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四章 第6讲 氨和铵盐

2019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四章 第6讲 氨和铵盐

第6讲 氨和铵盐[考纲解读] 1.了解氨气、铵盐的性质,掌握氨气的实验室制法和NH +4的检验。

2.初步了解常见化肥的基本性质。

考点一 氨的分子结构和性质 1.物理性质氨气是____色____________气味的气体,____液化可作制冷剂,常温、常压下,1体积的水可溶解____体积的氨气。

2.分子结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

3.氨的化学性质 (1)与水的反应 NH 3+H 2ONH 3·H 2ONH +4+OH -,氨气溶于水得氨水,氨水中含有的粒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氨水为可溶性一元弱碱,易挥发,不稳定,易分解:NH 3·H 2O=====△____________。

(2)氨气与酸反应①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与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其现象为__________,将浓盐酸改为________,也会出现相同的现象。

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与CO 2等酸性氧化物反应:NH 3+CO 2+H 2O===NH 4HCO 3或2NH 3+CO 2+H 2O===(NH 4)2CO 3。

(3)NH 3的还原性——氨的催化氧化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与盐溶液反应被滴试剂现象离子方程式FeCl 3溶液 生成____色沉淀AlCl 3溶液生成____沉淀Al 3++3NH 3·H 2O===Al(OH)3↓+3NH +4特别提醒 (1)氨气是非电解质;氨水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氨气是碱性气体,不能用浓硫酸干燥,也不能用无水CaCl 2干燥,可用碱性干燥剂碱石灰干燥。

(3)氨气溶于水,生成NH 3·H 2O ,但关于氨水的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仍按溶质为NH 3。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不正确的说明理由。

①氨气溶于水能导电,所以氨气是电解质。

②实验室用浓氨水与NaOH固体制取氨气。

③氨和酸反应生成铵盐,与挥发性酸相遇时能形成白烟。

④某晶体与NaOH共热放出一种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该晶体中含有NH+4。

⑤氨水中含氮微粒中最多的微粒是NH+4。

⑥把NH3通入稀HNO3中,当溶液的pH等于7时,溶液中NH3和HNO3等物质的量反应。

23.在标准状况下,用以下气体做喷泉实验,请根据情况,填写烧瓶中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假设烧瓶中溶质不能扩散出来)。

(1)用氯化氢气体做喷泉实验,喷泉结束后,水充满烧瓶,则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

(2)用NH3做喷泉时,喷泉结束后,水充满烧瓶,则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

(3)用NO2气体做喷泉实验,喷泉结束后,水充至烧瓶的2/3处,则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

(4)用NO2和O2按4∶1体积比混合,喷泉结束后,水充满烧瓶,则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

考点二铵盐及NH+4的检验1.铵盐的概念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2.铵盐的物理性质铵盐都是____色固体,均易溶于水。

3.铵盐的化学性质4.NH +4的检验未知液――→OH -呈碱性――→△湿润____色石蕊试纸变____色,则证明含NH +4。

特别提醒 不能用直接加热铵盐制取氨气。

如:硝酸铵、碳酸氢铵、氯化铵。

因为加热过程中NH 4NO 3可能发生爆炸而有危险;NH 4HCO 3受热极易分解产生CO 2,使生成的NH 3中混有较多的CO 2杂质;NH 4Cl 受热分解生成的HCl 和NH 3遇冷后立即化合又生成NH 4Cl 。

4.固态NH 4Cl 受热变成气体,气体遇冷又变为固态NH 4Cl ;固态碘受热变成蒸气,蒸气遇冷又变成固态碘,这两种现象的本质是否相同? 5.按要求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在NH 4Cl 溶液中加入NaOH 溶液,并加热。

(2)在NH 4Cl 溶液中滴加NaOH 溶液。

(3)在浓NH 4Cl 溶液中加浓NaOH 。

(4)NH 4Cl 溶液呈酸性的原因。

(5)在饱和NH 4Cl 溶液中滴加NaAlO 2,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和白色沉淀。

特别提醒 (1)铵盐与碱反应不在溶液中进行不写离子方程式。

(2)铵盐的稀溶液与碱反应,不加热,产物为NH 3·H 2O 。

(3)NH +4与CH 3COO -、HCO -3等虽然能发生双水解反应,但能大量共存。

(4)NH +4与SiO 2-3、AlO -2因发生完全的双水解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

喷泉实验的形成原理1.形成喷泉的原理形成喷泉最根本的原因是瓶内外存在压强差。

当烧瓶内气体溶于液体或与之反应时,瓶内气体大量减少,压强降低,外界的大气压将液体压入烧瓶内,如此持续,最后液体将充满烧瓶。

2.常见喷泉的形成主要有以下两类:(1)极易溶于水的气体(NH 3、HCl 、SO 2等)与水可形成喷泉。

(2)酸性气体(HCl 、SO 2、NO 2、CO 2、H 2S 等)与NaOH(aq)也能形成喷泉。

【例1】喷泉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其产生原因是存在压强差。

(1)图甲中,为化学教学中所用的喷泉实验装置。

在烧瓶中充满干 燥气体,胶头滴管及烧杯中盛有液体。

①下列组合中不可能形成喷泉的是 ( )A .HCl 和H 2OB .O 2和H 2OC .NH 3和H 2OD .CO 2和NaOH 溶液E .NO 2和H 2O②设若用D 组合做喷泉实验,烧杯中的液体一定是NaOH 溶液吗?__________________。

③用A 组合做喷泉实验时,若烧瓶中充满HCl 气体,则在标准状况下,做完实验后烧瓶中c (HCl)=________mol·L -1(设溶质不扩散)。

④若用E 组合做喷泉实验时,则标准状况下,做完实验后烧瓶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mol·L -1。

(2)某学生积极思考产生喷泉的其他办法,并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装置。

①在图乙的锥形瓶中,分别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反应后可能产生喷泉的是 ( ) A .Cu 与稀盐酸 B .NaHCO 3与NaOH 溶液 C .CaCO 3与稀硫酸D .NH 4HCO 3与稀盐酸这种方法产生喷泉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图乙锥形瓶外放一水槽,瓶中加入酒精,水槽中加入水后,再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结果也产生喷泉。

水槽中加入的物质可以是( )A .浓硫酸B .食盐C .硝酸钾D .硫酸铜这种方法产生喷泉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比较图甲和图乙两套装置,从产生喷泉的原理来分析,图甲________上部烧瓶内气体压强;图乙________下部锥形瓶内气体压强。

(填“增大”或“减小”)(3)城市中常见的人造喷泉及火山爆发的原理与上述______(填“图甲”或“图乙”)装置的原理相似。

氨气的实验室制法1.加热固态铵盐和碱的混合物一般加热NH 4Cl 和Ca(OH)2的混合物:2NH 4Cl +Ca(OH)2=====△2NH 3↑+CaCl 2+2H 2O 。

(1)装置:“固体+固体――→△气体”(与用KClO 3或KMnO 4制O 2的装置相同)。

(2)收集: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

(3)干燥:用碱石灰(NaOH 和CaO 固体的混合物)。

(4)验满方法:①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变蓝色;②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置于试管口,有白烟产生。

(5)尾气处理:一般在管口塞一团用水或稀H 2SO 4浸湿的棉花球,可避免污染空气。

特别提醒 制氨气时,选用的铵盐及碱都有一定的要求。

选铵盐时,不选(NH 4)2CO 3、NH 4HCO 3、NH 4NO 3等,因它们受热易分解,使产生的NH 3中混有较多的杂质气体,另外NH 4NO 3易爆炸;选碱时,用碱石灰而不用NaOH 或KOH ,因NaOH 、KOH 具有吸湿性,易结块,不利于产生氨气,且在高温下均能腐蚀玻璃。

确定选择2方法化学方程式(或原理)气体发生装置加热浓氨水NH 3·H 2O=====△NH 3↑+H 2O浓氨水+固体NaOH NaOH 溶于水放热,促使氨水分解,且OH-浓度的增大有利于NH 3的生成浓氨水+固体CaOCaO 与水反应,使溶剂(水)减少;反应放热,促使氨水分解。

化学方程式为NH 3·H 2O +CaO===NH 3↑+Ca(OH)2【例2】 有甲、乙两位同学想利用下列装置及化学试剂,对实验室制取并收集氨气的实验进行改进。

化学试剂:①NH4Cl 固体、②浓氨水、③固体NaOH(1)甲同学想方便快速制取少量氨气,应选择的装置是 (填序号),选用试剂是 (填序号)。

选用上述试剂制氨气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过程中,制气时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建议,把教材中实验室制取氨气的收集装置由大试管改为集气瓶且瓶口向上收 集氨气,并确保不污染环境,请你根据其设想回答:①若用排气法收集氨气,请在方框内画出其气体收集装置和尾气吸收装置,标出所用试剂 (自选)名称。

②若用排液集气法收集NH 3,可选用的试剂是(填序号)________。

A .H 2OB .浓H 2SO 4C .CCl 4D .饱和NaCl 溶液方法指导 (1)依据药品――→原理――→装置。

(2)依据NH 3的物理性质选择集气方法。

(3)注意防倒吸。

氨及铵盐命题中的绿色化学思想 的应用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教学更是离不开实验教学,实验教学可以使学生观察到语言难以表达清楚的实验现象,增强更直观的感性认识。

化学实验教学中力求利用最少的实验药品获得最佳的实验效果、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在化学实验过程中要渗透绿色化学思想,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近几年的高考命题中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例3】 如下图,利用培养皿探究氨气的性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