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广东省湛江市普通高中
2021届高三毕业班上学期调研测试
语文试题
2020年11月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 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 5小题,17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题。
戏曲史研究大致可以分为通史研究、断代史研究、剧种史研究和专门史研究四大部分。
基于戏曲剧本的文体差异的杂剧史、传奇史等专门史研究,主要研究对象是清中叶之前的古代戏曲史,而涉及晚近戏曲发展史的研究,就主要是剧种史研究。
剧种是目前人们最习惯于运用的戏曲分类学方法,戏曲史论的研究因此衍生出众多分支。
相对于整体的戏曲史研究和戏曲理论研究,还可以具体研究某一剧种的历史,以及某一剧种特有的表现手法与美学规律,这也恰恰是目前戏曲研究领域最具增长潜力的方面。
多年来,京剧研究在所有剧种研究中呈现出遥遥领先的态势,尤其因为京剧近代以未与中国社会生活各层面的紧密联系,该领域具有非常广阔的空间。
无论是梅兰芳还是样板戏,都一直是戏曲研究的热点。
昆曲(昆剧)拥有作为雅文化之代表的无可比拟的历史地位,所以昆曲研究是另一受到突出关注的领域。
尤其是 21世纪以来,昆曲研究急剧升温,出现了大量相关的成果。
京、昆研究在剧种研究方面
起着明显的引领作用,带动了戏曲研究整体上的推进。
各剧种史的研究一直是地方戏曲研究机构的研究重点。
从戏曲研究的成果角度看,最能够引起各地文化部门所属戏曲研究单位研究兴趣的,就是剧种史。
进入21世纪之后,由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遴选与认证和随之开展的国家级“非遗”认证的激发,那些特具地域文化特色的艺术类型迅速成为焦点,地方戏曲剧种也因此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
这一现象对各地的剧种研究产生了强有力的刺激作用,使之越来越成为地方文化保护与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
“非遗“热还吸引了各地方高等院校进入戏曲研究领域,就在文化部门所属的戏曲研究机构与队伍明显衰减的背景下,高校学者的参与就显得更为显眼和重要,他们逐渐成为剧种史写作的主力军,这一趋势顺便也扩充了戏曲研究群体,让高等院校重新成为戏曲研究的主力军。
晚近十多年里,地方剧种的史论研究,尤其是剧种史的梳理与研究成为戏曲研究中增长最快的部分,也必须看到,研究的深度以及学术成果的质量参差不齐,有相当部分成果如同急就章,说明剧种史研究的学术准备显然是不足的。
戏曲史研究不能离开专门史这一基础,戏曲音乐研究是戏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国戏剧研究格局中最具鲜明特色的部分。
戏曲从两宋年间诞生时起,有音乐伴奏的韵文就是其文本中的主体部分。
戏曲文本是唱白相间、且以唱为主的一种戏剧体栽,无论是宋元戏文还是元杂剧,包括其后的传奇和地方戏的剧本,无不以音乐化的韵文写作唱词,并以此为最重要的抒情叙事手段。
戏曲欣赏者往往把唱腔作为最主要的欣赏对象,对戏曲的爱好也往往表现为对音乐(唱腔)的爱好,而优秀的戏曲演员也多数是由于他们对音乐唱腔有独特的处理,以及具有异于旁人的独特魅力和较强表现力的演唱能力。
甚至清末民国以来,人们还将那些主要是在唱腔上有特点的优秀表演艺术家称为某派,如梅(兰芳)派、麟(周信芳,艺名麒麟童)派等等。
音乐在戏曲中具有这样特殊的重要性,所以对戏曲音乐的研究,无疑在戏曲研究中占据着无可怀疑的重要位置。
戏曲音乐研究当然包括戏曲作曲研究,但主要是对戏曲音乐本体特征的研究。
但是,戏曲作曲研究却有可能是最具发展前景的领域与方向之一。
对戏曲而言,所谓“戏曲作曲”是晚近才出现的新职业。
传统戏曲虽然无不包含音乐,甚至以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