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五行学说课件
孤阴不生,独阳不长
阴阳五行学说
11
(四)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
3. 阴阳的消长平衡 阴阳的消长,是指阴阳两者始终处于运动 变化之中,就是阴消阳长,阳消阴长的过程。
事物在总体上呈相对稳定,此时就称作 “平衡”,所谓健康的人,其主要标志就是 阴阳的消长处于动态平衡。
阴阳五行学说
12
(四)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
阴阳五行学说
2
木、火、土、金、水乃是构成物质世界的不 可缺少的最基本物质,而且这五者之间具有着相 互资生、相互制约的关系,并处于不停地运动变 化之中,从而构成了物质世界。因此亦逐渐发展 成为探索万物构成及其相互关系的五行学说。
阴阳五行学说,渗透并应用于中医学领域, 成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深刻的影 响。
阴阳,最初是指日光的向背而言,即向日者为阳, 背日者为阴。而后逐渐引申到一切事物或现象的研究中, 凡是光明、温暖的事物或现象便归属于阳,凡是黑暗、 寒冷的事物或现象便归属于阴,所以《内经》说:“阴 阳者,一分为二也”。
阴阳五行学说
6
(二)阴阳的基本特征
➢凡是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 的、无形的、功能亢奋的,都属于“阳”;
➢凡是相对静止的、内向的、下降的、寒冷的、 晦暗的、有形的、功能抑制的,都属于“阴”。
阴阳五行学说
7
(三)阴阳的普遍性和相关性、相对性和可分性
1.阴阳的普遍性:一切相关事物或现象根据其各自属 性均可用阴阳加以统之,这就是阴阳普遍性。 2.阴阳的相关性:阴阳属性的划分,一定要在对相关 事物或现象的范畴之内,如天为阳、地为阴,男为阳、 女为阴,不相关的事物或现象没有比较基础,不宜分 阴阳。
阴阳五行学说
20
(三)事物的五行归类
古人把各种具体事物或现象的性质或特点, 与五行相类比归类,这种归类方法分以下两种 情况:
1. 直接归类(取象比类法) 2. 间接推演(推演络绎法)
阴阳五行学说
21
五行归类示例
人体 五行
五脏 五腑 五官 五体 五志 五液 五声 木肝 胆 目 筋 怒 泪 呼 火 心 小肠 舌 脉 喜 汗 笑 土脾 胃 口 肉 思 涎 歌 金 肺 大肠 鼻 皮毛 悲 涕 哭 水 肾 膀胱 耳 骨 恐 唾 呻
第一章
阴阳五行学说
The Theory of YIN and Yang and Five Elements
阴阳五行学说
1
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用以 认识自然和理解自然的一种宇宙观和方法论。
古人认为,物质世界是在阴阳二气的对抗 运动 中不断地滋生和发展着,阴阳既代表自然界两种对 立的物质势力,同时,也代表着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 并进而发展成为人们探讨和阐释事物运动变化 规律的阴阳学说。
阴阳五行学说
17
第二节
五行学说
Theory of Five Elments
阴阳五行学说
18
一、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
(一)基本概念 (二)五行的特性 (三)对事物属性的分类 (四)五行的生克关系
阴阳五行学说
19
(一)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
“五”,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 基本物质。“行”,有两层涵义:一是指行 列、次序;二是指运动变化。因此,可将 “五行”定义为:木、火、土、金、水五种 物质及与之相关的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变 化。
(四)指导疾病诊断
八纲辨证
表、热、实三纲属阳 里、寒、虚三纲属阴
阴阳五行学说
16
(五)指导疾病治疗
1.确定治则 2.归纳药物性能
损其有余:即实则泻之,热者寒之,
寒者热之
补其不足:即虚则补之,针对阴或阳的虚 损,采用滋阴或温阳方法
阴病治阳、阳病治阴 归纳药性:寒、凉属阴;温热属阳
分析五味:辛、甘(淡)属阳;酸、 苦、咸属阴
阴阳五行学说
3
第一节
阴阳学说
The Theory of Yin and Yang
阴阳五行学说
4
一、阴阳学说的主要内容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二)阴阳的基本特征 (三)阴阳的普遍性和相关性、
相对性和可分性 (四)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
阴阳五行学说
5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关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 概括。
阴阳五行学说
8
(三)阴阳的普遍性和相关性、相对性和可分性
3. 阴阳的相对性:阴阳属性具有相对性, 阴阳不是绝对不变的,而是在特定条件 的变更时,阳可变为阴,阴可变为阳, 阴阳可相互转变。
4. 阴阳的可分性:指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
性具有无限可分的特点。中医学说的阴
阳无限可分的观点,体现了古代朴素的
辩证法思想。
果。
阴阳五行学说
14
(三)说明病理变化
⒈ 阴阳偏胜: 是指阴或阳一方偏于亢奋的病理状态。 ⒉ 阴阳偏衰:是指阴或阳的某一方低于正常水平的病理
状态。 ⒊ 阴阳互损:其意有二,一是阴阳偏胜伤及对方;二
是虚损不足,招致对方受损的病理现象。 ⒋ 阴阳转化: 指阴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阴阳五行学说
15
阴阳五行学说
22
(四)五行的生克关系
阴阳五行学说
23
阴阳五行学说
24
(五)五行乘侮
1.相乘 乘即乘虚侵袭之意,是指五行之间相 克太过的异常变化。
相乘次序为:
木土
水
火
金
木
如肝炎:就是木—乘—土,脾虚表现腹胀,纳差,乏力 (肝)(脾)
阴阳五行学说
25
(五)五行乘侮
2. 相 侮
侮,即欺侮,有恃强凌弱之意。
相侮又称反克,是指五行之间反向克制的水 火 金 木
反克
阴阳五行学说
26
阴阳五行学说
9
(四)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
1.阴阳的对立制约
阴阳的相互对立,主要表现于它们 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斗争。
➢事物在特定条件下,均存在截然相反的两 种属性。 ➢ 对立的双方相互约束互相牵制。 ➢ 任何一方的太过或不及,均可引起对方的 减弱或亢盛
阴阳五行学说
10
(四)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
2.阴阳的互根互用 阴阳互根、互用的观点是指阴和阳任 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对方而单独存在。
4. 阴阳的相互转化
是指在一定条件下阴阳可各自向其对 立面转化。它主要是指阳证可以转阴证, 阴证亦可以转为阳证。
阴阳五行学说
13
二、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一)解释人体组织结构 体表为阳,体内为阴;背部为阳,腹部为阴。
(二)概括生理功能
中医学认为:人的正常的生理功能活动,是
阴阳双方,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协调平衡的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