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课改下的教师备课

新课改下的教师备课

新课改下的教师备课安阳县吕村镇第二初级中学:马长海新课改下的教师备课安阳县吕村镇第二初级中学:马长海备课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凡有几年教学经历者都能从备教材、备学生、备目标、备过程、备教法等方面说个子丑寅卯。

但在新课程理念下,随着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备课不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诠释、教学过程的简单安排、教学方法的简单展示,它的性质、功能、方法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它要求教师从新课程理念出发,在落实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上下功夫,在落实每一个学生自主学习上下功夫,在落实学生合作学习上下功夫,在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下功夫,在防止学生学习活动流于形式、切实提高课堂效益上下功夫。

因此备课已升华为教师教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

一、新课改前后备课的区别(一)从备课着眼点看以往的备课关注的是“课”,教师为如何讲而做准备;而现在关注的则是“学”,探究的是“以学定教”,展示的是教师如何使学生处于最佳的“学”的状态。

(二)从发挥教师的作用上看以往的备课,教师只是在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教学大纲,教师变成了教科书的“传声筒”,因此,教师的个性,教学的创造性很难体现;而现在则要求教师不仅是课程的执行者,而且应成为课程的开发者,要求教师必须把自己融于教学之中,进行创造性的活动,从整体着眼,为促进学生的发展而努力。

(三)从关注学生方面来看以往的备课往往是“目中无人”。

而现在则“以人为本”,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天地,既关注“意料之中”的事情,即展示学生的学习个性和各种能力与习惯的培养过程,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创造机会和环境,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又尽量预想出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意料之外”的事情,注重教学资源的生成。

二、新课改下备课的目标方向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工作的重心要前移到设计“导学”上,而不是“讲学”上,由“研教”走向“研学”。

1、“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制定全面的学习目标。

2、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为学生找准真实的学习起点。

3、挖掘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和信息。

4、客观分析学习内容,为学生设计多样的学习方式。

三、新课改备课研究的六个重点(1)教材研究。

教材研究要做到“五个吃透,五个把握”。

一吃透内容,把握知识点,解决知识整体性问题。

二吃透育人因素,把握教学的知识能力,情感目标,突出多维度的教学目标:a、教养性目标:“上完一节课,教给了学生什么?”b、教育性目标:“通过这节课,向学生渗透了什么?”c、发展性目标:“假如学生把这一节课的知识忘记了,还剩下什么?”解决全面育人的问题。

三吃透编写意图,重组加工教学内容,把握重点、难点、训练点,解决知识结构问题。

四吃透分层学习要求,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密度,解决因材施教,“差异教育”问题。

五吃透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停靠点,把握能力的生长点、思维的激发点,解决学生思考、参与、探究的问题。

(2)学情分析。

备课应结合前一单元过关检测情况,分析所教班级学生现状,了解学生的学习意向,体察学生的学习情绪,诊断学生的学习障碍,从而商定有效的、切实可行的教学对策,以便“对症下药”。

(3)问题预测。

按照课标要求,针对教材内容,预测学生在学习该单元内容时有可能遇到的问题、重点、难点、考点、易错点、易混点。

(4)教法设计。

教法选择应符合授课内容和学生实际,切合教师自身特点,要有突出重点、化解难点、解决疑点的方法,要体现“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体验为红线,思维为主攻”。

(5)学法指导。

要有具体的学法指导内容,能帮助学生掌握学习规律,高效学习,养成习惯,授人以渔。

(6)教学手段。

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恰当实用的教学手段,以增大课堂容量,增强直观性,改善视听效果,提高教学效率。

创造条件自制教具和课件,让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课堂。

四、新课程理念下的备课与教案(一)对备课、教案的科学认识教案,绝不是简单的教学重点、难点等教学内容的罗列,也不仅仅是教师授课知识的备忘录;而是教师在授课前针对教与学的情况、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确保课堂教学顺利实施而制定的具体行动计划。

教案是为教学活动而设计的,新课程下的教学,是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学生为主体的有目的、有计划的高效学习活动。

它有四个要义:1、新课程下,教学是涉及教师与学生多边的活动过程,要求教案既要有教师教的方面,又要有学生学的方面。

也就是说,既要设计教,又要设计学。

某些地方已经变教案为学案。

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学案对学生的知识学习、技能提高更有效果、课堂更有效率。

2、教学是一种学习活动(活动主体当然是学生),本质上是学而不是教,所以要关注学习活动的组织,要重视学生活动的设计。

教的设计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开展学,以前那种只设计教(教师活动)的教案是不行的。

新的教案应是设计更多的学生活动调动、激发学生。

3、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组织指导作用,因此教案必须遵循特定的教学规律来设计。

教师应以优秀编剧和导演的身份去设计教案,让一堂课精彩地完成教学任务。

4、教师的组织活动有多种手段,包括讲解、指导、辅导、演示、评价等,因此,教案的设计也要针对各种教学手段安排活动内容。

新课标下应以教师指导为主、讲解为辅。

因此,备课是教师学习的过程,备课是教师思考的过程,备课是教师互动的过程,备课是教师成长的过程。

(二)新课改备课内容分类新授课备课练习课备课复习课备课检测课备课(六有:检测目标,检测重点,检测方法,检测时间,检测成绩,检测反思)活动课备课:信息交流课、实践活动课新授课备课、练习课备课重点备基础知识概念、学习方法、技能训练;复习课备课、检测课备课重点备错点、备数学思想、备综合能力。

(三)备课的具体要求教师备课,应吃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立足于学生的自主学习,突出其中的学案设计。

在备课时,教师要设身处地,把自己摆在学生的位置上,多问几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

备课的基本精神就是备活课、课备活、活备课。

备课的基本标准就是数量达标,格式完整,提前一周,详略得当,注重预设。

1、心中有课标《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和目标对课程与教学具有指导作用,所规定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是每个学生在该阶段应当达到的基本要求。

教师是教学方案的开发者,即“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

在熟知的基础上,教师可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教育教学经验,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理解,不断超越课标,使课标精神内化为自己精神的一部分。

2、脑中有教材过去把“教材”叫做“课本”。

“课本,课本,上课之本”;现在称之为“教材”。

“教材,教材,教学的素材”“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因此,教师要从深度和广度上去挖掘教材。

(1)通览全局,整体把握。

从整体上了解教材分布体系,了解本册教材目标、教学内容的地位与作用,了解单元目标、教学内容的地位与作用,了解课时目标、课时内容的地位与作用。

明确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关系,把握每部分的地位和作用,然后将这些通过分析、理解和消化,内化为教师自己心中的知识点。

在此基础上,弄清重点、难点和关键点(这三者都需要从教材内容的联系中去把握)。

(2)酌取精要,以小见大。

教师既要有把教材变厚的本领,又要把教材变薄的本领。

教材需要教师去调整、去丰富、去完善,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现实、有意义和富有挑战性。

我们不在于教材取材的多少、大小,而在于独特的设计,使学生在其引领下,见识一个生机盎然的世界。

要做到“以小见大”必须遵循教学规律,使学生产生超出教材之外的远思逸致,需要师生共译“文化密码”,使师生心灵在与教材的对话中得到滋养。

3、眼中有学生学生是教学工作的落脚点,也是教学设计的服务对象。

教师要进行富有成效的教学设计,就必须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了解学生喜欢的听课方式以及感兴趣的学习内容。

(1)备课时要了解学生需要的现代课堂①课堂上最快乐的事----交往。

交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彰显,创造性的解放。

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精神的享受。

课堂是学生生活的一个空间,如果课堂教学成为生命体的自主交往活动,那么学习将是学生最乐意去做的事。

②课堂上最感兴趣的内容----新奇而富有挑战。

人生来就有一种探究的本能,猎奇是学生的天性,只有那些处于“最近发展区”的,经过跳跃就可以摘到的“桃子”,学生才有摘取的兴趣。

③课堂上最喜欢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

“老师讲,学生听”的方式不受学生的欢迎,学生渴望“自由”,乐于用各自不同的方式解决自己想要解决的问题。

课堂教学设计应该面向学生、适应学生,给学生足够的空间。

因为课堂是学生的,学生的需要才是真正的需要。

(2)备课中要渗透的三种学生观①要善待学生。

备课计划中不能“只见教材,不见学生”,学生的差异及多样是一种可贵的教学资源。

②要尊重学生。

学生的个性品质丰富多样,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品质,用欣赏的目光看待每一个学生。

③要调动学生的能动性。

教学设计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创造性地运用教材设计教学。

学习最终是学生自己的事。

教师应为学生打开一扇窗,而不是挖好一口井。

(3)备课中要客观分析学生的现状①分析学生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兴趣点、最近发展区、思维方式以及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②备学生对教学方法的反应。

③备学生动态变化。

④备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4、手中有方法备课中的教法是指教师要借助自己的知识、经验、教学技能、组织教材、提供素材、组织学习。

备课中的学法指导指的是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获得在具体的学习环境中选择和运用恰当学习方法进行有效学习的能力。

备教法学法需注意三点: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反映知识的应用过程;呈现内容的素材应贴近学生现实。

(四)新课程理念下教案的撰写1、如何填写表头(1)授课题目:即本节课的课题(2)授课时间:按教学进度所规定的时间(3)授课类型:本节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习作指导课、检测课、讲评课、活动课等。

(4)教学目标:根据课标与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来确定一节课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包括三方面:一是基础知识和技能应达到的程度;二是有关学生思维能力方面的培养;三是对有关思想的渗透。

(5)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课标和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来确定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6)学情分析:根据学生认识水平,分析学生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分析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情况。

(7)教学方法:教师授课、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手段。

(8)教具、学具的准备:本节所用的如:卡片、小黑板、投影、投影片、录音机、实物等等。

2、教案八大要求(1)教学目标要全面具体(2)教学重点要抓得准确(3)用具准备要美观实用(4)教学理念要与时俱进(5)教学过程要突出活动(6)练习设计要务实灵活(7)板书设计要美观助学(8)教学反思要利于成长4、如何设计教学过程(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程序是教师具体施教的步骤,是教师教学设计的体现与教学思想的展示过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