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西医结合治疗结石梗阻性肾积脓临床观察_王志超

中西医结合治疗结石梗阻性肾积脓临床观察_王志超

广东省中医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0月行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梗阻并肾积脓68例,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共68例,男性30例,女性34例。

年龄22~68岁,中位年龄42岁;肾结石24例,输尿管上段结石30例,输尿管中下段结石10例,均为急诊入院,病程3d至2周,平均8.32d。

均有腰痛,肾区叩击痛,发热,尿白细胞(++~++++),合并糖尿病10例,合并血小板减少症1例。

结石大小自0.8cm×0.6 cm~
2.2cm×
3.1cm,合并轻度肾积液14例,中重度肾积液50例。

均行腹部平片、泌尿系B超确诊泌尿系结石,部分病例急诊入院行双肾CT尿路重建,所有病例术中均可见脓性尿液引出,均行引流液培养,培养细菌包括: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粪肠球菌等。

1.2治疗方法(1)西医治疗。

明确诊断,排除绝对手术禁忌,行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包括:输尿管镜置管引流备钬激光碎石取石(17例)、经皮肾造瘘引流备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清石(46例)、输尿管切开取石(1例)。

输尿管镜手术:截石位,Wolf F8/9.8输尿管镜在3F输尿管导管引导下,进镜至结石部位。

感染严重者,以疏通输尿管、解除梗阻为第一目的,结石待术后感染控制再行处理。

感染相对较轻,全身情况良好者,行一期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取石。

经皮肾手术:俯卧位,局部麻醉,B超定位。

穿刺扩张至24F标准通道,留置22F肾造瘘管,引流肾内脓液,送细菌培养。

术后观察肾引流量,如肾引流量少于50mL/d,行肾ECT检查,证实肾功能小于10mL/min,行患肾切除。

引流量大于50mL以上者,待引流3~5d后行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清石系统碎石取石。

输尿管切开取石:腰硬联合麻醉,行经腰部切口,输尿管中段切开取石,术后留置腹膜后引流管。

手术治疗前后系统抗感染治疗。

(2)中医治疗。

术后早期(2~3d)多出现发热,口干,舌红苔黄脉数等为邪入气分,气分实热,以清气分热为主,用白虎汤、竹叶石膏汤等加减。

后期(术后3~5d),引流通畅,热像已减,多表现汗多,乏力,疲倦,舌淡,苔薄,脉弦细等。

辨证为实热耗伤,气阴不足,余毒未清。

以益气养阴,祛湿利小便,托毒外出为法。

以生脉散合参苓白术散加减。

恢复期(5d后至出院3~6个月),多表现腰部酸软,舌淡暗,苔白,脉沉等。

辨证为肾阳亏虚,腰失所养。

治疗以温肾活血、促进肾功能恢复为主,以金匮肾气丸加减治疗。

2结果
本组68例,输尿管镜置管引流17例,7例Ⅰ期钬激光碎石取石,9例2周后行体外冲击波碎石,结石排尽。

1例1个月后行输尿管软镜碎石,结石排尽。

经皮肾造瘘引流46例,6例术后引流量少,行肾ECT检查提示肾无功能,行肾切除。

36例引流3~5d后行Ⅱ期取石,结石取净。

4例1期碎石取石,结石取净。

术后体温升高60例,血白细胞升高62例,无感染性休克病例。

3讨论
肾积脓的原因以结石梗阻最为常见,主要为输尿管结石,占梗阻性肾积脓的60.5%[1]。

以往肾积脓的治疗多以肾切除为主。

随着诊疗技术的进步,肾积脓的范围扩大至包括肾积水感染引起肾盂内尿液的化脓性改变,而肾皮质还存在一定的厚度[2],因此,肾积脓的处理以早期诊断,早期解除梗阻,挽救肾功能为主。

肾积脓的诊断明确后,要早期手术解除梗阻,引流肾内积液。

解除梗阻的方法有经皮肾穿刺造瘘、输尿管镜取石或输尿管镜置管引流、开放性手术取石、膀胱镜逆行插管引流等。

经皮肾穿刺造瘘脓肾引流有以下优点[3]:(1)B超引导下操作,方法简单,损伤小,引流充分;(2)通过引流液检查(pH、酸碱度、比重),了解患肾功能,为保肾治疗提供依据和机会;(3)引流液行细菌培养加药敏试验可指导用药;(4)合并肾结石或输尿管上段结石者,如患者肾功能尚可,可经原造瘘通道行经
中西医结合治疗结石梗阻性肾积脓临床观察
王志超王树声李源甘澍
(广东省中医院,广东广州510120)
中图分类号:R692.4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4-745X(2013)02-0293-02
【摘要】目的总结结石梗阻性肾积脓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经验。

方法分析68例结石梗阻性肾积脓的治疗方法及中医辨证用药情况。

结果结石梗阻性肾积脓的治疗方法以输尿管镜置管及经皮肾造瘘引流并二期取石为主要的急诊治疗手段,64例患者6例因肾无功能行脓肾切除,40例行经皮肾造瘘及二期碎石取石成功,17例行输尿管镜手术解除梗阻,1例行开放手术输尿管切开取石成功。

结论及早解除梗阻是治疗结石梗阻性脓肾的关键措施,可减少肾功能损害,有利于保存肾功能。

中药干预治疗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关键词】结石肾积脓中西医结合
皮肾镜取石术,创伤小。

但经皮肾镜手术需要一定的技术,需行Ⅰ期或Ⅱ期碎石,费用相对昂贵。

应用输尿管镜进行碎石、取石及留置双J管治疗梗阻性肾积脓具有疗效好、损伤小、安全性高、患者恢复快等优点,可避免开放手术,减少患者的痛苦和手术风险,费用低廉[4]。

留置内支架既可扩张输尿管,又可引流肾内尿液,使尿液自正常的生理途径排出,可以冲刷尿路,有利于控制感染。

膀胱镜插管引流有一定盲目性,容易导致输尿管损伤及插管失败。

开放手术多适用于中下段较大的结石,内镜治疗需要较长的时间,患者不能耐受时可考虑采用。

肾积脓应归属于中医广义“痈”的范畴。

《医宗金鉴》将肾痈描述为“肾痈肾经不足生,京门微肿隐隐疼,少腹肋下膜胀满,房劳形寒邪外乘”,指出其病因是由于肾虚不足之人,房劳太过,身形受寒,邪气自外乘之而发病。

内因为肾虚正气不足,外因为湿浊邪气乘虚而入,结聚于肾,与内湿化为痰饮痈肿。

治疗上以“给邪以出路”为策略,积极解除梗阻,引流肾脏积脓。

经皮肾镜、输尿管镜置管引流等是目前应用广泛的引流方式。

肾积脓中医辨证为脓疡,手术为解除梗阻,给邪以出路的方法,属于中医祛邪的重要手段,术后根据术后早期、后期、恢复期的不同特点,辨证论治,可以有效改善全身情况,促进术后康复,体现中医驱邪不伤正,邪去仍扶正的整体观念,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康复。

肾积脓的诊治在于及早发现,及时引流,解除梗阻。

术后应用有效抗生素抗感染,配合中医辨证施治,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促进术后肾功能的恢复,减少肾切除率。

参考文献
[1]吴阶平.泌尿外科[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318.
[2]李飞平,王天济,陈柏康,等.上尿路梗阻性肾积脓的外科处理[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5,20(4):226-227.[3]周祥福,温机灵,唐炎权,等.肾积脓的早期诊治分析(附41例报告)[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6,27(6):380-382.[4]沈家胜,郑剑波,闫振山,等.腔内泌尿技术治疗结石梗阻性肾积脓38例报道[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1):1087-1088.
(收稿日期2012-05-3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