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综合课教学案例分享

综合课教学案例分享


2
教学重点——认 识武周造像中的 “则天新字”,通 过对比唐代与北魏 佛造像的服饰、形 状等探究其历史背 景。
教学难点——对于学 生来讲,佛造像是陌 生的,需要教师在带 领学生走进博物馆前 进行佛造像背景作详 细的介绍并且需要学 生在参观时能够进行 细致的观察。
教学重难点
3
3
基本知 识讲解
博物馆 参观
2
①带领学生到达展厅,明确武周造像展品区域 ②引导各组学生填写任务单
3
阶段目标: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探究对比唐代与北魏 佛造像的服饰、形状等,从而挖掘其历史 背景。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及总结能力。 教学策略:小组展示进行分享。
3
①各小组进行成果汇报,教师针对其进行点评 ②教师进行活动总结
北魏佛造像
武周造像
4
4
参观前任务单
课后自主参观及研究任务单 参观时任务单
展品1
展品2
展品3
展品4
展品5
1名称
北齐佛造像
唐代佛造像
长安佛造像
宋代佛造像
清代佛造像
2形状 3颜色
4作用
5大小
冠叶呈平板状 金色
4作用 5大小
僧 人 坐 观 禅 思 修 积功德,换取佛之保 积功德,换取佛之保 积功德,换取佛之 积功德,换取佛之 行 佑呵护 佑呵护 保佑呵护 保佑呵护 大概一米高 大概七八十公分 大概七八十公分 大概一米多高 大概一米高
2
阶段目标:使学生认识武周造像中的“则天新字”, 了解武周造像文字的大致内容,仔细观察 武周造像。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能力,了解武周造像 的文字内容。 教学策略:明确任务单上图片展品大概位置,紧密围 绕主题进行。
2
2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各 朝代佛造像的形状、 特点等,认识武周造 像中的“则天新字”。 过程与方法:理解 武周造像文字的大 致内容,通过对比 唐代与北魏佛造像 的服饰、形状等探 究其历史背景。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当时人民的生活 习俗、文化,培养学 生欣赏美的能力,激 发学生发掘历史真相 的兴趣。
汇报人:
展示时间:2018.6
石刻博物馆中 的武周造像
1 2 3 4
1
1
教学对象:小学三年级学生,受众人数20人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过渡的时期, 能进行一定的抽象思维,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模仿性强; 想象能力也由模仿性和再现性向创造性的想象过渡;集体主 义感情有所发展,良好的道德质量正在形成,但极不稳固; 注意力不稳定,不易持久,有意注意虽有发展,但还不完善; 正处于求知欲高峰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期。 此外,学生对造像还是比较陌生的,因此,教师需要针对这 一情况广泛地搜集相关材料,帮助他们加强认识与理解。
探究 分享
1
阶段目标:使学生了解佛造像及武周造像的历史背景 设计意图:研究佛造像首先要了解它是什么,作用是什 么,其次 了解武周造像历史背景,为第二阶 段、第三阶段做铺垫。 教学策略:故事和图片引入,讲解佛造像来源。
1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第四步
第五步
完成小目标
下发课前任 务单
故事导入— —讲述佛造 像起图片——介
绍各朝代佛造 像形状、特点
分组(5人一组, 共4组)并下发参 观时任务单
等,主要介绍
北魏佛造像
展品1
展品2
展品3
展品4
展品5
1名称
北齐佛造像
唐代佛造像
长安佛造像
宋代佛造像
清代佛造像
2形状
3颜色
身 体 修 长 , 肩 宽 比例匀称,佛像的台 比例匀称,佛像的台 姿态随意活泼 腰 细 , 整 体 呈 圆 座多为束腰式,有六 座多为束腰式,有六 筒型 角、八角、圆形或花 角、八角、圆形或花 口形底边 口形底边 灰色 灰色 灰色 彩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