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四精品检测试卷(含答案):(六) 求索真理的历程

【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四精品检测试卷(含答案):(六) 求索真理的历程

每课滚动检测(六)求索真理的历程1.曾几何时,由于技术所限,人类眼中的海洋只是邻近的一方水域;随着造船技术的提高和海上罗盘的使用,人类进入地理大发现时代,视野投向更广阔的海域;而今,借助载人深潜器、大洋钻探船等高新技术设备,深海世界的神秘面纱逐步被揭开。

这表明()①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选A人类造船技术的进步,促进了海洋认识的提高,体现了①②;材料没有强调人类改造世界、揭开深海世界神秘面纱的目的等内容,排除③④。

2.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极为严重的自然灾害等各种重大挑战,党中央、国务院总揽全局,科学决策,坚持实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揽子计划及措施,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使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势头得到了进一步巩固。

这说明()①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③认识决定实践的发展方向④认识反作用于实践,认识推动实践取得成功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解析:选A材料说的是面对严峻的挑战和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及时出台、坚持实施一揽子计划及相关政策措施,并取得了明显成效,这体现了①②;③说法错误,实践决定认识;正确的认识才能推动实践取得成功,④表述错误。

3.律师和法官虽然都是与法律有关的职业,但职业性质却大不相同。

为此,山东省司法厅、山东省律师协会共同宣布,继续选派一批优秀律师到政府部门以及司法系统挂职。

对此,有专家学者公开发声质疑其可能会影响司法公正。

其实,从律师、法律学者中选拔法官的做法在英、美等国家非常常见,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根据我国的法治实践也提出了加强我国法律职业之间的流动模式的重要思想。

材料表明()①认识具有反复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②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人们无法达成共识③通过实践的效果才能检验认识的真理性④实践不断提出新的问题,推动认识的发展A.②④B.②③C.①③D.①④解析:选D人们对选派优秀律师到政府部门以及司法系统挂职的认识不同,表明认识具有反复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故①符合题意;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根据我国的法治实践也提出加强我国法律职业之间的流动模式的重要思想,说明实践不断提出新的问题,推动认识的发展,故④符合题意;②说法错误,人们的认识可以达成共识,排除;③说法正确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4.通常看电视和玩电子游戏被视为能让人恢复精力的休闲方式。

但某项研究发现,压力过大的人从事这些休闲活动不仅无法感到轻松,甚至还会感到内疚和失败。

该研究说明()A.科学认识随着客观规律的发展而发展B.真理因人们认识的发展而不断被推翻C.认识指导实践所带来的结果不可预测D.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解析:选D题干不涉及认识的发展、真理的知识,A、B两项排除;C项说法错误,排除;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看电视和电子游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说明认识具有反复性,D项符合题意。

5.中国古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而将其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形成“二十四节气”并用于农业生产。

这表明()①实践与认识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②“二十四节气”是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③认识是一种直接现实性的活动④认识总是来源于实践并能够指导实践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选C材料中形成“二十四节气”并用于农业生产,表明意识能够能动地反映客观事物,实践中形成的认识能够反过来指导实践,②④符合题意;实践决定认识,认识来源于实践并反作用于实践,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①说法错误;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的活动,③说法错误。

6.2017年5月3日,世界首台超越早期经典计算机的光量子计算机在上海亮相,十个超导量子比特纠缠首次成功实现,中国科学家再次站在了创新的前沿。

一个世纪前,那场关于“上帝到底掷不掷骰子”的“爱因斯坦-玻尔”论战,为人类开启了量子世界之门;进入21世纪,量子通信、量子计算等核心技术飞速发展,一场新的量子革命正在到来。

上述材料表明()①争论有利于认识的发展②实践是一种社会历史性活动③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④认识的深化发展是实践的目的A.③④B.①④C.②③D.①②解析:选D③错误,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来源。

④错误,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材料中,十个超导量子比特纠缠首次成功实现,说明了实践是一种社会历史性活动,故②入选。

一个世纪前,那场关于“上帝到底掷不掷骰子”的“爱因斯坦-玻尔”论战,为人类开启了量子世界之门体现了争论有利于认识的发展,故①入选。

7.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曰:“犬马最难。

”“孰最易者?”曰:“鬼魅最易。

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于前,不可类之,故难。

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

”画犬马最难,是因为()①作品要受客观实际的检验②人们无法表现熟悉的对象③作者要有实实在在的功夫④作者没有自由想象的余地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选A要注意设问中“画犬马最难”的原因,鬼魅与犬马的区别,犬马是客观事物,鬼魅是人们主观臆想出来的事物,画犬马有客观标准,主观必须符合客观,故①③正确,选A项。

8.科技日报报道:美国科学家对从人体皮肤中提取的多能干细胞进行遗传重组,培育出了一颗拥有人的心脏细胞的微心室。

这种“迷你”器官可替代动物实验,将帮助科学家们揭示更多人体心脏形成和发育的秘密。

这表明()①人们意识活动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②实践的发展推动着人类认识的发展③人类能根据自身需要创造新的联系④科学实验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选A联系具有客观性,人不能创造联系,③说法错误。

生产活动的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④说法错误。

①②正确切题。

9.150年前,铁路被清政府视为破坏风水的“奇技淫巧”,顽固地拒绝修建铁路,而那时的民众对铁路也是冷眼旁观。

150年的风雨变迁,铁路成了经济的生命线,是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有些偏远地区民众热烈期盼铁路能修到家乡。

这表明()①认识是推动实践发展的动力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③认识带有历史和时代的烙印④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解析:选B对于铁路,150年前和现在的认识不同,体现了认识具有社会历史性,③符合题意;“150年的风雨变迁”是指150年社会实践的发展,铁路成了经济的生命线,使人们对铁路有了新的认识,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④正确。

本题选B项。

10.通过太空科学实验,科学家发现并证实了暗能量对宇宙膨胀的加速作用,并以此测算出宇宙的实际年龄,是人类在科学揭示了宇宙和生命起源及演化奥秘的道路上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这说明()①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②认识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③实践的发展推动着人类认识的发展④追求终极真理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选B对暗能量的认识过程表明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的发展推动着人类认识的发展,①③符合题意;只有真理性的认识才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②说法错误;真理是发展着的,不存在什么终极真理,④说法错误。

11.过去在地面上,像青藏高原这样的极寒地区地震台网不能完全覆盖,面积广阔的海洋我们也观测不到,但随着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张衡一号”的上天,人们就可以不受这些自然环境的约束,对全疆域进行实时观测。

这表明()①人们能改变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有利联系②新的认识工具的出现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③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上,实践的内容、水平会不同④人们能摆脱条件制约,把握事物的本质联系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选C①不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建立新的联系;②符合题意,但随着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张衡一号”的上天,体现了新的认识工具的出现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③符合题意,从“极寒地区地震台网不能完全覆盖,面积广阔的海洋我们也观测不到”到“不受自然环境的约束”体现了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上,实践的内容、水平会不同;④表述错误,人们不能摆脱条件的限制。

12.中国古代天文观测是发达的。

我国最早用甲骨文记录了超新星的爆发,但我们没有进一步研究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爆发。

《墨经》对所有的几何光学现象都有记载,但没有人问“光的本质是什么”。

我们往往强调“用”,能管用就好了,没有进一步进行哲学思考,从而使中国古代哲学既不能从自然科学的发展中吸取营养,又不能为自然科学的发展提供方法论的指导。

这启示我们()A.自然科学要关注应用B.哲学应该关注思考C.理论需要指导实践D.要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解析:选D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材料说明中国古代对自然科学的研究制约了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哲学反过来又影响自然科学的发展。

这启示我们要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本题选D项。

13.创客圈里有一句名言:再好的创意如果不能转化成现实产品,那也是垃圾。

这种说法()A.肯定了矛盾的同一性是绝对的B.肯定了实践的客观物质性C.突出了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D.强调了实践的直接现实性解析:选D材料中,“创客圈里有一句名言:再好的创意如果不能转化成现实产品,那也是垃圾”。

这种说法强调了实践的特点,即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能够将观念性的存在转化为现实的存在,故D项入选。

A项表述本身错误。

B、C两项没有体现。

14.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必须依法治国,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这次中央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实践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必将推动依法治国迈向新的更高境界。

中国的法治进程:党的十五大:确立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把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还把依法治国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项基本内容。

党的十八大:阐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要思想。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目标任务,一整套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治理体系加紧构建,全面提升治理能力的改革深入推进。

结合材料,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有关知识,谈谈对我国依法治国方略发展过程的认识。

解析:本题知识范围明确,要求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分析,知识包括唯物论和认识论。

考生作答时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意识的能动作用、实践与认识的关系、认识的无限性、反复性和上升性等角度组织答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