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语文作文备考应关注的几个“点”

高考语文作文备考应关注的几个“点”

高考作文备考应关注的几个“点”郑州外国语学校周和平来开会之前,我和本语文组的老师谈及本次作文研讨会。

大家说,最好开的是作文研讨会,谁都可以海阔天空,谈出个子丑寅卯,不受任何规范和标准的约束;最难开的也是作文研讨会,尤其是高考作文研讨会,考什么、怎么考,谁能真正弄明白说清楚?作文是个性化很强的一种表达形式,完全按某种套路去规范训练操作,难免会步入形式化的误区,得不偿失。

不过,正因为其难,才有一线教师在一起交流和研讨的价值和意义。

借助河南大学文学院提供的交流平台,我愿把我校对2007年高考作文备考的一些不成熟的认识和有关做法简要汇报,以就教于方家。

一、从作文命题趋向确定作文题型训练点高考作文训练无疑首先要确定作文题型训练重点。

作文题型训练重点无疑又必须以研究高考作文命题趋向为前提。

从近三年高考作文命题的情况来看,作文命题仍然呈现多元化的趋势。

2004年除了北京和辽宁的命题作文外,几乎是话题作文的一统天下,2005年则打破了这一局面,16套题中有9道话题作文,4道命题作文,3篇材料作文和图形作文。

2006年17套题中,有话题作文7道,命题作文6道,材料作文4道。

从题型分布情况看,话题作文虽有打破个性限制和鼓励创新及富于一定的开放性等优势,但随着日益僵化的命题套路和大量宿构作文的大行其道,其弊端也显而易见,三年高考命题,由14到9到7,冷酷的数字宣告话题作文的春天已经过去,其逐渐式微的趋势不可逆转。

尤其应该关注的是,2006年两套全国高考题和京津沪高考题及属高考强省大户的湖北高考题,这些涉及高考的敏感神经、代表高考命题方向的六套高考作文命题,没有一道是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和命题作文平分秋色。

由此可见,话题作文独步作文考场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多元化作文命题的格局已经形成,而一度被冷落的材料作文和略有限制的命题作文会成为高考作文命题的新宠。

“留给明天”(2005天津命题作文)、“北京的符号”(2006北京命题作文)、“我想握住你的手”(2006上海命题作文)、“带‘三’词语的联想与感悟”(2006湖北材料作文)等被考生和社会广泛认可的诸多可圈可点的好的命题已经深入人心,理应得到作文备考的重视。

根据高考作文命题的趋向,我们郑州外国语学校全体高三老师一致认为,作文备考既要全面训练,不侥幸投机取巧,也应科学预测,安排好题型训练重点。

2006年作文备考中,我们正是依据2005年上海和湖北出现材料作文的新动向,在考前适时强化了材料作文的训练,才赢得2006年高考作文备考的主动,2006年高考,我校语文优秀率良好率均名列郑州市第一,尤其是除去141名保送上重点大学的学生之后,我校的语文平均分仍名列郑州市第一,考前的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功不可没。

2007年的高考作文备考,我们仍然把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训练及写作规范训练作为训练的重中之重,因为一是材料作文训练符合高考命题的趋向,二是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往往决定一篇作文的成败,而话题作文命题作文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已司空见惯,无须再花费过多的精力。

二、从考纲有关作文要求确定作文能力训练点高考作文是对考生的写作基本功和文学素养及审题能力、文章架构能力、联想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一次综合性的全面检查,考纲所要求学生达到的写作基本能力,体现了国家培养人才的基本要求,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一直以来,部分学生作文审题不清,立意偏移或平淡,选材狭隘,思路不流畅,谋篇布局混乱,联想想象力贫乏,认识事物评价事物的能力不高,驾驭语言的能力低下等问题严重困扰了学生思维品质的提高和作文教学的优化,因此,考纲和近几年的高考作文试题更注重思辨能力和思维品质的考查,联想和想象能力的考查,创新能力的考查,文化底蕴和阅读积累的考查。

由考纲考题及作文现状看来,思辨力、想象力、创新力、对各种文化现象社会现象的分析评判力,应是作文能力训练的重点。

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思辨、想象、创新能力和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积累分析评价各种文化社会现象的能力,把作文能力训练落在实处,我校历届备考作文训练,都牢牢抓住四点不放松:一是审题能力培养不放松。

每次作文都要分类展示好中差的作文题目和立意,师生在讨论交流甚至激烈争论和思想碰撞中分辨审题立意的优劣高下,最后再确定最佳立意,使师生在充分享受审题过程中,获取审题的规律和方法。

如2005年天津高考作文题“留给明天”,审题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明确题材范围,需要通过联想和想象去捕捉、筛选、提炼素材,确定文章中心。

你是谈资源、土地、文明、财富、精神,还是谈人口、可持续发展、节约社会、和谐社会?这些问题都很大,若抓住细节来展示,以小见大,以形象表现抽象,则完全可以打开思路,写出深度和新意。

二是联想想象能力训练不放松。

联想和想象是思维的两支翅膀,不可想象,若没有这两支翅膀,思维怎样才能在广阔的时空自由的翱翔。

许多学生写起作文来感到思路闭塞、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很重要的原因之一便是缺乏联想想象力。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联想想象能力是作文水平高下的最重要的区分点,几乎所有优秀作文都是联想想象催生的婴儿。

相似联想、类比联想、相反联想、因果联想是中学生作文思维训练的基本形式,每次议论文写作练习,我们都要求学生借助这些联想形式,紧扣论题综合运用例证、引证、类比论证、对比论证、因果论证等论证方法,使联想思维训练和逻辑思维训练融为一体。

学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正面到反面、由个性到共性、由特殊到一般、由局部到整体、由自然到社会、由历史到现实到未来的深入联想和想象,乃至由因推果由果推因等思维常规训练多了到位了,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等作文顽症自然也就不治而愈了。

三是狠抓课外阅读不放松。

思辨、想象、创新、评判能力,说到底都是由思想认识水平所决定。

而学生思想认识水平的提高,除了自身观察思考获得的直接经验外,更多的会得益于课外阅读。

写好作文的捷径一是阅读,二是阅读,三还是阅读。

读精美时文,读名人传记,读中外历史和哲学,不仅可以分门别类地建立起自己的素材库,还可以增加文化积淀,为提升思想品位和文化品位打下基础。

基于以上认识,高一二年级结合单元教学,除了语文读本的相关文章的选读外,我们还补充同类阅读材料,选印名家名篇辑录成“阅读文选”,拓宽学生的视野,高三作文教学则结合作文专题训练,精选训练点,按“导练——范例——练笔——讲评”的训练模式精选阅读材料和练习材料,使学生通过同类文章的阅读获取文化信息和思想营养,提高精神层次和思想认识水平。

四是狠抓课外练笔和课内限时作文不放松。

我们学校很注重平时的课外练笔,高一高二和高三上期都坚持让学生写随笔。

文学期刊《晨溪》已办了12期,主要刊发师生课外练笔的文学作品。

由于坚持了有布置、有督促、有检查、有发表园地,课外练笔得到很好的落实,学生坚持课外练笔的积极性从入学一直延续到高三复习备考,无疑会对作文教学产生积极影响。

进入高三后,配合作文专题训练,我们坚持了每周一次的限时作文训练,全方位锻炼学生审题立意、布局谋篇、联想想象、叙议抒情、从容表达的作文能力,每次作文都全组统一装订打分,统一精选优秀作文,统一评讲作文中所暴露的典型问题,既从耗时费工的无效作文批改中解脱了出来,又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作文备考的积极性,收效明显。

三、从作文评分标准确定作文备考着眼点高考作文确立了“基础”与“发展”两个等级的评分标准。

这给中学作文教学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和深刻的变革。

毫无疑问,依据评分标准,作文备考也应把“基础”和“发展”作为作文备考的着眼点。

基础等级中的“切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等内容要求,“切合文体、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字体漂亮”等表达要求,确定了一类卷优秀作文的标尺。

考生只有结合自己的实际,按照这些基础要求全面地衡量自己的文章,找到自己的差距和努力方向,才可能通过切实有效的努力,在“基础等级”方面有大的突破。

在“基础等级”强化训练方面,我们更多的是要求学生写“规范文”,每次作文自评或互评时要牢记“六问”:一问是否切合题意,二问是否切合文体,三问是否中心突出,四问是否内容充实,五问是否感情真挚,六问书写是否工整。

这样,便可让学生把基本标准牢牢记在心中。

选印优秀作文时,我们也把“规范”作为重要标尺,对于那些虽然很有文采很有新意,但多数学生一时学不来的创新作文则往往搁置一边,通常青睐那些大多数同学能够跳一跳触摸得到的可以学得来的优秀作文。

而在“发展等级”强化训练方面,我们首先要求学生牢牢把握“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意”这一标杆,然后加强“发展等级”采分点的技能训练,细化有关发展等级的具体要求:深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丰富——材料丰富、内容充实;有文采——词语生动、善用修辞;有创意——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有个性特征。

在发展等级中,“有文采”涉及到语言基本功,非一日之功;而“深刻”“丰富”“有创新”则较多的体现在思维方法和材料运用上,应该是短期内可以提高的训练点。

比如,要想使作文见解深刻有创意,只要有意识的使自己的作文在思想内容和写法上有一两点亮点,或是深入本质,或是揭示原因,或是推论结果,或是指出规律,或是预见发展,或是抓住要害,或是给人以启示,或是选材构思有新意,都无疑扣住了“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有个性特征”这些有关深刻新颖的基本要求,都可以成为进入发展等级一类卷的打分依据。

我们觉得,城市重点中学的学生有语文基本功扎实、阅读面见识面宽阔、文化底蕴相对丰厚的优势,作文训练着眼点应更多关注“发展等级”。

实践证明,“发展等级”的20分往往是拉开作文档次的决定因素,是高考作文备考必须紧紧盯住的“金饽饽”。

作文教学中,我们往往过多夸大了作文创新的难度,把作文创新训练视为作文教学的畏途。

实际上,作文创新无非是要写出独特的个人见解,写出不同于他人的真情实感。

作文是什么?作文是生活,是对生活的感悟;是思想情感,是思想情感的自我表白;是文化,是负载或挖掘文化内涵;是审美,是表达审美感受和审美情趣。

一句话,作文就是张扬个性,就是在表情达意中展示独特的情感风采思想风采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有独特的个性,才能出类拔萃,才会赢得评卷者的刮目相看。

“独特个性”才是作文的“亮点”。

只要做有心人,每一位同学的作文都可以成为亮点:一段新鲜的材料,一种新巧的构思,一个跌宕起伏的故事,以至美丽的想象、丰满的形象、优美的意境、亮丽的标题、精彩的开头、诗化的结尾、形象的比喻、传神的描叙都可能成为文章的“亮点”,争得阅卷老师的眼球,赢得阅卷老师的会心一笑。

一瞥一笑之间,便可能创造一个高分的神话。

为了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善于创新,我们在作文评讲时设立了形式多样的“作文创新奖”,大凡在立意、构思、选材、表达乃至在拟题上有创意或新意者,都可以得到应有的赞赏,而最高奖赏往往都会送给那些能切合题意的勇于创新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