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劳动力供给
Y1
W5 W4 W3 W2 W1 X
日闲暇小时数 日劳动力供给小时数
工 资 率
SL
W*
A
日劳动力供给小时数
图2.13 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的推导
(二)市场劳动力供给曲线与劳动力供给弹性
1、市场劳动力供给曲线的一般形状
工资率
SL
市场劳动力供给量
图2.14 市场劳动力供给曲线的斜率为负且凸向原点
每日货币 收入(元)
Y1 Y2 Y3 Y4 H1 H2 H3 H4 A1
A2 A3
A4
U1
每日闲暇时间(小时)
图2.3 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与凸性
第三,不同人之间的无差异曲线形状是存在差异的
每 日 货 币 收 入 每 日 货 币 收 入
闲暇偏好者X的 无差异曲线
货币收入偏好者Y 的无差异曲线
3、工作-闲暇决策
每日货币收 入(元) 160 E 80 40 B C U2 0 16 4 12 8 8 12 16 0 每日闲暇小时数(H) U1
U0
4
每日工作小时数(L)
图2.7 工作-闲暇决策
从图2.7中我们不难看出,当我们把一位劳 动者的无差异曲线与这条预算约束线合并 在一张图上时,我们可以看到三种无差异 曲线:第一种是与预算约束线相切的无差 异曲线(U0),第二种是高于预算约束线的 无差异曲线(用U1来代表),第三种是低于 预算约束线的无差异曲线(用U2来代表)。 但劳动者的最终工作-闲暇决策点却是无差 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相切的那一点,即图 中的B点。
1、无差异曲线
每日货币 收入(元)
Y1
A
B U1 U2
Y2
8
每日闲暇时间(小时)
图2.2 同一位劳动者的两条无差异曲线
从无差异曲线的图形中我们便可以看 出,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第一,每一个人都会有无数条无差异 曲线,它们彼此相互平行,并且越远 离原点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效用水 平也越高。
每日货币 收入(元) 160 A
80
B
40
C
D 0 16 4 12 8 8 12 4 16 0 每日闲暇小时数(H) 每日工作小时数(L)
图2.6 预算约束线
在工资率一定的情况下,将一位劳动者可 能达到或实现的各种可能的闲暇时间和货 币收入组合联结起来,便构成了一条预算 约束线。预算约束线斜率的绝对值即为市 场工资率,它表示增加一个小时的工作时 间所能够带来的货币收入增量。此外,预 算约束线实际上构成了劳动者在工作时间 决策时所面临的资源边界,位于这条预算 约束线外侧或右上方的任何一种闲暇和货 币收入组合都是不可能实现的。
1、收入效应
经济理论认为,如果一个人的收入增加, 但是市场工资率却保持不变(偏好在短期 内也是不变的),则他对闲暇时间的需求 将会增加。相反,如果其收入下降,而市 场工资率保持不变,则他的闲暇时间需求 会下降,从而导致工时数量存在上升的趋 势。经济学将这种在工资率保持不变的情 况下,由于收入变化所导致的对闲暇时间 (或工作时间)的需求变化称为收入效应 (income effect)。
每日货币收入 (元)
192
N
M 128 72 64 H G U2 U1
F
0 16 4 12 8 8 10 12 6
4
16 0
每日闲暇小时数(H) 每日工作小时数(L)
图2.10 工资率上升: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
三、劳动力供给曲线与劳动力供给弹性
(一)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的推导
日 Y5 货 币 Y 4 收 入 Y3 Y2
不过,我们在图2.7中所举的例子只是描绘 了具有一种偏好的劳动者所做的工作-闲暇 决策的情况,由于不同的劳动者可能会有 不同的偏好,因此,即使是在面对相同的 预算约束线的情况下,不同劳动者的无差 异曲线与这条预算约束线的切点也会有所 不同。如图2.8所示 :
每日货币 收入(元) 160
UX
UY
80 40
B C
UZ
F
0
16
4
12
8
8
12 4
16
0
每日闲暇小时数(H) 每日工作小时数(L)
图2.8 不同偏好者的工作-闲暇决策
在相同工资率水平下,不同偏好的劳动者的理想劳动力 供给时间是不同的,所以统一规定每天工作8个小时的 工时制度就不一定符合所有劳动者的意愿,比如,对于 每天愿意工作5小时的劳动者来说,在8小时工时制度下, 他们就只能选择要么不工作,要么就必须每天工作8个 小时。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就没有机会实现个人效用最 大化了。然而,要想让同一位雇主能够为员工提供多种 不同的日工时制度选择,不仅管理成本极高,而且对很 多组织来说也不现实。尽管如此,我们可以看到,一方 面,越来越多的雇主开始在可能的范围内为员工提供相 对灵活的工时制度安排,另一方面,有些雇主已经开始 设计一些不同于传统的8小时工时制的新工时安排,员 工即使不能在同一位雇主那里实现多种工时制度的选择, 他们仍然可以通过选择雇主或者是一些新兴的职业来实 现个人的效用最大化工作时间决策。
(二)无差异曲线、预算约束线与 工作-闲暇决策
在劳动力供给行为分析的简单模型中,劳 动者的时间分配决策或者劳动力供给时间 决策主要取决于两个要素,一是劳动者的 个人偏好,二是劳动者所面临的市场工资 率,其中前者在图形上用无差异曲线来描 述,它体现了劳动力供给决策所受到的主 观约束,后者用预算约束线来描述,它体 现了劳动力供给决策所受到的客观约束。
周工作时间
劳动力质量
二、劳动力供给行为分析的简单模型
从劳动者个人的角度来说,广义的劳动力供给决策 包括两大类:一是是否工作以及如果决定工作,愿 意每周从事多少个小时的工作;二是一旦开始寻找 工作,自己愿意从事何种职业以及到什么地区去就 业。
(一)劳动力供给行为分析:几个基本假设
1.一个人只能将时间用于一种或两种事情上: 工作或者是享受闲暇 2. 一位劳动者如果去从事市场工作,则可以 获得一个不变的小时工资率 3.闲暇和物品或服务的消费都具有边际效用 递减的性质 4.劳动者追求的是效用极大化
H 替代效应 >0 W Y
在现实中可以直接观察到的纯替代效 应的情况是很少的,这方面的一个例 子是1980年美国总统竞选期间一位总 统候选人提出的一项计划.
3、工资率变化与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共同作用
尽管在一些非常特殊的环境下我们可以观察到单 独产生的收入效应或替代效应,或者是在实验室 中创造出单纯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但是,在 通常情况下,这两种效应却是同时出现的,并且 作用方向常常相反。
UX
UY
每日闲暇时间
每日闲暇时间
图2.4 两种不同偏好者的无差异曲线
每日货币 收入(元)
A1 Y1 A2 Y2 A3 UX UY
H1
H3
H2
每日闲暇时间
图2.5 两种不同偏好者的无差异曲线对比
2、预算约束线
我们在前面谈到,每个人的无差异曲线都有很多 条,位于右上方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效用水平 会高于位于左下方的无差异曲线,因此,在没有 其他约束条件限制时,所有的人都希望能够位于 更靠上的无差异曲线上。然而,令人遗憾的是, 人们是不可能随意得到自己想要的效用水平的, 他们对效用水平的主观追求最终还会受到另外一 个客观条件的限制,这就是他们所面临的市场工 资率。这个市场工资率决定了人们只能在一个所 能够支配的资源范围内来追求个人效用的最大化。 在劳动经济学中,工资率的约束作用是通过预算 约束线(budget constraint)体现出来的。
第二章 劳动力供给理论
第一节
劳动力供给的一般原理
第二节
劳动力供给理论的公共政策应用
本章学习要点
劳动力供给行为分析的简单模型 劳动力供给弹性 保留工资与劳动力参与 收入补贴计划与劳动力供给
第一节 劳动力供给的一般原理
一、经济中的劳动力供给总量分析
出生率
死亡率
人口
净人口流入率
劳动力参与率
劳动力数量 可使用劳 动力总量
(三)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及其对工作-闲暇决策的影响
劳动者的工作-闲暇决策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劳动 者个人偏好的变化以及市场工资率的变化都会导 致最佳决策点的变动。此外,劳动者除了劳动报 酬之外的其他收入(非劳动收入)或财富来源的 变化等,也会对劳动者的工作-闲暇决策产生影响。 由于我们假定劳动者的偏好在短期中是稳定的, 所以经济理论重点考察劳动者的非劳动收入(或 财富)和市场工资率两个因素对于劳动力供给决 策所产生的影响。在对这种影响进行分析的过程 中,经济学家们分离出两种重要的效应,即收入 效应和替代效应。
工 资 率 工 资 率
SL
W
*
SL
劳动力供给量
劳动力供给量
图2.15 水平的市场劳动力供 图2.16 垂直的市场劳动力供 给曲线 给曲线
水平形状的劳动力供给曲线反映了这样一个事实, 即在某一工资率W*上,在市场上可以获得无限多 的劳动力供给。 垂直形状的劳动力供给曲线所反映的是这样一种 情况,即无论工资率如何变动,劳动力供给量维 持不变。 两种劳动力供给曲线实际上是一般市场劳动力供 给曲线的两种极端情况,大部分市场劳动力供给 曲线是介于两者之间的,只是相对来说更接近水 平形状,还是更接近垂直形状而已。
由于闲暇时间和工作时间是相对的,而我 们所关注的重点是劳动力供给,所以后面 我们将选择用劳动力供给条件来阐述收入 效应。如果用数学公式来表示,我们可以 将收入效应定义为在工资率保持不变的情 况下,收入变化(ΔY)所引起的工时数量变 化(ΔH):
H 收入效应 0 Y W
每日货币收 入(元) 210 160 M
思考
那么,像彩票中奖以及得到遗产等诸 如此类的非劳动收入在现实中到底是 怎样对当事人的劳动力供给意愿产生 影响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