和虫卵及其免疫 复
合物 主要因素:血吸虫不同虫期释放的抗原诱
发宿主免疫应答及其免疫病理损伤 次要因素:移行、寄生机械性损伤 ☆ 血吸虫病实际是一种免疫性疾病
(一)尾蚴的损害——尾蚴性皮炎
发生部位: 入侵部位(产生红斑、丘疹、荨麻疹、水肿、瘙 痒症状)
合抱。
(二) 虫卵
• 平均89×67µm ; • 椭圆形 ; • 淡黄色; • 卵壳厚薄均匀,无盖,壳一侧有
一侧刺,表面常附有宿主组织残 留物 ;
• 含一毛蚴,毛蚴与壳间常有油滴 状的头腺分泌物
(三) 毛蚴
• 呈梨形,左右对称,平均大小为 99×35µm,周身被有纤毛,是其活 动器官。
• 体内前部中央有一个顶腺,两个侧 腺,均开口于顶突
4.免疫复合物所致损害——循环抗原
循环抗原:虫卵内毛蚴分泌物、童虫和 成虫的代谢产物、分泌物、排泄物以及 虫体表皮更新脱落的质膜。
可溶性虫卵抗原(SEA) 来源: 卵内毛蚴分泌物 出现时间: 在感染后第7周
病理机制:
抗体抗原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可被单核细 胞或巨噬细胞吞噬、清除)。
感染早期:抗原及人体产生的抗体水平低,
(二)童虫的损害
患者可有潮热、背痛、咳嗽、血痰、食欲减退 甚至腹泻、嗜酸性 粒细胞增多等(机械性损害)。 以肺部病变较为明显。
(三)成虫的损害
1.机械行损伤:
成虫口、腹吸盘的交替吸附可引起静脉 内膜炎。
2.变态反应
代谢产物,分泌、排泄物和更新脱落的表膜, 在宿主体内可形成免疫复合物,引起免疫复合 物型(Ⅲ型)变态反应。
滋生在杂草丛 生、潮湿土表 处(沟、河、 湖水线边及以 上草地),春 季产卵。
软体肝 胰区 纵肋
壳口 唇嵴
二、生活史
• 1.尾蚴经皮肤感染人或动物(多种家畜和 野生动物),感染方式:接触疫水。
• 2.成虫寄生于人或动物的门脉-肠系膜静 脉系统;保虫宿主以水牛最常见。
• 3.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 • 4.中间宿主:湖北钉螺。 • 5.虫卵是主要致病虫期。 • 6.成虫寿命:平均4. 5年
日本血吸虫
• 血吸虫病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12个省、市、 自治区,427个县、市;
• 属我国五大寄生虫病之首,WHO确定的六大热带 病之一。
• 病人数多,1200万,目前仍有82万。 • 病情严重、危害性大,经济损失大。
一、形 态
(一) 成虫
• 似线虫,雌雄异体。 • 口、腹吸盘在虫体前
端。
(四) 胞蚴
(五) 尾蚴cercaria
• 由体部及尾部组成,尾部又分尾干和尾叉。尾叉 不及尾干的一半 ,是日本血吸虫的特征之一。
• 五对钻腺,分泌碱性蛋白和酶。
(六)童虫
感 染 宿 主 后 第
5d
童 虫
(七)钉 螺
水陆两栖,雌
雄异体。圆锥 塔型,10mm 长,6~8个螺 层。有光壳和 肋壳之分。
清水(低无机盐) pH 6.8-7.8 (pH7.5); 温度 5-35oC(250C); 光线 向光性
向上、 向光, 呈直线 运动的 特点。
在孵化瓶上层水体中的活毛蚴录相
(四)毛蚴感染中间宿主(钉螺)过程
活钉螺软体伸出录相
机制:钉螺释 放毛蚴松对毛 蚴有吸引。
(五)毛蚴在钉螺体内发育、繁殖的过程
子宫 睾丸
口吸盘 腹吸盘 卵巢
肠支
1、雄 虫
雄虫乳白色,长12-20mm; 虫体扁平,前端有口、腹吸盘; 腹吸盘背侧7个睾丸呈串珠状
排列;
虫体向两侧延展,并略向腹 面卷曲,形成抱雌沟,外观
呈圆筒状。
2 、雌虫
• 雌虫前细后粗,长20 -25cm。 • 由于肠管充满消化或半消化
的血液,故雌虫呈黑褐色, • 常居留于抱雌沟内,与雄虫
阶段:尾蚴 途径:皮肤/粘膜 方式:皮肤接 触疫水(含 尾蚴水体) 机制: 吸盘粘附宿主皮肤; 腺体分泌酶促作用; 体部伸缩运动; 尾部的摆动。
(八)童虫在人体内移行和发育为成虫的过程
移行途经: 童虫
入血管/ 淋巴管
右 肺左


大循环
肠系膜 动脉
穿过毛 细血管
肠系膜V末梢 定居、寄生、 产卵
肝内门V 发育至雌 雄合抱
日本裂体吸虫
Schistosoma japonicum Katsurada,1904
P195
简介
• 血吸虫(blood fluke)也称裂体吸虫。 • 寄生于人体的主要有六种,我国仅有日本血吸虫。 • 血吸虫病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
六种血吸虫
• 日本血吸虫(S.japonicum) • 曼氏血吸虫(S.mansoni) • 埃及血吸虫(S.haematobium) • 间插血吸虫(S.intercalatum) • 湄公血吸虫(S.mekongi) • 马来血吸虫(S.malayensis)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