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变法习题讲解
材料三更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实际:官僚机构臃肿,百姓贫苦, 辽和西夏的威胁,农民起义不断发生。
北宋中期发生了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的庆历新政和以理财为中心的王 安石变法。
• (P89)材料一 以诗赋记诵求天下之士,而无学校养成之法; 以科名资历叙朝廷之位,而无官司课试之方。 ——王安石《本朝百年无事札子》
“我想辞职不干了!”
“干还是要干,但不能好好干!”
图二:“保甲法纯粹是催命法。” “我们只有一个儿子呀!”
“王丞相实行保甲法,你儿子要当兵!”
(1)图1和图2分别反映了什么问题?
(2)王安石为人正直,心系天下,但其变法却不甚得民心,最终也以失 败而告终,你认为哪些因素导致了这一结果?
(1)图1反映了变法遭到大地主大官僚的反对,有些反对变法的人混入 变法队伍,出现了用人失当的问题; 图2反映了新法的某些措施如保甲法,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 材料一 真宗咸平四年,有司言减天下冗吏十九万五千余 人。所减者如此,未减者可知也……刘晏(唐朝人)以一千 二百万贯供中原之兵而有余,今以三千六百万贯供川陕一 军而不足。
——赵翼《廿二史札记》
(1)根据材料一所述,你认为它反映了哪个朝代的什么问题?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1)问题:北宋中期财政危机十分严重。 原因:一是政府不断扩充军队,增设官吏,使军费和官俸
• (P27)庆历新政夭折的主要原因是( ) A.改革者意志不够坚定 B.宋仁宗的动摇 C.大地主大官僚的反对 D.宋仁宗用人不当
• 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变法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根本目的:克服危机,维护统治。
• (P29)宋神宗即位后,王安石在谈到变法设想时认为北宋 国家贫困的症结在于( ) A.开支过多
• (P88)北宋统治者认为“富室田连阡陌,为国守财尔!缓 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 物”。这表明北宋政府( )
A.大力抑制土地兼并
B.准备搜刮百姓以抗辽
C.纵容土地兼并以便筹集军费
D.减轻人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的特权
• 庆历新政以整顿吏治为中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依照政绩和资历提拔官员 B.取消“恩荫”制度,防止权贵垄断官位 C.改革贡举制度,令州县立学 D.慎选地方官吏,通过考试统一录取
王安石变法习题讲解
• (P26)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岳阳 楼记》中的名句,范仲淹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表 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背景:范仲淹的庆历新政改革,触动了朝廷中保守派的利 益,被罢黜参知政事的职务,贬放邓州的背景下创作的。
情怀:体现了范仲淹忧国忧民的情思,表达了其以天下为 己任的情怀。
(2)因素:重视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但是忽视了减轻人民负担;变法 触动了大地主大官僚、大商人的利益,阻力很大;变法过程中用人失察, 出现了危害老百姓利益的事情。
(1)材料一反映了王安石变法的哪项法令?结合所学知 识,说明该法实施的目的。
法令:方田均税法
目的:均摊赋税;增加财政收入;抑制土地兼并
• 材料二 应将王安石变法置于唐宋变革的历史契机中考察。北宋处在中 古田制瓦解,契约租佃经济确立的社会转型时期,经济制度、政治制度、 思想观念和文化理念等都有所改变……改革的成败得失,绝非改革者的 执拗性格使然,也不能单从集团斗争上去寻找原因,必须深入到表面冲 突下的时代潜流中去探究。
(2)教育思想:注重实用。 措施:改革科举考试内容,废除诗赋取士,注重经义策论。
• (P90)下列关于王安石变法的作用表述最正确的是( ) A.挽救了北宋统治危机 B.解除了辽和西夏的威胁 C.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面 D.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解除了财政危机
• 阅读漫画,完成下列要求。
图一:“打着新法旗号反新法,让它变味。”
开支越来越大;二是北宋给辽和西夏大量银两和布帛。
·材料二 夷狄者,皮肤之患尚可治;盗贼者,腹心之疾深可忧。
——《续资治通鉴长编》
• 材料三 官壅于下,民困于外,夷狄骄盛,寇盗横炽,不可不更
张以救之。
——范仲淹《答手诏条陈十事》
(2)结合材料一反映的问题,比较材料二和材料三,你认为哪个更 全面地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实际?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统治者是 怎样“更张以救之”的。
——摘自李华瑞《王安石变法研究史》
(2)材料二中的“社会转型”在经济上有何表现?结合所学知识,简
析王安石改革成败得失必须“深入到表面冲突下的时代潜流中去探究”。
(2)表现:旧田制瓦解,租佃经济确立。 简析:宋朝建国以来遗留的弊端延续到北宋中期,各种社会矛盾尖锐;王 安石试图扭转积贫积弱局面,契合时代要求;王安石大胆改革,在一定程 度上促进了北宋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治军事实力的强大,在中国历史发展 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 材料二 苟不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则不教也;苟可以为天下 国家之用者,则无不在于学。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官言事书》
(1)据材料一,概括说明当时北宋在人才选用上存在哪些弊端。 (2)材料二体现了王安石怎样的教育思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 王安石是如何改革科举考试的?
(1)弊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人才选拔重诗赋记诵,官吏任用重科名资历。
B.土地兼并 C.水利不兴 D.生产过少
• 材料一 自祖宗承五代之乱……而又田制不立,田亩转 易、丁口隐漏、兼并伪冒者未尝考按,故赋入之利视古 为薄……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 六十步,为一方……方量毕,以地及色,参定肥瘠,而 分五等,以定税则。
——摘自马端临《文献通考》卷四《田赋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