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不良事件分析整改汇总

不良事件分析整改汇总

2014年7月医疗不良事件分析整改汇总今年我院质控处调查全院7月份医疗不良事件,经质控处汇总结果如下:药学部14起、护理部51起、医务处15例、院感处4起、保卫处4起、设备处0起、信息处1起、门诊部0起、后勤处0起。

共计89起。

根据医疗事件SH9分法其中:Ⅰ级0起,Ⅱ级 25起(药学部14起、护理部5起及医务处6起),Ⅲ级55起(护理部46起,医务处9起)Ⅳ级9起(信息处1起,院感处4起及保卫处4起)(见表1)。

不良事件分类:1类,共45例(26例护理部,5例医务处及14例药学部);2类,共8例(2例护理部,2例医务处及4例保卫处);3类,共0例;4类,共21例(18例护理部及3例医务部);5类,共2例,(2例医务处);6类,共5例(5例护理部);7类,共5例(院感处4例,医务处1例);8类,共0例;9类,(2例医务处及1例信息处);10类,共0例。

非以上所列内容则注明是其他情况(见表2)。

存在原因如下:1、查对制度落实不到位、患者安全意识不足、宣教巡视不到位、医护人员缺乏自我防护意识、未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有关等。

2、药物不良反应、科室管理不到位、无积极检查隐患的意识;3、医护人员责任心不强、工作不认真、服务态度不好,业务水平有待提高。

4、设备故障及其他因素。

发生不良事件最多的部门是护理部,原因是由于查对制度落实不到位、宣教巡视不到位有关所导致的不良事件。

其中以皮肤护理不良事件为最多(18例),其次是医务处,共15例,原因有1、员工因素;2、药物相关;3、器材设备;4、患者因素;5其他因素。

针对上述问题,建议采取以下整改措施:一、严格执行各项关键性医疗制度,明确各级各类医师职责,积极实行14项核心制度等,有效防范、控制医疗风险,及时发现医疗质量和安全隐患。

对年龄较大的,特别是重病人,术前评估应尽可能的详尽、完整、准确,及时和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对可能出现的后果,医患双方均要做到心中有数,并作好应对准备。

二、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及时正确处理,规范科室管理,提高全院医务人员的识别及早期处理医疗隐患的能力;三、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使各科室的整体水平有一个质的飞跃,全院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为三甲复审奠定扎实的基础。

表1.我院7月份调查科室医疗不良事件分级(单位:起)
表2 我院7月份调查科室医疗不良事件分类(单位: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