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说课大赛《青龙偃月刀》教学设计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大纲要求《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课程教学目标是指导学生学习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
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
《语文》(职业模块)的教学要求是:学生能对文章中的重要信息进行筛选、整理,获得所需要的资料。
阅读有关职业理想、行业发展、企业文化等方面的文章,培养健康的职业情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从阅读中了解社会、了解职业,培养职业意识。
教材分析《青龙偃月刀》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语文(职业模块)第四单元职业与理想。
本单元旨在培养学生的职业理想,提高职业能力。
《青龙偃月刀》描写了一个普通的乡间剃匠师傅“廉价而古典”的绝技,“何爹”虽走向英雄末路,但他仍然坚守着自己的职业信念和绝技,精雕细琢,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职业信念起到积极的意义。
学情分析1. 授课对象:机电专业二年级学生,36人,全男生。
2. 语文基础:有一定的语文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对小说阅读比较感兴趣,基本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3.性格爱好:好奇心强,渴望创新,能独立思考,但又缺乏吃苦耐劳精神。
据调查,大部分学生都喜欢玩手机游戏《王者荣耀》。
目前他们正在备考电工证,浮躁的他们怎么顶得住考证的压力和枯燥,希望他们能从这节课上汲取精神财富。
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整体感知,了解小说的情节结构。
➢能力目标:通过精读重点段落,学会提取关键字来分析人物形象。
➢情感目标:领会“工匠精神”,在学习和工作中坚持“工匠精神”。
2.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领会“工匠精神”,在学习和工作中坚持“工匠精神”。
教学策略以人物为核心,明暗两线融会贯通,层层递进,依托蓝墨云班课平台,响应时代的东风“工匠精神”,视频、微课、微信、游戏、手机、搜索引擎等信息化手段交互使用。
明线:看— 赏— 品— 悟— 做,环环相扣暗线:引入—初识—深掘—提升—内化,层层深入教学方法1.教法:任务驱动法、启发式教学法2.学法:自主学习法、游戏学习法、小组合作法1.【播放热门视频】播放热门记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视频片段,由故宫男神王津“择一业,终一世”,引出何爹,导入新课。
2.【检查预习情况】疏通生字词;邀请两名学生上台复述情节。
1.【观看热门视频】跟随老师的语言,进入情景。
2.【疏通生字词,上台复述情节】【设计意图】二、赏剃匠其人,初识人物——阅读接力比赛,玩拖拽游戏(15min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信息化手段1.【设置悬念】遥远的山村有这样一位老人,何爹,他是个剃头师傅,长得不够高大威猛,但作者却说跟关羽有几分相似;不会武功,但作者却说他能耍一套出神入化的青龙偃月刀。
为什么作者会这样说他呢?我们一起通过一个活动“阅读接力赛”来认识他。
2. 【宣布规则】设置5道必答题和2道附加题。
“赛跑者”每次领取一个题目,小组讨论得出答案,答对了方可在老师处领取下一道题目,所有小组完成5道必答题即比赛结束。
3. 【阅读接力】✧ 这家理发店能为客人提供的项目是什么?✧ 请找出何爹和其他的理发店2个不同之处。
✧ 请找出2个描写何爹技艺的句子,并概括特点。
✧ 何爹理发店的生意怎么样?你从文中哪里看出来的?✧ 面对这样的境况,何爹有何反应? ✧ 文中把何爹的剃刀比作什么?两者有何相似之处?(附加题)✧ 你觉得何爹的性格怎么样?(附加题)4.【发放自制的“拖拽游戏”,小结人物形象】通过云班课把拖拽游戏发放给学生。
1.【选出“赛跑者”】小组合作,派出跑得最快的同学作为“赛跑者”,负责把本组的答案传递给老师。
2.【小组讨论】根据课文内容思考、讨论,得出答案,并交给老师审查。
3.【玩拖拽游戏】学生登录云班课平台,完成拖拽游戏,并提交截图。
云班课多媒体课件拖拽游戏(HTML5技术) 【设计意图】1. 小组接力比赛、手机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兴趣,增添课堂的趣味性。
2. 接力赛题目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引导学生跳跃式地寻找答案,提炼关键字,一步步丰满何爹的人物形象。
◆ 注:学生的层次不同,各小组完成任务的时间也会不同,附加题的设置,可以避免出现先完成的小组无事可干的现象。
老师,答对了吗?可以拿到下一题题目吗?1.【参与投票】学生登录云班课平台,完成投票。
2.【精读重点文段】各小组深入文本进行思考、讨论。
3.【小组代表发言】四、悟工匠精神,提升人物——观看自制微课,探讨工匠精神(25min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信息化手段1.【播放微课】 播放拍摄+剪辑而成的微课《带你了解工匠精神》微课内容简介:校园采访,发现大部分人不清楚“什么是工匠精神”的普遍现象——思考“什么是工匠精神”——工匠精神的解释(政府工作报告)——具体的工匠事例说明(央视《大国工匠》纪录片之钳工方文墨、电工李刚)——拍摄学生电工实训场景,配音解说“工匠精神”2.【寻找工匠,谈谈工匠】(1)在你身边,有这样的工匠的吗? (2)你在阅读“匠心之城”时,有哪些印象深刻的人物?(3)谈谈启发,你将如何用工匠精神来指导你的学习和工作呢?(提示下个月的考证)1.【学生观看微课】学生跟随着微课的思路一步步思考工匠精神的具体内涵。
2.【学生思考,回答问题】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或通过上网搜索和微信公众号,谈谈有着工匠精神的人物及今后如何运用工匠精神。
多媒体课件自制微课搜索引擎微信公众号【设计意图】1.微课选材(钳工与电工、学生实训场景)均与学生专业相关,切中电工考证的需要,帮助学生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
2.三个问题层层深入,不仅要寻找身边的工匠,还要用工匠精神来指导自己的学习与工作,学生受到了情感的熏陶,突破了教学难点。
注: 11段中何爹“只收三块钱”,学生容易在此环节出现“工匠精神不追求功利”的理解偏差,教师要及时引导。
突破教学 难点,鼓励学生阅读。
1.【完成课堂小测】登陆云班课平台,完成课堂小测。
2.【完成作业,上传平台】3.【课后阅读】阅读四本书:观看纪录片《了不起的匠人》:任务包一韩少功《青龙偃月刀》助学案一、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了解小说的情节结构。
2、通过精读重点段落,学会提取关键字来分析人物形象。
3、领会“工匠精神”,在学习与工作中执着追求“工匠精神”。
二、作者与《青龙偃月刀》韩少功,笔名少功、艄公等。
海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
湖南长沙人。
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
1996年出版的长篇小说《马桥词典》引起各方争论。
他是1985年倡导“寻根文学”的主将,发表《文学的根》,提出“寻根”的口号,并以自己的创作实践了这一主张。
比较著名的有《爸爸爸》、《女女女》等,表现了向民族历史文化深层汲取力量的趋向,饱含深逢的哲学意蕴,在文坛产生很大影响。
作为韩少功乡居期间的作品之一,《青龙偃月刀》无疑是一篇成功之作。
小说只有短短一千八百字,却深刻展现了社会发展过程中,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碰撞之下人们的迷茫。
《青龙偃月刀》中,作者借鉴了古代笔记小说的写作手法,语言简练质朴,贴近生活,情节发展较为平和,没有激烈的矛盾和冲突。
尽管“青龙偃月”这种美妙而神奇的刀法,在历史滚滚车轮的行进中被时代抛弃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必然,但我们这位可敬的剃匠师傅,依然固守着自己的职业信念和绝技,尽管这只是一首坚守的哀歌。
三、关羽与青龙偃月刀【青龙偃月刀】古代著名兵器。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青龙偃月刀”为关羽所使用的兵器,重八十二斤(约等于现代的49.2公斤),又名冷艳锯。
关羽用此刀斩杀了不少武将,后世也称“青龙偃月刀”为“关刀”。
《三国演义》围绕此刀还设计了很多精彩的情节,如刀挑锦袍、单刀赴会、失刀夺刀等。
在关羽被杀后,青龙偃月刀被东吴将领潘璋夺走,后来,关羽的儿子关兴杀潘璋为父报仇,夺回青龙偃月刀。
因此,青龙偃月刀被视为关羽的象征。
【关羽】汉末三国时期名将,字云长,河东解良(今山西运城)人。
在小说《三国演义》里将关羽塑造成为一个忠义仁勇、重情重义的武将形象,出场时与刘备、张飞桃园三结义,打造兵器后参加镇压黄巾起义的战争中,而后虽然与刘备东奔西走,颠沛流离,但仍能斩将杀敌,大显神威。
在十八镇诸侯讨董卓时,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
刘备徐州兵败,约三事降汉不降曹,为曹操解白马之围,斩颜良、诛文丑。
得知刘备下落后,曹操知道关羽有没有久留的心意,叫张辽用人情试探。
关羽对张辽叹息道:“我知道曹公对我的厚爱,但我受刘备将军的厚恩,发誓共死,不可背弃。
我终不会留下,在为曹公立下功劳后我便会离去。
”张辽向曹操表明,曹操知道关羽会离去,反而重加赏赐,想要留住他,但关羽尽封曹操的赏赐,留书告辞,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斩蔡阳兄弟释疑,在古城三兄弟聚义。
赤壁之战时在华容道,又不忍杀害曹操将其放走。
刘备称王后,关羽官拜五虎上将之首,领兵攻取襄阳,水淹七军,斩庞德、擒于禁,樊城之战时被毒箭暗算,刮骨疗毒,后吕蒙白衣渡江袭取荆州,徐晃趁机夺了偃城,关羽腹背受敌,败走麦城后被杀,蜀吴魏三个国家都为其举办丧礼。
后来关羽逐渐被神化,被民间尊为“关公”。
《青龙偃月刀》课堂小测注:下面的题目发布在“蓝墨云班课”,学生课堂上完成,以此检查学习效果。
1.课文中“他说起码要九百个脑袋,才够保证他基本的收入。
”这句话中用了什么修辞手法?()A.借代B.比喻C.排比D.拟人2. 以下哪一种不属于何爹的剃头招式?()A.哪吒探海B.月中偷桃C.双龙出水D.大马金刀3.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工匠精神的内涵()A.坚持 B.专注 C.精益求精 D.将就4.你对“工匠精神”的理解程度是()A.深刻理解,并能用于指导学习与工作B.大概理解,但不会运用C.不太理解5.你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是()A.非常理解小说情节,掌握了通过精读重点文段来分析人物的方法。
B.已理解小说情节,基本上掌握了通过精读重点文段来分析人物的方法。
C.基本上理解小说情节,了解通过精读重点文段来分析人物的方法。
6. 你觉得你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是()A.“阅读接力赛”、“品读文段”等小组任务过程中精力集中、发言积极、全身心投入。
B.“阅读接力赛”、“品读文段”等小组任务过程中认真投入,能为小组提供个人观点。
C.能参与到“阅读接力赛”、“品读文段”等小组任务过程中,但是缺乏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