烘炉
5.1 范围
本烘炉手册是针对废轮胎裂解设备中所使用的热风炉烘炉而编制的。
热风炉本体安装到位,应立即检查热风炉的内衬耐火材料。
衬里表面应平整,密实,无蜂窝,麻面等缺陷且无贯穿性网状裂纹,防止在吊装过程中由于吊装方式的缺陷对耐火材料有损伤。
如果检查过程中发现有贯穿性网状裂纹应按照《耐火、保温衬里材料及施工技术要求》中的修补、养护方案进行返修。
检查完成确认耐火材料合格后,应将热风炉本体上的燃烧器安装口,惰性气体入口,惰性气体出口及人孔打开,进行通风直至热风炉烘炉开始,防止烘炉前耐火材料表面在密闭情况下由于水份发涨脱落。
注:运输、安装过程中,应保证无水、无杂物进入热风炉本体内,防止将耐火材料损坏。
热风炉在耐火材料浇筑后,在正式投运前要进行烘炉处理,以清除表面水分和结晶水。
烘炉采用间断性、温度阶梯式。
烘炉程序应严格按照烘炉曲线,避免受热不均匀造成炉壁产生贯穿性网状裂纹或其它影响今后运行的缺陷。
烘炉过程和参数需要每隔15min记录一次,烘炉过程中需要密切监视,以取得最佳的烘炉效果。
5.2热风炉烘炉准备工作
5.2.1热风炉已按照《热风炉设计、运输、安装、运行及维护说明书》安装完毕。
5.2.2将燃料气烧嘴枪体及安装盘组件从燃烧器上拆除。
与之相连接的各金属软管、工艺管道也拆除断开。
5.2.3.将热风炉内炉体与外夹套之间的所有通道(包括燃烧器内外烧嘴砖之间的环隙、内炉体与外夹套之间的环隙、内炉体上各冷风分布管口、热风炉测温测压管口与内炉体之间的环隙)全部用耐火纤维堵牢封闭,防止热风从外夹套中旁通溢出损失热量。
烘炉完成后再拆除还原。
5.2.4.将热风炉的惰性气体循环风进口用临时堵板隔断,并进行100mm厚的临时保温。
5.2.5.在热风炉烟气放散口临时堵板上接装DN300mm临时管道,作为烘炉烟气的出路,管道接至安全地方放空。
整条临时管线需要采用100mm厚保温。
在临时管线上操作方便的地方用钢板制作一个手工插板用来调节烘炉温度,加温时插板开启,保温时插板关闭
5.2.6.在热风炉的出口DN300mm临时管道上(靠近热风炉)及炉体温度计接口上安装量程0~400℃的双金属温度计,以检测热风炉出口烟气温度并作为控制烘炉温度的依据。
5.2.7.烘炉机所有仪表、管道、阀门、配用的燃烧风机安装完,调试合格并可正常投用。
5.2.8.从烘炉机出口接DN300管道至燃烧器外筒体中,管道与燃烧器外筒体之间用耐火纤维堵牢封闭。
5.2.9.烘炉区域10m范围内设置警戒线并挂禁止闲杂人员入内的警报牌,将所有管线上的阀门做上禁止随意开启或闭合的标记。
5.2.10.设置烘炉操作总指挥,所有烘炉操作员、巡视员需经过必要的培训,现场设专职安全员。
5.2.11.由于烘炉时间较长,需做好充分准备,规定烘炉开始时间,烘炉期间所用燃料充足以确保连续供应烘炉。
5.3.热风炉烘炉
5.3.1.烘炉前系统检查
υ确认热风炉内炉体与外夹套之间的所有通道已封闭,热风炉出口至磨煤机管道已封闭,烘炉机热烟气只能从DN300mm临时管道上畅通排出。
υ确认所有温度仪表指示正确。
确认烘炉机可正常投用。
υ
υ确认DN300mm临时管道上手工插板可灵活操作。
确认烘炉燃料充足到位。
υ
υ确认设置必要的安全措施和安全警示。
确认现场安全区域内没有施工工作和闲杂人等。
υ
υ确认烘炉人员已到位,烘炉曲线已绘制,记录表已准备。
5.3.2.烘炉机点火。
5.3.3. 如烘炉机熄灭,应迅速关闭烘炉机燃料阀门,用烘炉机燃烧风机对热风炉炉膛进行吹扫置环,然后重新按程序点火。
当一次点火失败后,必须重新进行管线和热风炉炉膛吹扫程序后才能进行二次点火。
决不允许连续点火,以免引起爆炸。
5.4 升温
5.4.1. 热风炉的升温应严格按照烘炉曲线进行,并进行详细记录。
5.4.5. 在烘炉升温过程中要严防升温过快或超温,保证炉温平稳上升,要根据炉膛温度和热风炉烟气出口温度调节烘炉机负荷及DN300mm临时管道上手工插板。
5.4.
6. 控制热风炉烟气出口温度升至110℃左右时(炉膛内温度作为参考温度),进入第一恒温点,进行48小时恒温。
5.4.7. 110℃左右48小时恒温完成后,进入第二升温状态。
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逐渐手动增加烘炉机燃料投入量,而不减小烘炉机助燃风量。
如投入少量燃料量,升温速度过快,可少量增大助燃风量,以保证10℃/h左右的升温曲线。
5.4.8. 控制热风炉烟气出口温度升至200℃左右时(炉膛内温度作为参考温度),进入第二恒温点,进行48小时恒温。
5.4.9. 200℃左右48小时恒温完成后,进入第三升温状态。
5.4.10. 控制热风炉烟气出口温度升至350℃左右时(炉膛内温度作为参考温度),进入第三恒温点,进行48小时恒温。
5.4.11. 350℃左右48小时恒温完成后,进入降温状态,保持助燃风量不变,缓慢减少燃料投入量,保证10-15℃/h降温速度至120℃。
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逐渐手动减少燃料投入量,而不减小助燃风量。
如减少量燃料量过快,可减少量助燃风量,以保证10-15℃/h左右的降温速度。
5.4.12. 温度降至120℃后,先停止烘炉机燃料供应,烘炉机助燃风量保持在120℃时所须风量继续冷却炉体,待温度降至常温后,关闭烘炉机。
5.4.13. 升温(降温)速度、恒温时间与温度控制必须严格按照烘炉曲线进行。
5.4.14. 升温、恒温、降温过程应严格记录,并绘制实际烘炉曲线。
5.5. 烘炉结束
烘炉结束后,应对炉衬进行全面检查,做好记录。
如有损坏,应分析原因并及时修补。
若烘炉成功,则拆除临时管线、仪表,恢复管道、阀门位置,系统进入下一步调试工作。
.6. 烘炉曲线
注:横坐标为时间(h),纵坐标为烘炉温度。
5.7. 说明
以上操作步骤为指导性建议,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和突发情况灵活处理。
对于燃料的控制,操作员需要摸索炉子的特性,及时调整控制的策略。
建议先进行一个系列的烘炉操作,对于另外的系列,可在总结先进行烘炉的系列经验后,参照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