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文--创设科学区角环境

论文--创设科学区角环境

浅谈科学创设幼儿园科学区角环境惠州城市职业学院黄惠琴摘要:幼儿园科学区角活动是幼儿园环境的一种重要的组成部分,更幼儿科学教育的一种形式。

科学教育区角活动强调必须给幼儿提供自由、创新、平等、尊重的心理环境和创设丰富的、有趣的、多元的物质环境。

同时投放具有目标性、针对性、可探究性的、生活化的、合适数量的材料,让幼儿在宽松、自由、有效的环境中体验科学,获取知识,以全面提升幼儿科学教育的质量。

关键词:科学教育环境材料科学区角科学区角活动不同于幼儿园其他活动,幼儿在科学区的探索活动是自主的、自由的。

他们在教师创设的区域环境中,寻找到了他所感兴趣的问题,自主、自信地开展活动,他可以自由支配面前的一切,不用关注教师的态度,在区角科学教育活动中幼儿完全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参加小组或个人的探索活动,自主地决定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它是一种宽松的共同学习或个人学习的活动。

因此,要有效的开展科学幼儿园科学区角活动,科学创设幼儿园区角环境是关键。

一、科学创设幼儿园科学区角环境区角活动中的科学教育强调一点“做”学而不是“讲”科学,幼儿园里的科学教育更应该强调让幼儿做科学,让幼儿做科学既包括观察、体验,也包括实验、操作、表达和交流。

如在科学区,幼儿会利用科学架上的材料,电池、纸棒、圆珠笔,然后自己来动手操作、探索,从而来发现塑料圆珠笔在头发上摩擦后会产生静电,静电会吸引纸棒顺笔杆牵引方向转动。

引发幼儿对静电产生兴趣。

让幼儿做科学对于幼儿教师来讲,既是教育观念的转变,也是对科学教育环境和条件的改变。

要让幼儿做,就得有做的环境、做的条件,这就是幼儿园科学教育环境的创设。

幼儿园的科学活动区按内外层面及不同场地归属等的不同,可分心理环境科学区和物质环境科学区;班级的科学角和全园共用的科学活动区等。

幼儿园科学区,它可以引发幼儿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兴趣与动机,暗示幼儿学习的方向,激励探索的热情。

要创造良好的科学区,要包括良好的心理环境和物质环境。

所谓良好的心理环境,是指给幼儿提供开放、自由、民主的学习环境,师生间的关系是平等、互动的,让幼儿在宽松、自由、有效的环境中体验科学,获取知识。

(一)自由、创新、平等、尊重的心理环境,应该要注意:(1)自由与创新是幼儿进行科学区角活动的前提新《纲要》指出:“为幼儿探索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

”实践证明,宽松自由的气氛,是幼儿进行科学探索活动的基础。

作为教师,我们不应该为孩子设计、规划好所有的活动细节,不要嘲笑孩子在科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幼稚,不要为孩子在科学活动中出现的暂时或停止而焦虑,更不要在孩子玩得兴高采烈的生硬地打断他的游戏。

科学区的探索或操作活动是幼儿自主学习的过程,幼儿按自己的想法进行各种尝试和验证,获取感性的、直接的经验。

所以说自由和创新是幼儿进行科学区角活动的前提。

(2)支持与鼓励是幼儿进行科学区角活动的动力。

我国伟大的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儿童的世界是他自己去探索去发现的,他自己所求来的只是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他的真世界。

”的确,探索是幼儿学习知识、发展能力的必要途径。

作为教师,应该尽量多提供各种观察、操作、实验的机会,引导幼儿注意身边的科学现象,支持、鼓励幼儿多观察、多发现、多质疑,让幼儿通过操作、探索,主动获取知识。

在幼儿科学区角活动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如有的幼儿的水平差异,而教师为幼儿准备的活动材料,对该幼儿不合适。

(3)平等与尊重是幼儿有效进行科学区角活动的保证。

苏霍姆林斯基说:“爱是用心灵去体会最细微的精神需要”。

教师的爱,对幼儿的尊重为幼儿发展创造一种无压抑感,充满激励的良好气氛。

尊师重到被一直被视为学习的硬道理。

可是,在幼儿园科学区角活动中,幼儿利用科学物品进行游戏时,由于年龄的限制,探索过程容易出现失误。

这时,身为教育权威的教师一言一行对幼儿起着深刻的影响。

如果教师信任、了解幼儿,把自己与幼儿放在一个水平的学习位置,幼儿会觉得教师与自己是平等的,一样的,更好的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

反之,教师如果高高在上,总是用自己的准则来约束幼儿的行为,幼儿唯恐做错,畏手畏脚,幼儿表现出来的是紧张和遵循,他们的行为也只是指向外在的目的而不是内在的追求。

(二)创设丰富的、有趣的、多元的物质环境无论是法国的“做中学”,还是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都阐明了操作在幼儿科学教育的重要性,这也正是当今幼儿教育者追求的,与幼儿的发展十分顺应的一种思路。

而科学区域活动中的物质环境,独具一格,在幼儿园科学区角活动中,科学材料的选择往往直接影响幼儿的探索和求知,因此,物质环境是幼儿开展科学区角活动的基础,提供一个丰富的、有趣的、多元的物质环境,是幼儿有效的开展科学区角活动的基础。

(1)丰富的科学区角物质环境。

科学区角活动是以材料为主的,是以“材料为中心”的一种物质环境。

首先,要保证幼儿有丰富(种类和数量)的材料去探索、去发现。

在活动中提供数量充足的各种材料,可以给幼儿提供较多的选择机会,并有效地减少幼儿"无所事事"及相互争执等现象。

其次,教师提供的材料千万不能"一刀切",而应考虑到幼儿本身的能力不同,使活动材料难易度上体现出层次性,使不同层次的幼儿能够选择到适合于自己的材料及方法进行操作、探索,有效地促进每一个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如,在科学区“有趣的泡泡”活动中我们投放了三个层次的材料,第一层次的材料有现成的泡泡水、清水、洗涤剂,可以满足第一层次幼儿的发展水平,学习吹泡泡,区分清水和洗涤;第二层次的材料有各种粗细长短质地不同的工具(铅网、纱网、等)吸管,可以满足达到第二层次的幼儿的发展水平,用不同的工具吹泡泡,比较泡泡的不同;第三层次的材料有有刻度的透明容器、小印章等,可以满足达到第三层次幼儿的发展水平,探究泡泡水的配制方法,体验浓度关系,并用印章进行简单的记录。

可见,教师在投放材料时要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幼儿发展的水平,一种材料多种玩法,满足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的需求,如果只是投放了同一层次的材料,只考虑大多数幼儿的发展水平,这样就会阻碍了一部分能力较强的幼儿的发展。

(2)有趣的科学区角物质环境幼儿天生好奇,在材料提供上尊重和支持幼儿自发地对材料产生兴趣,能使幼儿探索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而科技发现区中材料的使用是激发兴趣的最佳手段。

因此,在活动中配以设计新颖、有趣的材料,容易引起幼儿的注意,会使幼儿在愉快的状态下,进行探索操作活动,促进幼儿记忆力、观察力、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幼儿动手的能力。

例如,幼儿园可以为幼儿提供各式各样的"有趣镜子",有使图像变大的放大镜;有看得远的望远镜;有色彩斑斓的万花筒;有变化多端的多棱镜等。

幼儿在摆弄这些镜子时,不仅了解到有各式各样的镜子及其产生的许多不同程度的科学现象,而且使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等得到不同的提高。

(3)多元的科学区角物质环境多元化的材料应来源与日常的生活,涉及的层面很广,丰富多样。

除了传统的幼儿园科学区角材料外,也可以有师生变废为宝的作品,有家长与孩子共同制作的小飞机,有巧手父母制作的电动玩具和印刷用的丝网,还有大家一起搜罗的各种纸张等等,甚至日常最普通的衣架都成了实验的宝贝,幼儿在玩衣架平衡时可以清楚的比较水果的轻重,并可以自己动手用积木使左右平衡。

二、创设幼儿园区角环境的注意事项幼儿园科学区角活动是幼儿通过操作材料来感知和获取知识的自主性活动,是一种以幼儿为主体,以教师的支持为辅的活动。

幼儿在科学区域活动中可以自主地操作、自由地交往、自由地发挥想象,激发创造潜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在区角活动中幼儿主要是通过与材料的交互作用而得到发展,如:在科学区中教师往往会投放磁铁、放大镜、各类木板、瓶罐等,幼儿根据提供的材料,自由选择,进行操作研究。

因此,科学区角活动材料就成了必不可少的物质媒介。

科学区的材料投放和选择,应注意以下几点:1、投放具有目标性和针对性的材料(1)材料的目标性区角活动中,材料的投放是有的放矢的,是和教育目标紧密相连的。

材料投放应有目标性,教师在投放操作材料时,应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考虑材料是否符合本年龄段的幼儿,同时,使材料能够满足幼儿现阶段的实际发展需要。

在材料投放时有针对性地选择、投放那些对幼儿的发展有促进作用的操作材料。

例如,幼儿在探索物体的沉浮时,幼儿们对沉浮的现象非常感兴趣,教师提供了多种操作材料,如瓶子、弹珠、木头、泡沫、回形针等,并设计了记录表(如图),让幼儿记录活动结果。

幼儿更多操作空间和创造空间的“半成品”最具有探究性。

这是因为,相对于“成品”来说,“半成品”能够给幼儿提供更多的探索空间,更多的动手、动脑的机会;而相对于“原材料”来说,“半成品”又蕴含了一定的线索,可以引导幼儿完成自己的作品,它适应对客观世界缺乏经验的幼儿的水平。

例如,有的教师给幼儿投放一个用硬卡纸做成的时钟,让幼儿依要求拨出不同的时间,就仅仅是一个机械的动手操作活动,不具有探究性。

而给幼儿提供钟面、时针、分针、数字等材料,让幼儿自己拼装出时钟,这就提供了充分具有可探究性的材料,因为在组装时钟时,幼儿要不断地思考如何拼装各个部件,数字怎么安排,时针与分针如何协调,如何让各个部件活动起来等问题,幼儿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也就不断进行了积极的探究。

因此,我们在材料的提供上,应密切注意材料的探究性。

因为只有具有探究性的活动材料才能真正的引起幼儿的兴趣,使活动具有持久性,也才能起到发展幼儿思考能力和探索能力的作用。

3、投放具有生活化的材料很多教师为投放区域活动材料挖空心思,其实,不是没有材料,而是我们不善于发现,周围有很多我们可以拿来做材料的东西。

可以有师生变废为宝的作品,有家长与孩子共同制作的小飞机,有巧手父母制作的电动玩具和印刷用的丝网,还有大家一起搜罗的各种纸张等等,甚至日常最普通的衣架都可以用来探索平衡的原理,幼儿在玩衣架平衡时可以清楚的比较水果的轻重,并可以自己动手用积木使左右平衡。

生活即教育,区域活动的材料要打破局限,发掘一切可利用的资源,真正做到生活化。

这样的教育不仅能使幼儿通过操作获得相关的知识经验,还能让孩子学会勤俭,学会珍惜和利用资源,还能让幼儿学会创造,体验到创造能使简单的材料发挥更大的价值,从而真正地乐于探究、乐于学习、乐于创造。

4、投放合适数量的材料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材料自身应富含着多种教育因素,根据幼儿兴趣和需求投放材料,一物多玩,活动区材料投放丰富程度直接关系到幼儿活动的质量,如系鞋带,鞋带的颜色可以是多种多样的,穿插图片的数量应充足,以保证幼儿通过对材料的充分操作,提高动手能力、思维能力方面的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