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1-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和侧支循环_1218
1-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和侧支循环_1218
连接邻近树状动脉群的 动脉血管结构,存在于 大多数组织中,通过改 变血流路径而达到对闭 塞血管供血区提供逆向 血流灌注的作用
Liebeskind DS. Stroke, 2003,34:2279-2284.
大脑的供血动脉严重狭 窄或闭塞时,血流通过 侧支或新形成的血管吻 合到达缺血区进行代偿
侧支
狭窄
循环
程度
血管 管径
2013缺血性卒中侧支循环评估与干预中国专家共识
ICAS 进展
ICAS 治疗
ICAS 风险
ICAS 预后
2013缺血性卒中侧支循环评估与干预中国专家共识
Ann Neurol. 2011 Jun;69(6):963-74.
✓侧支循环减少重度ICAS患者的卒中风险
Ann Neurol. 2011 Jun;69(6):963-74.
侧支代偿好 卒中风险低
侧支代偿差 卒中风险高
Ann Neurol. 2011 Jun;69(6):963-74.
Stroke. 2011 Mar;42(3):693-9.
Stroke. 2011 Mar;42(3):693-9.
Stroke. 2011 Dec;42(12):3465-9.
Stroke. 2011 Aug;42(8):2235-9.
尽可能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 ✓ TCD或TCCD可用于对卒中患者侧支循环初步的
评估与诊断 ✓ 各级侧支循环评价的金标准为DSA,在不适于或
无条件进行此项检查情况下,CTA可用于评估软 脑膜侧支,MRA可用于评估Willis环
2013缺血性卒中侧支循环评估与干预中国专家共识
直接干预性措施 ✓ 颅外-颅内动脉搭桥术:长期获益不确定
发病前应用他汀类药物通过增强侧支循环对动脉粥样硬化性 卒中患者产生有利影响
CPC: collateral pial circulation, 软脑膜侧支循环
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发病前常规使用他汀类药物是良好侧支循环建 立的独立预测因素。
Eur Neurol 2012;68:171–176.
MTT
间接干预性措施 ✓ 体外反搏术(ECP) ✓ 升高系统血压:获益尚待评价 ✓ 药物治疗:他汀类药物获益明确
2013缺血性卒中侧支循环评估与干预中国专家共识
COSS研究:颅外-颅内(EC-IC) 动脉搭桥术无显著获益
JAMA. 2011 Nov 9;306(18):1983-92. J Nucl Med. 2000 May;41(5):800-7.
侧支循环的间接评估(灌注): CTP、MRP、 SPECT、 TCD-CRV、Xe-CT、 PET
《缺血性卒中侧支循环评估与干预中国专家共识》
ICAS是指动脉粥样硬化所致颅内大动脉狭窄
Lancet Neurol. 2013 Nov;12(11):1106-14.
➢斑块的大小:面积、体积
MK
➢斑块成分:包括斑块内出血(IPH)、
富含脂质的坏死核(LRNC)和钙化
➢纤维帽完整性:纤维帽厚度、纤维 帽破裂(FCR)、表面溃疡
MD
➢炎症反应状态:Ktrans值
10
3DMRI显示斑块成像
相同狭窄程度不同血流动力学
中国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研究(CICAS) 卒中/TIA患者ICAS发生率46.6%
Stroke. 2014 Mar;45(3):663-9. 2013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血管内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
2013缺血性卒中侧支循环评估与干预中国专家共识
✓ 适当升高血压可增加 脑血流,开放侧支循 环,提高脑灌注
✓ 急性卒中升高系统血 压是相对安全的,且 能有效改善神经系统 功能缺损,改善预后
Stroke, 1994, 25:1784-1787. Stroke, 2002, 33: 998-1004. Stroke, 1997, 28: 2133-2138.
✓中度ICAS:无侧支代偿患者的卒中风险最低 ✓中度ICAS:侧支代偿较好患者的卒中风险较低
Ann Neurol. 2011 Jun;69(6):963-74.
Ann Neurol. 2011 Jun;69(6):963-74.
血管中度狭窄 血管重度狭窄
尚可维持灌注 卒中风险较低
不能维持灌注 建立侧支代偿
Stroke 2011, 42:1307-1313
AJNR Am J Neuroradiol. 2009 Jan;30(1):165-70.
AJNR Am J Neuroradiol, 2005, 26:1789-1797.
AJNR Am J Neuroradiol, 2005, 26:1789-1797.
侧支循环是评估缺血性卒中临床结局的重要预测指标, 是影响治疗决策的重要因素之一
Liebeskind DS.Stroke, 2003,34:2279-2284.
替代血管 供血
减少梗死 灶容积
改善预后
降低梗死 复发风险
2013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血管内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
侧支循环的直接评估(血管): DSA 、 CTA、 MRA、 TCD、TCCD 多对比 磁共振血管壁三维成像技术
✓ 他汀类药物:多方面证据 ✓ 激肽原酶:尤瑞克林等 ✓ 白蛋白等:证据有限,低级别推荐
2013缺血性卒中侧支循环评估与干预中国专家共识稳定 斑块来自改善内 皮功能他汀
增加脑 血流
促进侧 支循环
Stroke. 2008 Jun;39(6):1779-85. 2013缺血性卒中侧支循环评估与干预中国专家共识
支实现代偿 ✓ 受血管变异影响,可干预
AJNR Am J Neuroradiol. 2009 Jan;30(1):165-70.. 2013缺血性卒中侧支循环评估与干预中国专家共识
✓相对缓慢的代偿修复过程 ✓最重要的可干预途径之一
2013缺血性卒中侧支循环评估与干预中国专家共识
危险 因素
血管变 异性
一级侧支:Willis环 二级侧支:眼动脉、 软脑膜吻合支 三级侧支:新生血管
2013缺血性卒中侧支循环评估与干预中国专家共识
✓ 最重要的代偿途径 ✓ 可迅速实现大脑半
球内血运代偿 ✓ 受血管变异影响
2013缺血性卒中侧支循环评估与干预中国专家共识
✓ 一级侧支循环代偿的补充 ✓ 通过眼动脉、软脑膜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