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为反刍动物提供安全粗饲料

如何为反刍动物提供安全粗饲料

我国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发展反刍动物,特别是奶牛和细毛羊的养殖。

反刍动物在消化生理上具有消化粗纤维素的特点,能够利用农作物秸秆和非蛋白氮的功能,因此,发展草食动物属于节粮性畜牧业,对于我国的国情非常有益。

反刍动物日粮中粗饲料是一种很重要、不可替代的成分,它对于保持瘤胃中微生物正常连续发酵是必需的。

一方面瘤胃微生物可以降解粗饲料,充分利用粗饲料的营养成分,合成微生物蛋白质供反刍动物生产活动使用;另一方面,反刍动物需要粗饲料刺激瘤胃和其它消化道部位进行消化活动,比如反刍活动、胃肠运动。

反刍动物饲喂粗饲料还可以降低饲料成本,充分利用大量的饲料资源。

粗饲料的营养特点国际饲料分类法与我国饲料分类法均将饲料中自然含水量低于45%、粗纤维高于18%的饲料划为粗饲料,包括青绿饲料制得的干草(粉)、脱谷收得的农副产品(秸秆、秕壳等)以及糟渣类、饼粕产物、草籽、油料籽实等。

粗饲料的最大特点就是粗纤维含量高,粗蛋白质含量差异大。

干草的粗纤维含量约为25~30%,蛋白质的含量范围为7%~20%。

秸杆秕壳类粗纤维含量范围为30%~45%,蛋白质含量在2%~8%之间。

不同干草秸秆的粗纤维、蛋白质含量及其消化率见表1。

一般禾本科秸秆的粗纤维消化率要高于豆科秸秆,例如,玉米秸粗纤维的消化率为54%,小麦秸为50%,稻草为62%,而大豆秸粗纤维的消化率只有36%。

对于秸秆而言,其营养价值取决于纤维物质的消化率的高低,所以禾本科秸秆的营养价值一般高于豆科秸秆。

对于干草而言,其营养价值的高低与其蛋白质含量密切相关,因此,豆科牧草的营养价值要高于禾本科牧草。

例如,苜蓿干草的蛋白质含量在16%~20%,大豆干草蛋白质含量为12%,而羊草蛋白质含量为7%左右。

粗饲料的另一特点是钙、磷含量丰富,各种维生素含量不等。

粗饲料中甘薯蔓含钙在1.69%以上,豆科干草和秸秆、秕壳含钙亦很高,在1.5%左右,禾本科干草和秸杆含钙较低,约为0.2~0.4%。

磷的含量,各种干草约在0.15~0.3%之间,而各种秸杆多在0.1%以下。

粗饲料含钾较多,属碱性饲料。

粗饲料的维生素D含量丰富,其他维生素含量则较少。

优良的干草中有较多的胡萝卜素、日晒后品质不良的干草含胡萝卜素民少,秸秆和秕壳几乎没有胡萝卜素。

干草中含有一定量的维生素B族,其中豆科干草如苜蓿干草的核黄素含量相当丰富,秸杆类中缺乏维生素B族。

各种粗饲料,特别是日晒的豆科干草含有大量维生素D2,是舍饲羊维生素D的良好来源。

常见粗饲料的钙、磷及其他营养物质的含量见表1。

粗饲料的第三个特点就是来源广泛,成本低廉。

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非常丰富,据估算,我国年产各种农作物秸秆约6亿吨,目前仅有30%用做反刍动物饲料。

有相当数量的秸秆被毁弃甚至焚烧于田间。

因此,充分利用这些潜在的饲料资源,可保证我国反刍动物优质、高效和安全生产,促进我国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粗饲料在反刍动物养殖中的作用营养作用粗饲料是反刍动物的重要营养源,其用量占反刍动物日粮的40~80%。

优质粗饲料纤维含量较低,含有较高的蛋白质,可以为反刍动物供应部分蛋白质。

比如苜蓿干草,蛋白质含量可达到20%左右,对于高产反刍动物是非常好的粗饲料来源。

粗饲料更主要的营养作用就是满足反刍动物对纤维素的需要。

粗饲料中的纤维素大约有55%~95%经瘤胃微生物发酵,形成VFA(挥发性脂肪酶)、CO2(二氧化碳)和甲烷等产物。

而日粮纤维在瘤胃内发酵产生的VFA是反刍动物主要能源物质。

据Merten和V anHoutert (1996)报道,VFA能提供反刍动物能量需要量的70%~80%。

VFA除了为反刍动物提供能量,还参与各种代谢,并形成产品。

此外,粗饲料还为反刍家畜提供数量不等的矿物质元素,维生素等必需营养素。

与谷物饲料相比,牧草及其它粗饲料作物生长时间要长、收获率要高,因而可获得相对高的干物质与能量产量,从而可为反刍家畜提供廉价营养素。

同样秸秆和树叶类粗饲料因其低成本而应用甚广,粗饲料占世界草食家畜所消耗能量饲料的90%。

促进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胃肠道正常蠕动和反刍是影响养分吸收的重要因素。

纤维素可刺激胃肠道,促进胃肠蠕动和粪便的排泄。

此外,还对维持正常的微生态系统平衡,促进瘤胃的发育和动物的健康有重要的作用。

控制采食量研究表明,日粮纤维的数量和消化率及丙酸对反刍动物干物质采食量(DMI)产生调控作用。

消化率较低的饲料限制DMI,原因是它们在瘤胃中被清除的速度和通过消化道的速度慢。

在瘤网胃的胃壁上分布着连续的接触性受体,这些受体随着食糜重量增多和体积增大的刺激,会限制饲料DMI。

而饲料中中性洗涤纤维(NDF)组分的消化速度通常较慢,所以被认为是与瘤胃充满程度效应相关的主要饲料成分因子。

在NDF含量超过35%时,瘤胃充满程度直接限制DMI。

另外研究表明VFA中的丙酸可诱导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释放,似乎丙酸作了调控饱感的信号。

粗饲料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含量较高,在瘤胃中发酵产生的乙酸较多;而精饲料中淀粉和糖的含量较高,在瘤胃中发酵产生的丙酸较多,因而日粮的粗精比例决定了瘤胃中乙酸与丙酸的比例,所以在保证满足反刍动物营养需要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调控日粮的纤维素含量和粗精比来达到调控DMI目的。

维护正常的生产性能,提高鲜奶的乳脂率如果日粮纤维水平过高,会导致动物热增耗增加和饲料利用率下降。

如果控制在适宜的水平,则有利于肉牛、肉羊的肥育,提高奶牛的产乳量和维持较高的乳脂率。

反刍动物体内主要的生糖物质是丙酸,主要生糖器官是肝和肾,VFA中如果丙酸比例增加,则有利于肥育;如果乙酸比例增加,则有利于提高乳脂率。

一般情况下,三种VFA的比例为乙酸70%、丙酸20%、丁酸10%,但受日粮组成、饲料加工方法和饲料添加剂等因素的影响。

饲喂青贮、苜蓿或干草时,乙酸比例较高,有利于提高乳脂率;饲喂较多精料时,丙酸比例较高,则有利于肥育。

研究表明,反刍动物日粮中,粗纤维应占日粮干物质的15%~20%,其中以17%为最宜,最低也不能低于13%。

维持动物健康在反刍动物饲养中,粗饲料的使用对于维持反刍动物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如果日粮中粗饲料用量不足,会降低瘤胃瘤胃pH,降低瘤胃内微生物菌群活性而导致一些代谢病,如:酸中毒、蹄角炎、真胃扭转、肝脓肿,影响到动物的健康。

足量的纤维或优质粗饲料可以维持奶牛健康及改善生产性能。

一般反刍动物日粮中粗饲料含量不能低于40%,粗纤维含量不能低于17%,否则就容易引发各种代谢疾病。

粗饲料的使用常年均衡供应反刍动物的粗饲料必需做到常年均衡的供应,以达到稳定瘤胃和肠道内环境及反刍动物生产性能的目的。

反刍动物瘤胃酸中毒是瘤胃内pH值的非生理性下降导致,是由于日粮中纤维素含量不当引起的。

由于日粮中纤维素含量低,使瘤胃pH值难以恒定,一旦瘤胃内溶物的酸度低于5.5时,就有大量乳酸积累在瘤胃内引起酸中毒。

因此,在牛的各段胃肠食糜中都需要保持一定数量的纤维素,如遭破坏,就可导致消化机能的紊乱。

一般牛小肠食糜中纤维素含量为1%左右,如若大量减少粗料喂量,食糜中纤维素就相应降低。

因此组织乳牛日粮,必须常年均衡供应优质粗饲料,适量粗饲料对乳牛生产性能以及疾病预防均有重要作用。

选择优质粗饲料优质粗饲料是反刍动物不可替代的日粮成分。

优质干草(苜蓿干草和羊草)是提高奶牛产奶性能和乳脂率的最有效的饲料,通常每头泌乳牛约需要优质干草3~6千克(公斤),才能保障奶牛的正常生理和生产活动。

实际生产中,往往由于饲料的价格等因素,奶牛只喂精饲料和农作物秸秆,这样的搭配容易造成奶牛疾病的发生和产奶量的下降。

应该在成本允许的清况下,尽量选择优质的粗饲料。

对于高产动物,必需供给优质粗饲料,否则就不能发挥其高产性能。

优良的粗饲料应当是营养丰富、易被家畜消化吸收、适口性好,对畜体无毒副作用。

用做高产反刍动物的粗饲料应首选苜蓿干草及其他一些豆科牧草和羊草等品质优良的粗饲料。

对于中低产反刍动物或肉用反刍动物,可以采用优质秸秆及其他粗饲料。

用作肉牛或肉羊粗饲料的秸秆,应首选花生秧,其次是甘薯蔓、绿豆荚、大豆荚、蚕豆荚(秸)等。

玉米秸、稻草、麦秸等由于营养物质含量低,消化利用率低,可进行适当的加工和调制后饲喂。

选择适宜的收割时间牧草作物刈割时间的确定应考虑产量和质量,考虑茎叶比例。

一般随着牧草的生长发育,其生物量不断增加,生长到一定时期随着牧草产量的增加,纤维素的含量也随之增加,牧草品质就会下降,因此牧草收割并非产量越大越好,而要同时兼顾质量因素,只有产量和质量达到一个最佳的结合点,采食最佳收获期。

如紫花苜蓿在初花期(开花率达到20%~30%)收割较好,黑麦草最佳刈割时间为抽穗期到乳熟期,大麦为孕穗期,燕麦为孕穗至抽穗早期,豌豆和大豆为开花至结荚初期,玉米为乳熟到蜡熟期。

收获太晚,作物茎秆老化,养分下降,适口性差。

做到粗、精料合理搭配不论哪种粗饲料,营养都不全面,只有根据营养需要合理搭配,才能最大限度的满足反刍动物的营养需要,充分发挥反刍动物的生产性能。

生产实践中,奶牛产奶日粮精、粗料比例一般控制在40~60∶60~40,肉牛、肉羊育肥精粗料比为30∶70或40∶60,育肥后期精粗比可达到60∶40。

为防酸中毒可适量加入缓冲剂碳酸氢钠以调节pH值。

在奶牛日粮中,应以优质青粗饲料为主。

在充分供给优质青干草等粗饲料后,不足的能量部分由精料供给。

当粗料比例较多时乙酸比例增多,有利于提高乳脂率。

但粗饲料不能提供乳牛合成乳蛋白的原料,会影响产奶量。

因此,要合理搭配精粗比例,不仅提供适量的精料和多汁料,保证奶牛高产,同时要保证有一定比例的粗饲料以提高乳脂率。

选择适宜的加工调制方法对于各种牧草,由于其本身营养物质含量较高,且易于消化(相对于秸秆秕壳等),因此可采用干燥制作干草或进一步打捆、压块、制粒、制粉的方法进行调制。

既保存了牧草的营养成分,又不会增加太多的加工成本。

农作物秸秆可通过干燥制作干草,也可通过物理的方法如切短、粉碎制粒、蒸煮、热喷、浸泡等来处理,但这两种方法都不能提高其适口性和采食量,不能较大幅度地提高反刍动物的消化率和营养价值,而通过生物和化学处理,可改善粗饲料的营养价值和消化率。

因此,农作物秸秆应进行氨化或微贮处理,以提高其适口性和营养价值。

选用正确的饲喂方法在饲喂上应采用先粗后精或精粗混合的方法,精料尽量做到少量多次饲喂,避免一次摄入大量精料。

饲喂反刍动物,粗饲料不宜粉得太细;饲喂牛的粗饲料,要保持5~8cm(厘米)的长度,饲喂羊的粗饲料,要保持3~5cm厘米的长度。

饲喂氨化饲料喂量不宜太多,不宜在高温或日光下饲喂。

生产中,反刍动物粗料比例一般不低于日粮的40%。

(中国农业科学院刁其玉张乃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