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班组长与现场管理PPT

班组长与现场管理PPT


现场管理的目标

1.提高产品品质:班组长对班组制造过程中的所有产 品质量问题负有管理职责。 2.降低成本:通过不断的改善作业方法、流程,减少 原材料、能源、人力等资源消耗,排除浪费,降低成 本。 3、确保交货日期 4、士气:维持良好的工作人际关系,制造更好的工 作环境。 5、保证安全
现场管理者失败与成功的具体体现
成功 者的 行为
班组长的一日管理
1.工作交接 2.高效率早会 3.生产确认
4.品质巡检及记录确认
6.预见性地主动对应
5.4M1E变化点把握
7.交流,联络与协调
8.报表填写
9.当日工作总结
现场确认 工作预交接 早会.安排 工作交接
生产确认
品质确认 4M1E变化点 班 进度管理 重点改善 天


工作交接
Βιβλιοθήκη 变异点的管理



关键工序 特殊工序 瓶颈工序 事故多发工序
鱼骨图(石川图)
实例(炼油厂产品在市场中所占份额少)
分析方法与技巧



(1)查找要解决的问题; (2)把问题写在鱼骨的头上; (3)召集同事共同讨论问题出现的可能原因,尽可能多地找出问题; (4)把相同的问题分组,在鱼骨上标出; (5)根据不同问题征求大家的意见,总结出正确的原因; (6)拿出任何一个问题,研究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问题? (7)针对问题的答案再问为什么?这样至少深入五个层次(连续问五 个问题); (8)当深入到第五个层次后,认为无法继续进行时,列出 这些问题的 原因,从而得出解决方法。 头脑风暴法(Brain Storming——BS):一种通过集思广益、发 挥团体智慧,从各种不同角度找出问题所有原因或构成要素的会议方 法。BS有四大原则:严禁批评、自由奔放、多多益善、搭便车。
现场管理的5个基本法则


1. 当问题(异常)发生时,要先去现场 2. 检查现物(有关的物件) 3. 当场采取暂行处理措施 (暂定对策) 4. 发掘问题的真正原因并它排除 ,制定长远 措施) 5. 标准化处理,以防止问题再次发生(建立 制度或流程)
结束语
1、注意量变引起质变,哪怕是细微的改 善长此以往会产生巨大的效果。 2、对下属的指导和引导(培育下属)。 3、着重对变异点的管控。
会议 联络.交流 工作总结 报表填写

加班
高效早会

召开班组晨会是布臵任务的有效方式召开晨会 的目的和内容: 1.对前日作业绩效进行点评,突出“好的”与 “不好的”,对不好的应提出改善要求。 2.布臵当天任务,分配好资源,而不是什么事情 都由管理者来主导,指导和引导是基层管理的 关键。 3.振作班组士气,建立班组文化。



*一遇到困难就退却,意志消沉 *只会给下属下达很多指示,而不会做事后管理 *对下属的要求无动于衷 *对学习基本的管理技巧和知识漠不关心 *陶醉于自身的权利 过于武断专制或优柔寡断。
失败 者的 行为


*虽有压力,但仍保持积极的态度 *将自己知道的知识,肯花时间传授给下级 *说到做到,不失信 *办事公道 *关心下属 *以身作则 *目标明确并能够准确发布命令 *会调动下属工作积极性,与大家一起分享荣誉

班组长在企业中的角色

传统的管理构架是: 1、最上层:决策者、总经理、部门经理 2、中间层:中层管理者(车间主任等); 3、最下层:一线工作人员,也叫政策的执行者。 卡尔松的“倒金字塔”构架是: 最上层:一线工作人员(卡尔松将其称之为现场决策者) 中间层:中层管理者; 最下层:总经理、总裁(卡尔松将自己称之为政策的监督 者)。




70年代末,石油危机造成世界范围内的航空业不景气,瑞典的北欧航空 公司也不例外,每年亏损2000万美元,公司濒于倒闭。在这个危机的时 刻,一位朝气蓬勃、极具领导才能的年轻人---杨· 卡尔松受命于危难之 中,担任了北欧航空公司的总裁。卡尔松接任后采用了新的管理方法, 一年后,北欧航空公司赢利5400万美元。这一奇迹在欧洲、美洲等广为 传颂。 金字塔管理法,也有人称之为倒三角管理法。 因为他发现要把公司做好关键在于员工,他个人认为是这样, 在管理学 上认为一个公司能不能好,基层管理者是最重要的。卡尔松在这个“倒 金 字塔”管理法得最下面,他给自己命名为政策的监督者,他认为公司的 总 目标一旦制定下来之后,总经理的任务是监督、执行政策,达到这个目 标。那么中层管理人员不变,最上面这一层是一线工作人员,卡尔松称 他们为现场决策者。
班组长的职责
管人--人员管理 1.下属任务的分派、监督及考核。 2.班组人员的考勤 3.对班组成员进行技能训练,并对其工作态度、技能进行评估 及考核。 4.班组团队活动组织。 理事--生产管理 1.班组日常作业计划的制定及跟踪、总结。 2.班组任务完成状况的跟踪及督促--“质”、“量”。 3.班组设备、工具的管理及保养。 4.班组现场“5S”管理活动的推进。
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安全为目的,进行有 关安全工作的方针、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职能,合 理有效地使用人力、财力、物力、时间和信息,为达到预定的安全防范 而进行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安全管理六项原则:
1、管生产同时管安全:安全寓于生产之中,并对生产发挥促进与保证作用。因此,安全与生产 虽有时会出现矛盾,但从安全、生产管理的目标、目的,表现出高度的一致和完全的统一。 2、坚持安全生产的目的性:安全管理的内容是对生产申的人、机、物、环境因素状态的管理, 有效的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消除或避免事故。达到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 的目的。 3、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安全生产的方针是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4、坚持四全动态管理:生产活动中必须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侯的动态安全管理。 5、安全管理重在控制:对生产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控制,必须看做是动态的 安全管理的重点 6、在管理中发展、提高:不间断的摸索新的规律,总结管理、控制的办法与经验,指导新的变 化后的管理,从而使安全管理不断的上升到新的高度。
编制∕讲授:邓少球
安德鲁· 卡耐基名言

美国钢铁大王安德鲁· 卡耐基讲过一句话:“带走我的员 工,把我的工厂留下,不久后工厂就会长满杂草;拿走我 的工厂,把我的员工留下,不久后我们还会有个更好的工 厂”。所以和机器、设备、工厂等相比而言,最重要的是 公司的员工。既然把员工看成是人力资源,就应该把他们 看作是公司的财富。 一家企业和一个国家一样,从来没听说过是靠什么机器发 展起来的,都是靠人发展起来的。一家公司有一两百年的 发展历史,也都是靠人力资源累积起来的。机器、厂房、 设备这些东西花钱都买得到,但是人力资源却需要慢慢培 养、开发
生产前准备



生产前的准备(所用文件的准备、使用物件的准备、使用工具的 准备、作业计划的准备等) 每天上班时与上班拉长交接生产情况,对于重大不良等事及时宣 导员工。 对生产相关的工治具的领用。 对新进厂员工的岗位培训。 人员及工作任务的分配(应使每个作业的人员明白他应做的事和 应达到的要求) 品质生产状况以及当班生产的安排。 看生产计划对各工位人员的调整
设备管理
一、使运行设备处于受控状态 。对于企业生产组织而言,设 备运行管理是关键,因此在组织生产的同时,必须加强对运行 设备的监控。设备处在设备运行管理方面采取了以下措施: 1.建立设备巡检管理制度。 2.建立监督检查管理制度 3.建立定期维护工作管理制度。 二、使检修设备处于计划状态。设备检修的计划性是保证生产 运行的条件,因此我们围绕设备检修计划性开展工作,取得了 一定成效。 1.建立系统化定修管理制度。 2.建立质量监督保证制度。 3.建立全员检修管理制度。 三、使备用设备处于完好状态。


管理的定义
一、管理(manage)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 心 进行的协调活动。 它包括4个含义: 1.管理是为了实现组织未来目标的活动; 2.管理的工作本质是协调; 3.管理工作存在于组织中; 4.管理工作的重点是对人进行管理。(PDCA戴明环) 二、传统定义 管理是指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及创新等手段,结合人力、 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以期高效的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 三、新概念 管理是通过他人来完成任务的一种艺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