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10号线1012标甘坑站、甘凉区间工程甘凉区间隧道斜井进洞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审核:批准:中土集团深圳地铁10号线1012-2工区一分部二〇一五年十二月目录一、编制依据 (1)二、适用范围 (1)三、工程简介 (1)3.1工程概况 (1)3.2工程地质情况 (2)3.3施工场地部署 (2)3.3.1 施工便道 (2)3.3.2 施工用水、施工用电 (3)3.3.3 施工临时通信 (3)3.3.4 施工通风和防尘 (3)3.3.5 洞内三管二线布置 (3)四、机械配置及劳力组织 (4)五、施工工期安排 (5)六、总体施工方案 (5)6.1洞口防护 (5)6.1.1 土方开挖 (5)6.1.2 挡土墙施作 (6)6.1.3 洞口排水系统 (7)6.1.4 洞口场地排水沟施作 (7)6.1.5 边仰坡支护 (8)6.1.6 砂浆锚杆施作 (8)6.1.7 铺挂钢筋网 (9)6.1.8 喷射混凝土 (10)6.2进洞方案 (11)6.2.1 导向墙施作 (11)6.2.2 超前支护 (13)6.2.3 超前小导管施作 (15)6.2.4 明洞施作 (16)6.3斜井暗挖区间 (18)6.3.1 围岩爆破掘进 (19)6.3.2 超前支护 (24)6.3.3 初期支护 (35)6.3.4 格栅钢架加工安设方案 (36)6.3.5 施工通风 (38)6.3.6 防水施工 (40)6.3.7 隧道防水层施工 (43)6.3.8 监测依据 (45)七、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和保证措施 (53)7.1工程质量保证体系 (53)7.1.1 管理目标 (53)7.1.2 质量保证体系 (53)7.2质量保证措施 (55)7.2.1 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保证措施 (55)7.2.2 施工过程的质量保证措施 (56)7.2.3 交工、竣工阶段的质量保证措施 (62)7.2.4 技术保证措施 (63)八、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 (69)8.1安全目标 (69)8.2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70)8.2.1 安全生产管理保证措施 (70)九、季节施工措施 (81)9.1冬期施工措施 (81)9.1.1 冬期施工主要技术措施 (81)9.1.2 雨季施工措施 (82)9.1.3 热期及其他季节施工措施 (82)十、项目风险预测与防范、事故应急预案 (83)10.1项目风险预测与防范 (83)10.1.1 风险预测与防范 (83)10.1.2 危险源识别及控制措施 (84)甘凉区间隧道斜井专项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1、甘坑~凉帽山区间隧道工程招标设计图及设计说明2、地勘初步设计资料3、《钻孔灌注桩施工规程》 DBJ08-202-924、《钢筋焊接规范及验收规程》 JGJ18-96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04-926、《锚杆喷射砼支护技术规范》 GB50086-20017、《铁路隧道施工规范》 TBl0204-20028、《铁路隧道喷锚构筑法技术规范》 TB10108-20029、《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GB50108-2002二、适用范围本专项施工方案着重编制斜井整体工程施工具体方法。
由于斜井施工图未到,为保证工程进度,尽早实现主线的正式开工,斜井方案以参照招标设计图为例(除二衬结构)实施编制。
三、工程简介3.1工程概况甘坑~凉帽山区间隧道穿越凉帽山,单线长度为1.18Km;隧道下穿凉帽山山体,属本标段控制工期的重难点工程;本区间设计起点里程DK21+731.000,终点里程DK22+910.800,右线全长1179.808m(长链0.008m),左线全长1125.753m (短链54.047m);其中矿山法暗挖区间左线1062.616m,右线1116.671m,明挖估63.137m;设计包括深(浅)埋暗挖法隧道主体、区间明挖隧道主体。
1#联络通道设计里程为右DK22+310.000(左DK22+266.000)。
根据初步设计图显示:斜井起点桩号XJK0+000、终点桩号XJK0+270.12(接主线右ZH22+454.88),全长270.12m;其中直线段190.12m、弧线段80.0m(R:70.1m);斜井洞口中心净高5500mm、净宽5000mm,采用无轨运输。
斜井采用单车道断面,纵坡11.7%。
图 2.1-1斜井平面图3.2工程地质情况斜井位于距离线路右侧26m-40m,呈东南走向,地形起伏较小,底面标高一般为91.56~134.26m。
丘陵地貌,沟谷发育,坡面段树木成林,杂草丛生,植被覆盖好。
场地揭露到地层主要有第四季全新统人工填土层、第四季全新统冲积层、第四季残积层、燕山期花岗岩、侏罗系角岩。
3.3施工场地部署充份利用洞口高程H:90.08m的占地总面积约528.9m2左右的场地进行布置,主要计划包括4台空压机设备安置区(主洞需求)、配电房、沉淀池、集水坑及发电机房;其喷射性混凝土搅拌站及钢筋加工场洞外布置,主要集中在洞口前50.0m左右(硬化场地约1200.0m2)。
3.3.1施工便道由市政道路进入场地已有一条道路,且大部分路段均为混凝土路面,路面状况良好,可以充分利用。
未硬化路面因多年碾压,路面状况破烂不堪,难以满足施工要求,需进行硬化处理。
硬化道路宽7m,路基为原土基平整夯实,路面为30cm砖渣垫层+20cmC30混凝土铺筑,便道两侧设置排水沟,排水沟宽30cm,深30cm,采用4‰的纵坡。
斜井洞口工程所需的机械设备、小型机具及各项原材料均由该施工便道行驶至洞口周边生产加工场地。
图 2.3.1-1施工便道断面图3.3.2施工用水、施工用电斜井施工用水主要用于初期支护(无二衬)其喷射性砼搅拌所需,用水量每天约5T水即可;由于施工现场周边无任何水源可存积,所有水源均采用水车外购采集备用。
施工用电计划采用一台600KW变压器,建址于DK22+720右侧临建围墙角落处;由变压器拉线至加工场设备一座总变电箱,由该变电箱分三条线路:其中一条线路拉至斜井洞口附近,供斜井施工用电使用。
3.3.3施工临时通信各级生产指挥及调度人员发给手持式无线对讲机,进行内部通信联络;隧道作业面至工地值班室、配电室、空压机房、仓库、水泵房、代号库等安装磁石电话进行联络。
3.3.4施工通风和防尘风机采用88-1(11KW-2)型轴流风机,风管采用φ100cmPVC软质通风管;在斜井洞口外不小于5000.0mm 处沿斜井右侧高架,集中串联方式联接,压入式通风。
防尘:采用湿式钻岩机打眼,同时利用自制水幕降尘器洒水降尘。
3.3.5洞内三管二线布置洞口采用φ100cmPVC软质通风管悬挂边墙右侧(H:4500.0mm),进行压入式通风;隧道动力线及照明线安装在右侧边墙H:3000.0mm处,供电线路采用三箱五线制,动力线在上,照明线在下;照明线路仰拱填弃面高度不低于2000.0mm;成洞段采用明线架设成固定电路,线材为绝缘良好的橡皮线;成洞段采用40W 日光灯照明(间距20.0m),特殊地段采用高压碘灯。
四、机械配置及劳力组织为满足施工进度要求,斜井施工机械设备配备及劳力组织如下。
表 3.3-1斜井施工机械设备配置表 3.3-2劳力组织表五、施工工期安排本着“精干高效、职能相符”的原则组建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部下设工程管理部、计划合同部、安质管理部、试验组、测量组及内业资料组等相关职能科室,各职能科室密切配合,确保工程如期完成。
斜井计划于2016年01月01日开始施工,截止于2016年05月30日完工,共计150个工作日。
六、总体施工方案6.1洞口防护洞口:土方挖运-→挡土墙施作-→作洞口天沟排水系统-→边仰坡支护-→导向墙施作-→超前支护-→明洞施作-→进洞开挖洞内:超前支护-→土方挖运或爆破挖运-→排毒及排险-→掌子面轮廓修整-→锚杆布点、钻眼、插杆及注浆-→型钢支架及挂网-→混凝土喷射-→养护6.1.1土方开挖6.1.1.1护坡清理隧道洞口土方开挖前,先清除边仰坡上的灌木、浮土、危石,做好边仰坡的施工排水设施,以防地表水冲刷而造成边仰坡失稳。
6.1.1.2边仰坡开挖按照洞口底标高H90.08m为基准,考虑洞口处净高5500.0mm、仰坡垂直高度6685.0mm,故按照坡顶高程H:102.265m为开挖最高点,按照此最高点及两侧地形高程进行换算,测量放样出最终开挖线;开挖仰坡按1:1坡比控制,采用由中(最高点)向两侧最低点处全断面开挖;边仰坡每开挖高度达1500mm左右,采用加工木制三角板及水平尺复核坡比;每开挖高度达3000mm时,采用全站仪复测坡角坐标线,及时调整坡度。
6.1.2挡土墙施作6.1.2.1设计参数挡土墙设置与斜井洞口两边侧墙,采用M7.5砂浆砌石结构,此墙根据实地高差砌筑高度H=7000.0mm,按照设计参数表,墙体属同等宽度b=1950.0mm、底宽Bd=2110.0mm;采用10标号砂浆勾缝和墙顶抹面;墙体用30%块石修边;泄水孔采用φ100.0mmPVC管,按2000.0~3000.0mm呈梅花状布置;墙体纵向每隔7000.0mm/沉降缝(总长14000.0mm)。
6.1.2.2施工流程基槽开挖-→垫层施作-→基础砌筑-→墙体砌筑(安放泄水孔)-→勾缝-→模板升高(重复以上工序)-→透水性材料回填-→养生(H:1000.0mm厚/回填一次)6.1.2.3施工工艺开挖时因场地狭窄采用挖掘机进行开挖,由于基槽周边无土石方堆料场地,故采用自卸汽车运土,开挖的土石方堆放至指定的弃土场,开挖边坡严格按照设计及规范要求进行放坡,防止塌方或滑坡,保证施工边坡稳定;基槽开挖好后对基底人工清平整理,且夯实(要求承载力≥250Kpa)。
6.1.2.4砌体砌筑材料选用MU30强度且直径在300.0mm左右的片石,镶边石采用人工加工制作;M7.5砂浆按照试验配合比重量法掺配,斜井洞口集中搅拌;导向板按照墙体外坡比对称斜立,加工成三角板按纵向长度7000.0mm二端各固定一块,通过每300.0mm高度/层分层拉线控制坡比;砌筑前将基槽底面采用砂浆铺垫20~30mm厚做为座浆(要求顶面平整),先放两头端处的镶边石,再将外侧面石通过接线定位第二块间保留10~20mm间隔水平砌放,将砌石间隔中采用插浆填满,面石调整坡面时,可采用小块碎石垫底处理,要求线与面直且平;每300.0mm/层要求砂浆饱满无空洞,次日砌筑前先洒水,再铺浆,然后再砌筑;砌筑厚度因石料的不规格现状,要求超出设计厚度100.0mm左右,要求实体达到设计尺寸。
6.1.2.5回填回填土每层填土夯实后,应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密实度检验,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上层回填料的铺设,墙背泄水孔处按照规范要求设置反滤层,保证墙背积水及时通过泄水孔排出,减少墙背压力,确保挡墙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