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小管疾病课件
低血钾型远端肾小管酸中毒
治疗
病因明确的继发性远端RTA应设法去除病因。 针对RTA应予下列对症治疗:
1、纠正酸中毒 2、补充钾盐 3、防止肾结石、肾钙化及骨病
低血钾型远端肾小管酸中毒
纠正酸中毒
应补充碱剂,常用枸橼酸合剂(枸橼酸100g,枸 橼酸钠100g,加水至1000ml),此合剂除补充碱 外,尚能减少肾结石及钙化形成。亦可服碳酸氢 钠。
临床表现
与远端RTA比较,有如下特点: 虽均为AG正常的高血氯性代谢性酸中毒,但是化
验尿液可滴定酸及NH4+正常, HCO3-增多。而 且由于尿液仍能在远端肾小管酸化,故尿pH常 在5.5以下。 低钾血症常较明显,但是,低钙血症与低磷血症 远比远端RTA轻,极少出现肾结石及肾钙化。
近端肾小管酸中毒
低血钾型远端肾小管酸中毒(Ⅰ)
病因
由远端肾小管酸化功能障碍引起,主要表现 为管腔与管周液间无法形成高H+梯度
低血钾型远端肾小管酸中毒
发病机制
分泌缺陷型 肾小管上皮细胞H+泵衰竭,主动泌H+入管腔
减少 梯度缺陷型
肾小球上皮细胞通透性异常,泌入腔内的又被 动扩散至管周液
儿童患者常由先天遗传性肾小管功能缺陷引起 成人患者常为后天获得性肾小管-间质疾病导致,尤见于慢性间质性肾炎
近端RTA虽可单独存在,但是更常为复合性近端肾 小管功能缺陷(Fanconi综合征)的一个组成。
近端肾小管酸中毒
HCO3-回吸收减少
近曲管中 Na-H 交换减少 尿钠增多 血钠降低
刺激醛固酮分泌 尿钾增多 脱水 血氯增多 低 K 症状
大量 HCO3-排出 血 HCO3-降低 代酸 生长迟缓
近端肾小管酸中毒
谢性酸中毒、低钾血症,化验尿中可滴定酸或 (和)NH4+减少,尿pH>5.5,即成立。
如出现低血钙、低血磷、肾结石或肾钙化,则更支持诊断。
不完全性远端RTA的诊断:可进行氯化铵负
荷试验(有肝病患者可用氯化钙代替),若获 得阳性结果(尿pH不能降至5.5以下),则成 立。
另外,尿与血二氧化碳分压比值(尿CO2/血CO2)测定、中性磷 酸盐试验、硫酸钠试验及呋塞米试验等,对确诊有帮助。
病因
由近端肾小管酸化功能障碍引起,主要表现 为HCO3-重吸收障碍
近端肾小管酸中毒
发病机制
肾小管上皮细胞管腔侧Na+-H+交换障碍(近端肾 小管对HCO3-重吸收要依靠此Na+-H+交换
肾小球上皮细胞基底侧Na+- HCO3-协同转运(从 胞内转运入血)障碍
儿童患者主要由先天遗传性肾小管功能缺陷引起 成人患者主要由各种后天获得性肾小管-间质疾病引起
三、钙磷代谢障碍
酸中毒能抑制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并使 1,25(OH)2D3生成减少,因此患者出现高尿 钙、低血钙,进而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导 致高尿磷、低血磷。
严重的钙磷代谢紊乱常引起骨病(骨痛、骨质 疏松及骨畸形)、肾结石及肾钙化。
低血钾型远端肾小管酸中毒
诊断
远端RTA的诊断:出现AG正常的高血氯性代
Na-K 交换增多
泌 H+障碍
Na-H 交换减少
尿 K 增多 低 K 血症
尿 Na+、HCO3 增多 细胞外液减少
血 H+增多
尿 H+减少
代酸(高氯) 碱性尿
失 K 性肾病
醛固酮增多
肾浓缩功能差 Na+、Cl-回吸收多 动员骨 Ca、P 入血缓冲
尿 Ca、P 增多
周期性麻痹 多饮多尿 发育障碍 佝偻病、骨软化
低血钾型远端肾小管酸中毒
补充钾盐
常口服枸橼酸钾
低血钾型远端肾小管酸中毒
防止肾结石、肾钙化及骨病
服枸橼酸合剂后,尿钙将主要以枸橼源自钙形式 排出,其溶解度高,可预防肾结石及钙化。
对已发生严重骨病而无肾钙化的患者,可小心 应用钙剂及骨化三醇( 1,25(OH)2D3 )治 疗。
近端肾小管酸中毒(Ⅱ)
尿钙溶解度下降
PTH 升高
血钙低
肾结石、肾钙化
间质性肾炎
肾小管细胞 中 H+增多
枸橼酸回 吸收增多
尿枸橼酸减少
低血钾型远端肾小管酸中毒
临床表现
高血氯性代谢性酸中毒 低钾血症 钙磷代谢障碍
低血钾型远端肾小管酸中毒
一、高血氯性代谢性酸中毒
由于肾小管上皮细胞泌H+入管腔障碍或管 腔中H+扩散返回管周,故患者尿中可滴定酸及 铵离子(NH4+)减少,尿液不能酸化至 pH<5.5,血pH下降,血清氯离子(Cl-)增高 。
肾小管疾病
讲授目的和要求
1、掌握肾小管性酸中毒(RTA)临床表现、诊断、鉴别 诊断和治疗 2、熟悉肾小管性酸中毒概念及分型 3、了解各型肾小管性酸中毒病因及发病机理
概述
定义:
肾 小 管 酸 中 毒 ( renal tubular acidosis , RTA)因远端肾小管管腔与管周液间氢离子(H+ )梯度建立障碍,或(和)近端肾小管对碳酸 氢盐离子(HCO3-)重吸收障碍导致的酸中毒
强近端肾小管HCO3-重吸收。
高血钾型远端肾小管酸中毒(Ⅳ)
病因及发病机制
本病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 醛固酮分泌减少(部分患者可能与肾实质病变致肾素合
成障碍有关)或远端肾小管对醛固酮反应减弱,可能起 重要致病作用,为此肾小管Na+重吸收及H+、K+排泌 受损,而导致酸中毒及高钾血症。
诊断
出现AG正常的高血氯性代谢性酸中毒、低钾 血症,化验尿中HCO3- 增多,即成立。
对于疑诊病例可做碳酸氢盐重吸收试验,患者 口服或静脉注射碳酸氢钠后, HCO3-排泄分 数>15%,即可诊断。
近端肾小管酸中毒
治疗
能进行病因治疗者应予治疗。 纠正酸中毒及补充钾盐与治疗远端RTA相似,
但是碳酸氢钠用量大(6~12g/d)。 重症病例尚可配合服用小剂量氢氯噻嗪,以增
部分患者虽已有肾小管酸化功能障碍,但临 床尚无酸中毒表现,此时则称为不完全性RTA
RTA分类(依据病变部位和发病机制)
低血钾型远端肾小管酸中毒
此型较为常见 ,又称为经典型远端RTA或Ⅰ型RTA
近端肾小管酸中毒
此型也较常见 ,又称为Ⅱ型RTA
高血钾型远端肾小管酸中毒
此型较少见见,又称Ⅳ型RTA
但是阴离子间隙(AG)正常,此与其他代谢 性酸中毒不同。
低血钾型远端肾小管酸中毒
二、低钾血症
管腔内H+减少,从而钾离子(K+)替代 H+与钠离子(Na+)交换,是K+从尿中大量排 出,导致低钾血症。
重症可引起低钾性麻痹、心律失常及低钾性肾 病(出现多尿及尿浓缩功能障碍)。
低血钾型远端肾小管酸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