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15研究方法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15研究方法

能酶或相关酶; (3)动物动物组织和血液中某些代谢中间产
物或最终产物。
2、分析内容
(1)概略养分或纯养分; (2)营养物质代谢产物; (3)相关标识功能酶,如硒—血浆谷胱甘肽
过氧化物酶、锌—血清碱性磷酸酶、铜—血 浆铜蓝蛋白氧化酶和血浆尿素氮等。
第二节 消化实验
一、概念与目的
1、概念
以测定动物对饲料养分的消化能力或饲料养分 的可消化性为目的的试验。
二、操作过程 在消化实验基础上准确收集排尿量 设备:代谢笼 鸡:易于进行代谢试验
第四节 平衡实验
一、概念与目的
1、概念
研究营养物质食入量与排泄、沉积间的 数量平衡关系称平衡实验。
2、目的
估计动物营养需要参数和饲料营养物质 的利用率。
N平衡
物质代谢
平 衡
碳平衡
试 验
能量平衡
➢ 原理 食入养分 = 排泄养分与沉积养分之和
120
CH4 CO2 相差
130
-
1570
-
+100
+5
1、2阶段相差
-
-
C(g)
3600 700 130 160 2110 +500 +400
N(g)
200 50 140 +10 +5
4、屠宰法
1)原理:通过屠宰直接测定沉积组织的能量,也可推 算出畜体产热(维持)。
食入能=粪能+尿能+皮屑能+甲烷能+沉积能+产热
饲料消化能 = (33.47-8.34)/2 = 12.57(兆焦/kg)
三 体外消化实验 1、概念 摸拟消化道,在体外进行饲料的消化。 2、优点 操作方便,环境、处理方法和时间容易标准化 3、缺点 与动物的生理系列化过程有一定的差异 4、类型 消化道消化液法和人工消化液法
四、尼龙袋法
饲料--尼龙袋,经瘤胃瘘管放入瘤胃中, 48小时后取出,冲洗干净,烘干称重,与放 入前的饲料蛋白质含量相比,差值就为饲料 可降解蛋白质量。 ➢ 优点 简单易行,重现性好,实验期短,便于大批 量处理样品。
*一般是进行代谢实验, 采用强饲法,实验期为1-2天。
(4)粪的收集和处理
1)收粪方法:专用消化柜或消化栏、收粪袋 2)粪样处理
➢全粪法:收集全部粪便 ➢指示剂法:每天定时收粪 粪样称重,混匀,按总重的1/10-1/50取样,加 硫酸和甲苯,固氮防腐。
5、养分消化率和消化能测定 (1)消化率的测定
3、意义
分析饲料中抗营养因子的种类和含量, 可指导饲料合理加工、利用、贮存,如 通过加热可提高豆类籽实的营养价值。
4、分析方法
(1)酶法 (3)滴定法 (5)色谱法
(2)比色法 (4)原子吸收法 (6)荧光法
三、动物组织血液理化成分分析
1、分析对象
(1)动物组织和血液中各种营养物质; (2)动物组织和血液中与营养物质有关的功
• 测定方法
直接测热法; 间接测热法 碳氮平衡法; 比较屠宰实验
1、直接测热法
阉牛每日的能量平衡 (KJ) 能量摄入
6,988g梯牧草(猫尾草)
116,065
能量支出
400g亚麻籽 16,619g粪 4,357g尿 37g皮屑脱落物 142g甲烷 畜体产热 机体增重 合计
7,581 123,646
2、目的
准确地量化饲料中各种养分被动物消化利用 的程度 ,也是评定饲料营养价值的重要方法。
3、种类
消化实验
体内(in vivo) 消化实验
尼龙袋法(nylon bags technique)
离体(in vitro)消 化实验
全收粪法
指示剂法 消化道消化液 人工消化液
肛门收粪 回肠指示剂 内源指示剂 外源指示剂
波动。
3)全收粪法消化率计算公式
(食入养分 - 粪中养分)
消化率=
X 100%
食入养分
2回肠末端消化率测 定
1)T型瘘管 ➢优点:对荷术动物影响小 ➢缺点 无法收集全部食糜,需用 指示剂,取样缺乏代表性。
T型瘘管示意图
2)桥式瘘管
➢ 优点
手术成功率高
结果重复性好
不需指示剂
➢ 缺点
粪样取后又要送回 消化道,相当烦琐, 时间过长是不可能 的事。
3、分析对象
(1) 饲料 (2)排泄物(粪、尿、呼出气、皮屑等) (3)动物组织 (4)血液 (5)整体动物
4、分析方法
(1)称量法 (3)滴定法 (5)色谱法 (7)电泳
(2)比色法 (4)原子吸收法 (6)荧光法 (8)分子生物技术
二、抗营养因子分析
1、概念
抗营养因子是指饲料中本身所有或从外界 进入,影响饲料营养价值和动物生长的物 质。
维持+生长=48,110+2,545=50,655(KJ) 饲料能量利用率=50,655/123,646=0.41
59,621 5,065 368 7,937 48,110 2,545 123,646
2、间接测热法 呼吸熵(RQ) = CO2/O2
根据24小时的耗O2、CO2生成量和尿N估计产热
粪中CF含量: 40%
饲料指示剂添加量:3% 粪中指示剂含量:6%
CF消化率=100 -
3 6
×
40 40
×100
= 50
(2)消化能的测定
1)直接测定 DE = (GE - FE)/采食量(kg)
二、体内消化实验
➢例 体 重 50kg 的 猪 , 每 日 食 入 日 粮 2kg , 含 总 能 33.47兆焦耳,每日排粪的总能为8.34兆焦耳, 计算其采食饲料的消化能。
在Kellner基础上发展,以产脂净能(NEF) 为评定营养价值的指标,分别用牛、绵羊、 猪、禽进行代谢试验,测出产脂净能,再进 行消化试验,测出饲料可消化养分含量,拟 定回归公式。 能量饲料单位=2.5NEf (反刍)
=3.5NEf (猪禽)
六.加州净能体系
1968年在加州创立,用于评定肉牛营养价 值。
蛋白质净利用率(NPU)(%)= 沉积N/食入 N×100
三、碳平衡
沉积C=摄入C-(粪C+尿C+呼吸气体CO2 +肠道气体CH4+离体产品C)
沉积C:合成蛋白质+合成脂肪
结合氮平衡试验,可推算出体内脂肪沉积量。
四、能量平衡实验
• 食入能 = 排泄物(粪、尿、脱落皮屑、毛)含能+ 沉积
能(生长肥育) +离体产品(奶、蛋、毛)含能 +维持生命 活动的机体产热
饲粮养分含量
4、体内消化试验的操作步骤与要求 (1)动物选择 (2)日粮配制 (3)实验步骤 1)预试期:适应环境、摸清采食量、排粪规律 2)正试期:记录采食量、收集排粪
不同种类的动物的实验期规定
预备实验期
牛、羊 10-14天

7-10天

5-10天
家禽*
3-5 天
正式实验期 10-14天
8-10天 6-10天 4-5 天
每种饲料的营养价值用维持净能和增重净能 表示。
七.美国产奶净能体系,Flatt(1969)净能体系
大量奶牛能量平衡试验制订的,先测饲料DE,计 算NEL NEL=0.68DE-0.36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六节 蛋白质营养价值评定体系
一、单胃动物 1、粗蛋白质(CP) CP=6.25×N 2、可消化粗蛋白质(DCP) 3、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BV) 4、净蛋白利用率(NPU) NPU=沉积氮(CP) /食入氮(CP) ×100 或 NPU=BV×氮(CP)的消化率
➢例1:测定仔猪饲粮CP消化率(收全粪法) 日采食量:1000g,饲粮CP含量:16% 日排粪量:250g, 粪中CP含量:12%
CP消化率 ( 1000×16%-250×12%)
=
×100
(1000×16%)
= 81.2%
➢ 例2: 计算CF消化率(指示剂法)
某饲粮消化实验结果如下
饲料CF含量:40%
1kg纯淀粉在肥育阉牛中的沉脂248g,为一个 淀粉当量。其他养分或饲料的沉脂量,折合成 淀粉当量。
三.北欧大麦饲料单位
以1kg大麦的沉脂量为一个大麦单位,相当于 沉积173.6g体脂,含能3.90MJ.
四.前苏联燕麦单位
以1kg中等燕麦的积脂量作为衡量单位,含能 1414大卡。
五.Nehring能量饲料单位体系
真消化能 食入总能 - (粪中总能-内源能)
(MJ/kg)
食入饲料总量(kg)
二、 体内消化实验
➢ 方法 ➢全收粪法 ➢肛门收粪法 ➢回肠末端收粪法 ➢部分收粪法(指示剂法) ➢内源指示剂法 ➢外源指示剂法
1全收粪法 1)优点
试验操作方便、测定较准确 2)缺点
➢排泄物-饲料对应。--无法实现 ➢采食量和排粪量不易准确记载,饲料浪费; ➢排泄物易受污染,引起量和成分的误差 ➢饲料和排泄物水分变化很大,引起有效成分浓度
➢ 方法 采用适宜方法,收集各种排泄物-粪、尿
二 、氮平衡试验
食入氮= 粪氮 + 尿氮 + 沉积氮+皮屑 食入氮= 粪氮 + 尿氮: 等平衡,体蛋白不增不减 食入氮 > 粪氮 + 尿氮 :正平衡,体蛋白沉积 食入氮< 粪氮 + 尿氮 :负平衡,体蛋白分解
消化N = 食入N-粪N
沉积N = 食入N-(粪 N+尿N) 蛋白质(N)消化率(%)=消化N/食入N×100 蛋白质生物学价值(BV)=沉积N/可消化 N×100
2)测定方法
屠宰不放血,心脏静脉注入麻醉药和凝血剂,除去 消化道内容物,冷冻、粉碎(胴体粉碎机),取样测 组织燃烧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