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学习单
【自主研读学习单】
【体系构建】
【重难突破】
一.实践
2. 实践的特点
(1)坚持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就是在实践问题上贯彻了唯物主义的思想。
坚持实践的主观能动性就是在实践问题上贯彻了辩证法的思想。
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和主观能动性,两者相互渗透,不可分割,不能并列,更不能
颠倒。
实践的主观能动性受实践的客观物质性的制约,正确发挥实践的主观能动性受实践客观物质性的制约。
(2)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并不否定单个人实践活动的存在。
(3)实践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
三者的统一体现了在实践问题上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和统一,体现了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中贯穿着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
4.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
(2)方法论:
二.真理
1.全面理解真理的属性
真理是客观的:判断我们的认识是不是真理,其参照系只能是客观事物本身,即主观反映是否与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相一致。
而对于同一个确定的客观事物,其本来面目只有一个,因此与之相一致的主观反映也只能有一个。
真理是有条件的:这里的条件和范围从空间上讲,即任何真理都只是对物质世界的某一领域、某一层面的正确认识。
真理是具体的:这里的特定过程从时间上讲,即任何真理都之是对事物发展过程中某一特定历史阶段的正确认识。
误区:(1)对同一对象可以有多个真理。
(2)真理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真理。
F
(3)真理是一成不变的。
2.真理和谬误
(1)真理和谬误之间有着严格的界限。
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就是真理,不符合的认识就是谬误。
二者不能混淆,更不能相互包含。
(2)真理和谬误之间没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超出了真理适用的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转化为谬误。
3.认识过程
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4.厘清几点认知:
(1)真理等于理性认识。
真理市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无论是感性认识还是理性认识,只要做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就是真理;理性认识也可能是错误的。
(2)属性等于最基本属性。
真理共有三个属性:客观性,条件性,具体性,其中客观性是最基本的属性。
(3)不能认为真理和谬误是截然对立的,二者市对立统一的关系。
【合作探究学习单】
【易错终结】
1.实践既是一种客观物质活动,又是一种主观活动。
()
2.实践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因此盲目的实践是不存在的。
()
3.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要获得认识就要亲自参加实践活动。
()
4.正确的认识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
()
5.追求真理市认识的目的。
()
6.真理是人们对客观实际的反映,是对客观世界的直观反映,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
7.真理最基本的属性市客观性,所以真理是客观的。
()
8.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
()
9.真理中包含着谬误,真理发展是一个不断否定过去认识的错误和超越历史条件而不断完善的过
程。
()【重难演练】
1.“地球一小时”的目标是让个人、家庭和企业尽可能多的参与进来,关闭灯光和其他电器一个小时。
此活动节约的能源虽然有限,但是,当环保意识深入人心并化为自觉保护环境的实践时,就会对全球节能减排事业作出巨大的贡献。
这说明( )
①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能动的物质性活动②实践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改造世界的活动
③实践具有能动性、社会性和客观性的突出特点④实践是人类应对环境的有效合理的适应性活动
A.①②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从邓小平首先提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两个文明”建设后,中共在此基础上提出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三位一体”。
党的十七大上又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写入党的章程。
中共十八大宣示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五位一体”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上述材料说明( )
①追求和获得真理的过程实质就是一个不断进行的量变积累过程
②真理具有具体性和条件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无限、反复的过程
③真理与谬误总是相伴而行,而实践始终是二者转化的唯一条件
④随着社会实践深入发展,人们会获得更多、更丰富的理性认识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3.在过去30亿年里,地球生命依赖于两种信息存储分子——DNA和RNA,目前科学家发现第三种生命化学代码——XNA。
虽然当前科学家对XNA分子的了解程度并不全面,但具有很大的想象空间,研究人员希望XNA分子能够用于医学或者工业用途,它还将成为研究生命起源的重要工具。
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
①真理只有不断超越历史条件才能向前发展②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循环往复过程
③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具有反复性④在实践中获得的真理性认识要服务于实践
A.①② B.①④ C.②③D.③④
4.科幻小说是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文学样式,它是用幻想的形式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远景,其内容交织着科学事实和想象、预见。
下列对科幻小说认识正确的是( )
①人的认识能力有限,对未来的预见只能是幻想②科幻小说中的真理性认识往往包含着谬误的成分
③科幻小说的创造离不开对规律的深刻认识④不断发展的社会实践是科幻小说创作的源泉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5.信息科学在高速发展,但信息安全举步维艰,量子通信是迄今唯一被严格证明为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
十多年来潘建伟团队一直在为此努力并取得重大突破,学.科网已经为60周年国庆阅兵等国家重要政治活动提供了信息安全保障。
材料说明
①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③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④真理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客观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庄子·齐物论》提出“齐是非”和“是非莫变”的思想。
庄子说:“我和你辩论,你胜了,我果真就错了吗?
我胜了你,你果真就错了吗?究竟谁对谁错,在你我两人之间是无法断定的。
请来第三者,也无法断定是非,因为第三者如果持有与你我相同的意见,他就没有资格断定;如果持有与你我不同的意见,也没有资格断定。
”
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在于它认识到( )
A.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不能用一种认识去检验另一种认识是否正确 D.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新方法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这是中国本土培养的科学家首次获得诺贝尔奖,疟疾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一大顽疾,困扰来了人类几千年。
20世纪60年代末,治疗疟疾的常用药物——氯喹或奎宁的药效已经减弱,疟疾的发病率再次升高。
为了找到新型抗疟药物,中国政府启动了研制治疗疟疾药物的“523项目”,中医研究院成立以屠呦呦为组长的科研组参加研究工作。
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屠呦呦小组与全国7个省市、30多个单位的科研人员协同合作,经过数百次试验、无数次失败,并从《肘后备急方》等传统中草药文献中获得灵感、汲取智慧,最终使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了疗效高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新方法,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
世界卫生组织将青蒿素和相关药剂列入其基本药品目录,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已经成为疟疾的标准治疗药物。
屠呦呦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项荣誉。
它属于科研团队中的每一个人,属于中国科学家群体,用现代科学手段不断认识中医药,是我们一代代科研工作者的责任。
学科&网结合材料,运用追求真理的知识说明我国科学家是如何发现疟疾新疗法的。
(12分)
1.B 2 C.3.D 4.D 5.B 6.C
7.为了找到新型的抗药物,中国政府启动了研制治疗痢疾药物的项目,中医研究院成立以屠呦呦为组长的科研组参加研究工作。
说明追求真理是一个艰难的过程,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也是客观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屠呦呦团队经过数百次实验,无数次失败,从传统中草药文献中获得灵感,汲取智慧,最终取得成功,挽救了全球数百万年人的生命。
说明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和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是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