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学前教育史第六章

中国学前教育史第六章


四、认真开展学前教育的科学研究工作
(一)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机构的建立 1978年,重建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下设“幼儿教育研究室” (二)学前教育学术团体的建立 1979年11月3日,中国教育学会幼儿教育研究会在南京成立,第一届 理事会名誉理事长为陈鹤琴,理事长为左淑东。1987年,全国幼儿 教育研究会与湖南长沙幼儿师范学校联合出版了《学前教育研究》 杂志。 (三)学校附设的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机构 (四)主要研究课题和成果 1.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幼儿教育的经验 2.对我国现代著名幼儿教育专家幼儿教育思想的研究 3.对幼儿德、智、体、美教育方面的研究 4.农村幼儿教育的调查和实验研究 5.幼儿园课程结构的实验研究
五、 幼儿园的暂行规程和教学纲要
1951年,中央教育部制订了《幼儿园暂行规程 》和《幼儿园暂行教学纲要》。主要规定如 下: (一)幼儿园的双重任务 (二)幼儿园的培养目标 (三)幼儿园的教养原则 (四)幼儿园教养活动项目
六、积极培养学前教育的干部和师资
1.1951年,在教育部第一次全国示范性教育会议上规定了师范教育的工作方 针“正规师范教育与大量短期训练相结合” 2.1952年颁布《师范学校暂行规程》规定:培养幼儿园师资的称为幼儿 师范学校 3.1952年颁布了《幼儿园暂行规程》,对幼儿园教师的称谓像苏联一样 更名为教养员。 4.1952年教育部颁布《关于高等师范学校的规定》,开始在高等师范学 校教育系设置学前教育专业。
二、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1955年,教育部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增设初级和中级幼儿师范学校,培养幼教 师资;此外,还通过多种渠道、采用多种形式培训、提高在职教师。 三、深入学习苏联学前教育的理论和经验 继戈林娜来华任教之后,苏联学前儿童心理专家马努依连柯来到中国,使幼 儿教育界掀起学习儿童心理学的热潮,此时学习苏联的教育思想由教育学学 科向心理学学科转变,而且更加注重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四、学前教育思想领域的错误批判与纠正 对《幼儿园教养员工作指南》的批判;对学前教育专家的批判;对“母爱” 的批判 五、学前教育领导和管理的加强 1956年、《关于托儿所、幼儿园几个问题的联合通知》明确了对各类型托儿 所、幼儿园的领导职责,以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为原则。托儿所由卫生行政 部门统一领导,幼儿园由教育行政部门统一领导
第三节 文革时期的学前教育 (1966—1976)
一、严重歪曲教育方针 二、彻底破坏管理体制 三、全面取消师资培训
第四节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学前教育 (1976—20世纪末)
一、大力加强对学前教育的领导和管理 (一)恢复和健全各级学前教育管理机构和体制 1987年10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在转发国家教委等九部委《关于明 确幼儿教育事业领导管理职责分工的请示》中指出:“幼儿教育既 是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具有福利事业的性质,因此 ,必须在政府统一领导下,除地方政府举办幼儿园外,主要依靠 部门、单位和集体、个人等方面力量发展幼儿教育事业。”
三、积极发展不同层次的学前师范教育
经过 20 多年的努力,已形成了以师范院校为主体,其他教育机构共 同参与的多渠道、多层次、多规格、多形式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 培训体系。 该体系由职前培养和职后继续教育构成。前着包括中等幼儿师范 、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层次;后者除以上学 历教育外,还有通过各种专题培训班、教科研活动、学术研讨会 、幼教研究会等活动及国内外进修和访问学者等非学历教育。
第六章 当代学前教育的发展
姓名:XXX 职务:XXX 电话:1********** 电邮:***@***.*** 地址:XXXXXX 邮编:******
第一节 国民经济恢复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学前教育 (1949—1957)
一 、新中国教育的性质和任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 的、大众的文化教育。人民政府的文化教育工作,应以提高人民 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 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主要任务。”
七、学前教育事业发展
此期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方针是: 幼儿园应在有条件的城市首先建立,然后逐 步推广。发展的重点首先在工厂企业部门, 其次是机关、学校和郊区农村。
第二节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学前教育 1958—1965)

一、学前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 (一)稳步发展阶段(1953—1957) 1953年文教工作方针为“整顿巩固、重点发展、提高质量、稳步前进”; 1956年、《关于托儿所、幼儿园几个问题的联合通知》明确了对各类型托儿 所、幼儿园的领导职责,以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为原则。 (二)盲目发展阶段(1958—1960) 1958年总路线提出后,全国出现了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左倾 ”错误思想泛滥全国,在学前教育方面的表现为,发展以寄宿制为主的幼儿 园办园方针,过早地实现学前教育社会化和全托化。 (三)调整提高阶段(1961—1965) 1961年,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后,学 前教育逐渐恢复正常轨道并略有提决定》——新中国第一个学制,规定实施 幼儿教育的组织是幼儿园。
三、组织学习苏联学前教育的理论和经验 1949年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借助苏联学前教育经 验,1950年9月,苏联学前儿童教育专家戈林娜来北京师范大学 任教,并被聘为教育部幼儿教育顾问,在她的指导下,拟订了《 幼儿园暂行规程》和《幼儿园暂行教学纲要》;在学习苏联教育 理论和经验的同时,国内开展了对杜威实用主义、儿童中心论等 的彻底批判,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和陈鹤琴的活教育受到牵连 。 四、接管外国人在中国创办的学前教育机构 1951年,教育部发出《关于处理接受美国津贴的教会学校及其它 教育机关的指示》,要求收回教育主权,开始接管外国人在中国 创办的学前教育机构。

(二)专门召开学前教育工作会议 1987年10月,教育部召开了一次专门的幼儿教育工作会议,集中讨论幼教事业 发展的方针、指导思想、师资队伍建设及加强管理和领导等问题。 (三)颁布学前教育法规 1.《三岁前小儿教养大纲》1981 2.《城市幼儿园工作条例》1979 3.《关于加强幼儿教育工作的意见》1988 4.《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1989 5.《幼儿园管理条例》1989 6.《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1981 7.《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制度》1985 8.《幼儿园教玩具配备目录》1986 9.《全日制、寄宿制幼儿园编制标准(试行)》1987 10.《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1987 11.《城市幼儿园建筑面积定额》1988 12.《关于农村幼儿教育的几点意见》1983 13.《关于进一步办好幼儿学前班的意见》1986
二、多种形式发展不同规格 和不同形式的学前教育事业
(一)各种渠道举办的幼儿园的发展 1.教育部办的幼儿园 2.其他部门办的幼儿园 3.民办(集体)幼儿园 (二)城乡幼儿园的发展 1.农村幼儿园占大多数 2.城市幼儿园和县镇幼儿园发展较稳定 3.农村幼儿园发展不稳定,时增时减,时快时慢 (三)各种收托形式的幼儿园(班)的发展 1.全日制幼儿园;2.寄宿制幼儿园;3.幼儿学前班;4.混合班 (四)不同规格幼儿园的发展 示范性幼儿园、乡镇中心幼儿园、一般幼儿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