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世界自然地理期末复习资料全

世界自然地理期末复习资料全

世界自然地理复习题一.亚欧大陆名词解释:太平洋西缘岛弧一海沟系海沟和岛弧分布在各大洋中,以太平洋最多,尤以西太平洋最发育。

岛弧和海沟构成岛弧一海沟系,是地壳不稳定区域。

挪威峡湾在挪威语中,峡湾的意思是深入陆的海湾。

挪威的海岸线以非常复杂的方式咬噬着陆,形成了峡湾。

挪威峡湾的规模在世界上首屈一指。

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是全年温和常湿的气候。

分布在纬度40到60-- 65°之间的大陆西岸。

这类气候全年在盛行西风影响下,气旋频繁过境,年降雨量500-700mm在地形有利地区多达2500mm以上。

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C以上,最暖月又低于22C,年较差远小于同纬度的陆与东岸地区。

属于这一气候的有西北欧、加拿大太平洋沿岸、智利南部、南非及澳大利亚的东南一小部分。

北大西洋暖流又名北大西洋西风漂流。

大西洋北部势力最强的暖流,系墨西哥湾暖流的延续。

源于纽芬兰浅滩外缘,在50° N 20°W附近分成三支:干支经挪威海进入北冰洋,南支沿比斯开湾、伊比利亚半岛外缘南下,北支向西北流到冰岛以南。

北大西洋暖流的流量随墨西哥湾暖流的强度变化而变化。

该暖流对西欧与北欧气候有明显增温增湿作用。

地中海气候亚热带、温带的一种气候类型。

因地中海沿岸地区最典型而得名。

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地中海沿海最为典型的原因是地中海气候的成因是由西风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形成的,在地中海地区,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地中海水温相比陆地低从而形成高压,加大了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势力,冬季地中海的水温又相对较高,形成低压,吸引西风,又使西风的势力大大加强.问答题:1.第四纪冰川作用对亚欧大陆地理环境的影响。

亚欧大陆演化的基本特点影响1、对地貌的影响:冰川对于它所覆盖地区的地形起着很大的改造作用。

在距冰川中心较近的地区以侵蚀作用占优势,形成峡湾、槽谷、羊背石等冰蚀地貌,距冰川中心较远的地区则以堆积作用为主,在那些地方散布着终磧丘、鼓丘、蛇形丘、冰磧阜等冰磧-冰水地貌。

北欧以冰蚀地貌为主,也有冰磧-冰水地貌,东欧和中欧基本上是冰磧-冰水地貌。

河流改变流向,河湖串联;冰盖区外的黄土堆积。

2、海面升降3、海陆变迁4、海岸阶地5、对生物分布的影响6、对动植物的灭绝演变特点欧洲大陆的形成是以前寒武纪古陆块为核心,通过不同地质时期与相邻陆块结合、分离的漫长过程,伴随多次地壳构造运动,古陆块外围相继形成加里东、海西、乌拉尔、阿尔卑斯等褶皱带,逐步地奠定了大陆的构造基础。

亚洲和欧洲陆地相连,形成全球最大的陆块---- 亚欧大陆。

在地质构造上亚欧大陆原来并不是一个整体构造的陆块。

早在二叠纪乌拉尔洋的最终闭合使俄罗斯地台与西伯利亚地台镶接,其间形成南北走向的乌拉尔褶皱带,从此欧亚大陆连为一体。

(演变特点这个的答案不确定)2.比较东欧平原和西西伯利亚平原的地形特征西西贝利亚平原:总体特征是地域辽阔,地势低平,切割微弱,沼泽广布。

北部沿海:海成阶状平原,有沙丘。

70°- 57 ° N:冰磧平原,波状起伏。

57 ° N以南:冰水-水流沉积平原,广阔平坦,沼泽化,河流切割较破碎。

最南部:侵蚀-堆积平原,丘地及丘陵。

东欧平原:又称“俄罗斯平原”,前寒武纪褶皱基底,地形波状起伏北半部冰川地貌发育,南半部侵蚀地貌为主,里海低地干燥侵蚀微弱3.比较阿拉伯台地、德干高原、中印半岛中部高原的地形特征阿拉伯台地:本台地是一个古老地块。

寒武纪以来,这里几乎没有受到褶皱变动,因此在古地质时代所形成的沉积岩层都能保持平整,仅具有近于水平的单斜构造。

边缘部分多陡峭的断崖。

德干高原:本高原为印度半岛的主体,也是一古老地块,久经侵蚀,地势西高东低,平均海拔约600m西高止山构成高原西部边缘,海拔约有1000- 1500m 东高止山构成高原东部边缘,高度约有500—600m中印度半岛中部高原:高原海拔约1500m高原上岩溶地貌发育,同时由于它距第三纪褶皱带很近,多受断层作用影响高原被南北纵行河流切割为几部分,在湄公河以东与红河之间为老挝高原,平均高度1200m湄公河与萨尔温江之高原,由于接近新褶皱山地,在新地质年代有隆起,萨尔温江深蚀下切,造成深约1000m 的大纵谷。

4.说明欧洲地中海对地中海气候形成的作用。

由于地中海面积相当大,冬季时海面上的气温比周围陆面上的气温高,结果导致在本区低空形成一个局部性低压。

它一面对大西洋的极锋气旋具有摄引作用,同时也促使性质不同的气团在此相遇形成锋面(地中海锋),因此地中海地区的冬季以温和多雨为其特征。

同时,较高的地中海水温也使沿岸地区更加温和。

夏季则相反,地中海上的气温比周围大陆低,气压比较高,对亚速尔高压起加强作用。

这样就使地中海地区的夏天具有稳定的晴燥天气。

5.亚欧大陆西部有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为什么?1.欧洲的纬度位置决定了它以温带气候为主。

而它以南欧为底边的略呈三角形的水平轮廓,缩小了寒冷的北冰洋影响的围,因而大大增加了温带气候所占面积的比重。

中纬度在行星风系上属于西风带,因此偏西风是欧洲大部分地区的盛行风。

同时,欧洲位于大陆西岸,面对大西洋,背靠亚欧大陆腹地,这就决定了大西洋在欧洲气候形成中的重要作用,为欧洲气候的海洋性奠定了基础。

北大西洋暖流对欧洲气候有显著影响且三角形的大陆水平轮廓大大加强了北大西洋暖流的作用,使西北欧沿海地区成为世界同纬度冬季最温和的地区。

总之,欧洲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它的地形结构为欧洲气候的海洋性创造了前提条件,而洋流、水平轮廓等因素,又促进和加深了海洋对欧洲气候的影响。

因此,欧洲不但拥有世界各大洲中分布面积最大的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2.其形成与冬夏气压形势变化和风带的南北移动有关。

地中海地区所处的纬度位置,在大气环流系统中正好属于过渡地带。

它的北面是西风带,南面是信风带。

夏季副热带高压带北移,地中海地区在亚速尔高压控制下,天气晴燥少雨。

冬季副热带高压带南移,亚速尔高压退缩到大西洋上,地中海地区受西风的影响,气旋活动频繁,降水较多,气候温和6.亚欧大陆东部有典型的季风气候,为什么?纬度位置位于35—55°之间是是季风气候形成的根本原因世界最大的陆块,面临世界最大的海洋,这种海陆分布引起的热力差异以及行星风带的季节移动,是季风气候典型的重要原因7.说明北大西洋暖流对欧洲气候的影响。

北大西洋暖流对欧洲气候有显著影响。

它常常被人们喻为是欧洲的重要“热源”,它使欧洲西部的冬季气温远远高于同纬度的平均温。

三角形的大陆水平轮廓大大加强了北大西洋暖流的作用,它使北大西洋暖流沿着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海岸远远伸向东北,使远在北极圈以北的巴伦支海西南部终年不结冰,使西北欧沿海地区成为世界同纬度冬季最温和的地区8.比较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

东亚季风:冬季吹西北风夏季吹东南风,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冬季风势强于夏季风,雨量集中在夏季。

冬季风盛行时,东亚地区的气候特征为低温、干燥、少雨;夏季风盛行时则为高温、湿润多雨南亚季风:冬季吹东北风,夏季吹西南风,成因:主要是行星风带的季节移动引起的但季风盛行时南亚地区的气候特征为温暖、干燥;夏季风盛行时为炎热湿润。

9.比较印度半岛热带季风和中南半岛热带季风的差异性。

印度半岛全年气候暖热,冬季较暖和,最冷月均温一般在18C以上。

夏季十分炎热,最热月均温一般在28C以上,尤其是陆达30〜34C,而且热季较长。

达6〜8个月之久。

气温年较差较小,。

年降水量相对其他热带季风地区较少,特别是陆,一般在1000毫米左右,甚至在600毫米以下只有西高止山和东北部山地西坡较多,可超过3000毫米以上。

如东北部乞拉朋齐年降水量竟多达10.824 毫米,成为世界“雨极”之一。

但季节分配不均,每年6月至10月为雨季,约占年降水量80%^上。

雨季来得迟,一般始于6月,且具有爆发性特点,如孟买5月降水量只有17.8毫米,至6月降水量就猛增到458毫米。

雨季退得慢,一般在10月。

每年11月至翌年5月为旱季,约占年降水量10%^下。

一年中形成十分明显的旱季和雨季,且旱季时间比雨季长,自然植被以热带季雨林和灌丛、热带草原、热带旱生植物和灌丛等为主,分布于印度半岛陆,占地面积广。

而热带雨林主要集中于西高止山和东部山地西坡,占地面积较狭小,体现了印度半岛大部地区气候以干燥性和半干燥性为主。

中南半岛气候特点介于上述两者之间。

冬季气候较凉,特别是北部,最冷月均温在18C以下。

夏季较炎热,最热月均温在28〜30C之间。

气温年较差相对较大,特别是北部,可超过15C ;年降水量大部地区相对较少,一般在1000 毫米以上,少数地区则较多,有的可达2000毫米以上,如阿拉干山脉的西坡。

季节分配不均,每年5月至9月为雨季,占年降水量50鸠上,11月至翌年4 月为旱季,约占年降水量20%以下。

但长山山脉东西两部有明显的不同:西部降水季节分配近似印度半岛,干湿两季较明显,而东部降水季节分配同菲律宾群岛相似,干湿两季不那么典型。

自然植被东部陆地区以热带季雨林和灌丛、热带草原为主,占地面积较大,沿海以热带雨林、热带常绿半落叶林和灌丛为主,占地面积较小,体现了中南半岛大部地区气候以半干燥和半湿润性的过渡性气候为主。

10.亚欧大陆河网的基本特征。

(部分代表性河流水文特征:莱茵河、多瑙河、伏尔加河、恒河)亚欧大陆河网的基本特征(1)水系结构呈辐射状:亚洲陆地辽阔,许多远离海洋,长河众多,湖群散布,主要受地貌结构制约,水系呈不匀称辐射状。

(2)流流域广大: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

(3)河网密度大:欧洲平原面积辽阔,气候比较湿润,因此发育了比较稠密的河网。

(4)水量丰富:河水流量的多少直接决定于径流深的大小。

(5)通航里程长:欧洲由于平原面积广大,地势大部低平,水流缓慢,再加上水量丰富,使得许多河流的通航里程都很长。

莱茵河的水文特征(1)莱茵河流域降水丰沛,河流常年水满。

(2)流速较缓慢、平均(3)流量春夏为汛期,季节变化明显,6-7月为高峰(4)水温随气温变化(5)大部分流域无冰期(6)河流含沙量少多瑙河的水文特征(1)多瑙远流长,水量丰富(2)以冰川融水为主要补给来源,汛期发生在春末和夏季(3)水流平缓(4)河水不完全结冰(5)河流含沙量少(1)河网发达,水量丰富(2)含沙量少(3)补给来源主要伏尔加河的水文特征是春季的融雪,汛期出现在春季,春季径流在全年的比重愈往下游愈大。

(4)上游封冻期较长,中下游较短。

恒河的水文特征(1)水量丰富(2)穿过山地峡谷流入平原后,落差小,水势平稳(3)含沙量较多(4)大部分是夏季季风降水补给,因此汛期在夏季(5)无封冻期二.非洲名词解释:东非大裂谷位于非洲东部,南起赞比西河口,纵贯东非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全长约7000km约等于赤道的六分之一,被称为“地球表面最大的伤疤”裂谷带一般宽几十千米到300千米,深达1000-2000m,形成一系列的谷地和湖泊,其中阿萨勒湖的湖面在海平面下156m为非洲陆地最低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