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跟踪训练(四)[要点对点练]一、对单摆模型的认识及回复力1.做简谐振动的物体,当它每次经过同一位置时,可能不同的物理量是()A.位移B.速度C.加速度D.回复力[答案] B2.对于单摆的振动,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单摆振动时,摆球受到的向心力大小处处相等B.单摆运动的回复力就是摆球受到的合力C.摆球经过平衡位置时所受回复力为零D.摆球经过平衡位置时所受合外力为零[解析]单摆振动过程中受到重力和细线拉力的作用,把重力沿切向和径向分解,其切向分力提供回复力,细线拉力与重力的径向分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向心力大小为m v2/l,可见最大偏角处向心力为零,平衡位置处向心力最大,而回复力在最大偏角处最大,平衡位置处为零.故应选C.[答案] C3.关于单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摆球运动的回复力是摆线张力和重力的合力B.摆球在运动过程中经过轨迹上的同一点时,加速度相等C.摆球在运动过程中,加速度的方向始终指向平衡位置D.摆球经过平衡位置时,加速度为零[解析] 摆球运动的回复力是摆球重力沿切线方向的分力,所以A 错;摆球经过同一点受力情况不变,所以加速度相等,B 对;摆球在运动过程中,不但有回复加速度还有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所以C 、D 错.[答案] B二、单摆的周期4.如图所示,MN 为半径较大的光滑圆弧轨道的一部分,把小球A 放在MN 的圆心处,再把另一小球B 放在MN 上离最低点C 很近的B 处,今使两球同时自由释放,则在不计空气阻力时有( )A .A 球先到达C 点B .B 球先到达C 点C .两球同时到达C 点D .无法确定哪一个球先到达C 点[解析] 利用单摆周期公式可求B 球到达O 点的时间:t 1=T 4=14×2πR g =π2R g ,对A 球,据R =12gt 2得:t 2=2R g ,t 1>t 2,故A先到达C点,A正确.[答案] A5.(多选)细长轻线下端拴一小球构成单摆,在悬挂点下方L2摆长处有一个能挡住摆线的钉子A,如图所示.现将单摆向左方拉开一个小角度,然后无初速度释放(不计碰撞时的能量损失),对于以后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摆球往返一次周期比无钉子时的单摆周期小B.摆球在左、右两侧上升的最大高度一样C.摆球在平衡位置左、右两侧走过的最大弧长相等D.摆球在平衡位置右侧的最大摆角是左侧的两倍[解析]设单摆的摆长为L,没有钉子A时的周期T=2πL g ,有钉子A后的单摆可看成是由摆长为L和L2的单摆组成的复合摆,其周期T′=πLg +πL2g.可见,T′<T,A正确.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可知,摆球在钉子左、右两侧上升的最大高度相等,B正确.由于钉子A 的作用,摆球在左、右两侧上升到最大高度时,对应的弧长不等,C 错误.设摆球摆至左右两侧最大高度时,对应的最大摆角分别为θ1、θ2,则有L (1-cos θ1)=L 2(1-cos θ2),显然θ2≠2θ1,D 错误. [答案] AB6.如图所示,一单摆悬于O 点,摆长为L ,若在O 点的正下方的O ′点钉一个光滑钉子,使OO ′=L 2,将单摆拉至A 处释放,小球将在A 、B 、C 间来回振动,若振动中摆线与竖直方向夹角小于5°,则此摆的周期是( )A .2πL g B .2πL 2g C .2π⎝ ⎛⎭⎪⎫L g +L 2g D .π⎝ ⎛⎭⎪⎫L g +L 2g [解析] 摆到竖直位置的时间为:t 1=14×2πL 2g =π2L 2g ,从竖直位置到右侧最高点的时间为:t 2=14×πL g =π2L g ,故小球的运动周期为:T =2(t 1+t 2)=π⎝ ⎛⎭⎪⎫L g +L 2g ,D 正确. [答案] D三、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7.(多选)某同学用实验的方法探究影响单摆周期的因素.(1)他组装单摆时,在摆线上端的悬点处,用一块开有狭缝的橡皮夹牢摆线,再用铁架台的铁夹将橡皮夹紧,如图所示.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填字母代号).A .保证摆动过程中摆长不变B .可使周期测量得更加准确C .需要改变摆长时便于调节D .保证摆球在同一竖直平面内摆动(2)他组装好单摆后,在摆球自然悬垂的情况下,用毫米刻度尺从悬点量到摆球的最低端的长度L =0.9990 m ,再用游标卡尺测量摆球直径,结果如图所示,则该摆球的直径为________mm ,单摆摆长为________m.(3)如图所示的振动图象真实地描述了对摆长为1 m的单摆进行周期测量的四种操作过程,图中横坐标原点表示计时开始,A、B、C 均为30次全振动的图象,已知sin5°=0.087,sin15°=0.26,这四种操作过程合乎实验要求且误差最小的是________(填字母代号).[解析](1)在摆线上端的悬点处,用一块开有狭缝的橡皮夹牢摆线,再用铁架台的铁夹将橡皮夹紧,是为了防止运动过程中摆长发生变化,如果需要改变摆长来探究摆长与周期关系时,方便调节摆长,故A、C正确.(2)游标卡尺示数为d =12.0 mm =0.0120 m ;单摆摆长为:L =l -12d =0.9990 m -0.0060 m =0.9930 m (3)当摆角小于等于5°时,我们认为小球做单摆运动,所以振幅约为:1×0.087 m =8.7 cm ,当小球摆到最低点开始计时,误差较小,测量周期时要让小球做30~50次全振动,求平均值,所以A 合乎实验要求且误差最小,故选A.[答案] (1)AC (2)12.0 0.9930 (3)A8.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时,(1)(多选)发现测出的重力加速度值偏小,这可能是由于( )A .测量周期T 时,把N 次全振动的次数误数为N -1次B .错把摆线长当作了摆长C .把摆球直径当作了半径D .测量过程悬点松动导致摆线长度变化(2)测出摆线长L 和周期T 的几组数据,作出T 2-L 图象如图所示.则小球的直径是________cm ,所测的重力加速度是________m/s 2(该空保留两位小数)[解析] (1)根据T =2πLg 可得:g =4π2L 2T 2;测量周期T 时,把N 次全振动的次数误数为N -1次,测量的周期偏大,则测得的重力加速度值偏小,选项A 正确;错把摆线长当作了摆长,则摆长的测量值偏小,重力加速度测量值偏小,选项B 正确;把摆球直径当作了半径,则摆长偏大,则测得的重力加速度值偏大,选项C 错误;测量过程悬点松动导致摆线长度变长,则测得的周期肯定偏大,故测得的重力加速度值偏小,选项D 正确;故选ABD.(2)根据T =2πL +12d g ,解得T 2=4π2g L +2π2g ,由图线可知当T 2=0时L =-0.5 cm ,带入可知d =1.0 cm ;4π2g =k =4100×10-2=4,解得g =9.86 m/s 2.[答案] (1)ABD (2)1.0 9.86(9.87)[综合提升练]9.(多选)有两个同学利用假期分别去参观位于天津市的“南开大学”和上海市的“复旦大学”,他们各自在那里的物理实验室利用先进的DIS系统较准确的探究了单摆周期T和摆长L的关系.然后他们通过互联网交流实验数据,并由计算机绘制了T2-L图象,如图甲所示,已知天津市比上海市的纬度高.另外,去“复旦”做研究的同学还利用计算机绘制了他实验用的a、b两个摆球的振动图象,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中“南开”的同学所测得的实验结果对应的图象是B B.甲图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对应所在位置的重力加速度C.由乙图可知,a、b两摆球振动周期之比为3∶2D.由乙图可知,a、b两单摆摆长之比为4∶9E.由乙图可知,t=2 s时b球振动方向是沿+y方向[解析]根据单摆的周期公式T=2πLg,T2L=4π2g,即甲图中图象的斜率为4π2g,纬度越高,重力加速度越大,斜率越小,所以“南开”的同学所测得的实验结果对应的图象是B,A正确.斜率不是重力加速度而是4π2g ,B 错误.由乙图可知,a 、b 两摆球振动周期之比为2∶3,C 错误.由于都在同一地,重力加速度相等,根据T 2L =4π2g 可判断周期平方与摆长成正比,所以摆长之比为4∶9,D 正确.t =2 s 时,质点b 在平衡位置,后一时刻质点b 在平衡位置以上,所以t =2 s 时b 球振动方向是沿+y 方向,E 正确.[答案] ADE10.一个摆长为l 1的单摆,在地面上做简谐运动,周期为T 1,已知地球质量为M 1,半径为R 1.另一摆长为l 2的单摆,在质量为M 2,半径为R 2的星球表面做简谐运动,周期为T 2.若T 1=2T 2,l 1=4l 2,M 1=4M 2,则地球半径与星球半径之比R 1∶R 2为( )A .2∶1B .2∶3C .1∶2D .3∶2[解析] 由单摆周期公式T =2πL g 可知:T 1=2πL 1g ;T 2=2πL 2g ,由于T 1=2T 2,l 1=4l 2,故g 1=g 2;设星球表面的物体质量为m ,则G Mm R 2=mg ,g =GM R2,由于g 1=g 2,GM 1R 21=GM 2R 22,故R 1R 2=M 1M 2=21,故选A. [答案] A11.(多选)如图所示是甲、乙两个单摆在同一地点做简谐运动的图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乙两摆的振幅之比为2∶1B.甲、乙两摆的摆长之比为4∶1C.甲、乙两摆摆球在最低点时向心加速度大小一定相等D.t=2 s时,甲摆的重力势能最小,乙摆的动能为零[解析]由图知甲、乙两摆的振幅分别为2 cm、1 cm,故选项A正确;由单摆的周期公式T=2πLg,得到甲、乙两摆的摆长之比为1∶4,故选项B错误;因摆球摆动的最大偏角未知,到达最低点的速度未知,故选项C错误;t=2 s时,甲摆在平衡位置处,乙摆在振动的最大位移处,故选项D正确.[答案]AD12.根据单摆周期公式T=2πlg,可以通过实验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如图1所示,将细线的上端固定在铁架台上,下端系一小钢球,就做成了单摆.(1)用游标卡尺测量小钢球直径,示数如图2所示,读数为________mm.(2)以下是实验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其中正确的有________.a.摆线要选择细些的、伸缩性小些的,并且尽可能长一些b.摆球尽量选择质量大些、体积小些的c.为了使摆的周期大一些,以方便测量,开始时拉开摆球,使摆线相距平衡位置有较大的角度d.拉开摆球,使摆线偏离平衡位置大于5°,在释放摆球的同时开始计时,当摆球回到开始位置时停止计时,此时间间隔Δt即为单摆周期Te.拉开摆球,使摆线偏离平衡位置不大于5°,释放摆球,当摆球振动稳定后,从平衡位置开始计时,记下摆球做50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Δt,则单摆周期T=Δt/50.[解析](1)游标卡尺的读数方法是先读出主尺上的刻度,大小为18 mm,再看游标尺上的哪一刻度与固定的刻度对齐,第6刻度与上方刻度对齐,读数为0.1×6=0.6 mm,总读数为L=18+0.6=18.6mm.(2)该实验中,要选择细些的、伸缩性小些的摆线,长度要适当长一些,和选择体积比较小、密度较大的小球,故ab是正确的.摆球的周期与摆线的长短有关,与摆角无关,故c错误;拉开摆球,使摆线偏离平衡位置不大于5°,故d错误;释放摆球,当摆球振动稳定后,从平衡位置开始计时;要测量多个周期的时间,然后求平均值.故e正确.故选abe.[答案](1)18.6(2)abe13.如图所示,甲是一个单摆振动的情形,O是它的平衡位置,B、C是摆球所能到达的最远位置.设摆球向右方向运动为正方向.图乙是这个单摆的振动图象.根据图象回答:(1)单摆振动的频率是多大?(2)开始时刻摆球在何位置?(3)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9.86 m/s2,试求这个摆的摆长是多少?[解析](1)由单摆振动图象,T=0.8 s,故f=1T=1.25 Hz. (2)开始时刻小球在负方向最大位移处,即开始时刻摆球在B点.(3)根据公式T=2πLg,得L=gT24π2=0.16 m.[答案](1)1.25 Hz(2)B点(3)0.16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