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104 文化
(2010 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卷)相同或相似的地理环境和历史发展过程,往往形成相同或相似的交化景现.
1.深受中国古代文化影响,崇扬儒家思想的文化圈是
A.南亚文化圈B.伊斯兰文化圈C.太平洋文化圈D.东亚文化圈
【解析】儒家文化圈分布历史文化地理。
【答案】D
2.具有南亚文化圈独特风情的服饰是
A.和服B.纱丽C.阿拉伯长袍D.旗袍
【解析】考查南亚文化圈,如果不清楚沙丽.可采取排除法,和服为东亚日本,阿拉伯长袍,东北满族旗袍.纱丽是印度、孟加拉国、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国妇女的一种传统服装。
【答案】B
3.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下列传统民居各对应的分布地域不正确的是
A.蒙古包——呼伦贝尔草原 B.架空支撑的房屋——青藏高原
C.平顶屋——塔里木盆地 D.白色墙壁的房屋——撒哈拉沙漠
【答案】B
【解析】架空支撑的房屋一般修建在山地或河谷地区,主要是由于山地和河谷地区地表起伏较大、地表水流多,架空支撑可使房屋楼面平坦、干燥。
而青藏高原表面地势平坦,无需修建架空支撑的房屋。
故 B 项说法不正确。
(2008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分析图 1 中天津的文化景观,回答4-5题。
甲-奥运体育场乙-海河上的桥丙-南开大学丁-石油钻井平台
4.由自然条件决定其主要功能的一组文化景观是
A.甲乙B.乙丙C.乙丁D.丙丁
【答案】C
【解析】自然条件决定其主要功能的一组文化景观考虑自然环境,河流上的桥梁和海上钻井平台有自然环境决定的,体育场和大学与自然环境关系不大。
5.在天津的下列产业部门中,能充分合理利用丁图中设施所开采资源的是
A.化学工业B.电力工业C.交通运输业D.汽车工业
【答案】A
【解析】丁图中设施所开采资源的是石油,产业部门中能充分合理利用石油的当然是化学工业。
6.(2008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54-58)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1 分) 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经我国多个地域文化区,其民居、服饰、饮食、风俗等无不体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
⑴黄河发源地所属的地域文化区名称是___文化区,这里的传统服饰是___,它与当地____的气候特点相适应。
⑵黄河中游河段流经的地域文化区在图上的数码是____,这里最有影响的地方戏剧种是_____。
⑶河套平原所属的地域文化区名称是____文化区,这里的传统民居是____,它非
常适合_____生活。
⑷下列各组文化事物中,在黄河流经的地域文化区依次出现的一组是__。
(单项选择) A.酥油茶一“阿以旺”一吊脚楼一蒙古袍一四合院
B.碉房一兰州拉面一马头琴一窑洞—评剧
C.“阿以旺”一吊脚楼—蒙古袍一窑洞-京剧
D.喇嘛寺庙—坎儿井-那达慕节庆—信天游一四合院
⑸以上文化景观连同我国其他地区的文化景观反映了我国自然环境的___和地域文化的_____________。
【答案】⑴青藏高原;掉袖藏袍;昼夜温差大
⑵③;秦腔
⑶内蒙古草原;蒙古包;草原游牧
⑷B
⑸差异性;多样性
【解析】⑴本题组考查了我国黄河流域的文化区的有关知识。
回忆课文,就可知道黄河发源地所属文化区为青藏高原。
这里的掉袖藏袍是适应青臧高原气候的服饰: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年温差小、日温差大。
⑵黄河中的流经的文化副区是黄土高原,考生回忆有关的知识就不难作出回答。
⑶考生只需回忆课本知识即可。
⑷本题采用排除法,黄河流经我国西北、华北地区,而 A 选项、C 选项中的吊脚楼应位于我国南方山区,可以排除,D 选项中的坎儿井在新疆,而黄河不流经新疆,故应选 B.
⑸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必然会孕育出地域文化的多样性。
7.(2007 年高考上海卷地理,59)运用文化环境关系的有关原理,回答问题。
(9分)物质文化直接受环境条件的制约和影响,非物质文化也被环境打上深深的烙印。
填写表格中文化景观所属的文化区名称以及所受地理环境的影响。
【答案】
【解析】本组题以四种不同的文化景观,考查学生对不同地域的文化与地理环境关系等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本题解答的关键是对不同文化景观所属文化区的判断。
达慕大会是中国蒙古族的传统节日盛会;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坎尔井是古代吐鲁番各族劳动群众,
经过长期生产实践创造出来的,可利用地面坡度引地下潜流灌溉农田,坎儿并不因炎热、狂风而使水分大量蒸发。
8.(2005 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江苏卷(新课程))据调查,我国使用手机发短信是从年纪轻、文化程度高的人群逐渐向其他人群扩散的。
这种文化扩散属于(双项选择题) A.等级扩散 B.迁移扩散 C.扩展扩散 D.刺激扩散
【答案】AC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化扩散类型的判别。
题干中“从年纪轻、文化程度高的人群逐渐向其他人群扩散”的含义是按年龄级别和文化层次进行扩散的,属于扩展扩散中的等级扩散。
(2005 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文综天津卷(新课程))读文化扩散类型示意图(图 5),回答 9-10 题
图5
9.下列现象的形成过程,能反映①-②所示文化扩散类型的是
A.原产于中国的大豆,现在南、北美洲种植
B.春秋时期,四夷逐步接受了中原“礼”文化
C.话剧传入天津后,先在南开中学学生中兴起,再流传社会
D.天津津南、蓟县等区县相继建立绿色食品基地
【答案】A
【解析】文化源地在小比例尺地图上常常是一个点或几个点,前者表示单一起源地,后者表示多个起源地。
考古学家在地图上表示世界主要栽培植物和驯化动物起源地的分布状况时,往往将各种作物和驯化动物的起源地绘制成点状。
图中的文化源地就是单一的点,对照答案只有 A 反映的是植物的起源地。
10.③-④所示类型的文化扩散都是
A.以精神文化为内容
B.以人或传媒为载体
C.因综合国力增强而扩大范围
D.因互联网的普及而快捷广泛
【答案】B
【解析】图中③④的文化传播就距离来看都较近,因此可以判断该文化扩散属于扩展扩散,是以人或传媒为载体的。
11.(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文综山西卷(新课程))企业在另一地方设厂的同时,也将企业文化传到该地。
这种现象属于( )
A.传染扩散
B.等级扩散
C.刺激扩散
D.迁移扩散
【答案】D
【解析】迁移扩散是指一种文化事物和现象,以人为载体,从一地长距离地传到另一地的扩散过程,企业文化从一地长距离传到另一地应为迁移扩散,答案为 D。
传染扩散、等级扩散和刺激扩散都属于扩展扩散。
扩展扩散是指一种文化事物或现象由接力似的从一地传往另一地的过程,所以选项 ABC 都不能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