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过关检测(十四)(建议用时:60分钟)一、选择题1.(2020·如皋调研)在希腊神话中,虽然神创造万物,一切却是为了人能在自然界存在与生活,神与人之间还有割舍不断的姻缘关系,繁衍出无比优秀的英雄人物。
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古希腊的()A.民主思想B.理性主义思想C.无神论思想D.人文主义思想解析:选D。
材料“一切却是为了人能在自然界存在与生活,神与人之间还有割舍不断的姻缘关系”说明古希腊的神话中突出人的地位与作用,体现了人文主义色彩,故D项正确。
2.(2020·扬州二模)在古代雅典,曾立法禁止奴隶主杀害奴隶。
奴隶主不能随意卖掉奴隶,在奴隶年老之后还得赡养他们。
在城市的多数行业中,奴隶可以取得与自由人一样的薪水,甚至拥有独立的经济地位。
这反映了当时雅典()A.民主制度趋于完善B.人文精神受到重视C.公民群体日益壮大D.商品经济发展受阻解析:选B。
据材料可知当时雅典保障奴隶的权益,已经有意识地将奴隶同其他财物区别对待,透露出古雅典人已初步具有将奴隶视为“人”的进步意识,反映当时雅典重视人的价值,故选B项。
3.古希腊智者的教育活动以传授修辞术、演讲术和诉讼术为主要内容,注意辩驳论证的技巧,目标在于训练和提高学生的思维方法、表达能力和政治素养。
智者的教育活动()A.适应了政治体制需要B.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C.体现了对真理的追求D.使哲学成为研究人的学问解析:选A。
材料“以传授修辞术、演讲术和诉讼术为主要内容,注意辩驳论证的技巧,目标在于训练和提高学生的思维方法、表达能力和政治素养”,与雅典民主政治相适应,注重演讲,阐述政治主张,故A项正确。
4.普罗塔戈拉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同时又认为“我们不能确定地知道诸神的存在及其本质,不过这并不妨碍我们对神的崇拜”。
这反映了雅典人()A.理性与原始蒙昧并存B.不能完全摆脱宗教的精神束缚C.挑战正统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D.民主政治促成了自我意识的膨胀解析:选A。
根据题目中“人是万物的尺度”得出理性,根据题目中“我们不能确定地知道诸神的存在及其本质,不过这并不妨碍我们对神的崇拜”得出原始蒙昧,故A项正确。
5.苏格拉底认为,只有灵魂或理智才能使人明辨是非。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
据此可知,两位古希腊哲学家都() A.推崇绝对真理B.具有理性精神C.否定神灵存在D.捍卫思想自由解析:选B。
根据材料“苏格拉底认为,只有灵魂或理智才能使人明辨是非。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可知,两位古希腊哲学家都具有理性精神,故选B项。
6.古希腊建筑有三种基本建筑风格(如图),分别体现了男人成熟躯体的阳刚之美、女人成熟躯体的轻柔之美和少女胴体的窈窕之美。
希腊人修建了大量的神庙,但是神庙没有多少宗教意味。
这些建筑风格体现出古希腊()A.人文主义精神底蕴深厚B.女性政治地位得以提高C.男女平等观念深入人心D.宗教已失去社会影响力解析:选A。
材料体现了古希腊的建筑表现了人体之美,说明当时古希腊有着深厚的人文精神的底蕴,故选A项;材料体现的是关注人,不是女性政治地位,排除B项;男女平等的思想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C项;宗教在古希腊仍有重要地位,排除D项。
7.苏格拉底认为:一个人只有真正地认识了自己,才能实现自己的本性,完成自己的使命,成为一个有德性的人。
这说明他()A.强调个体的感受和自由B.研究的重点是社会秩序C.注重人的理性和价值D.主张人的品德高于一切解析:选C。
根据材料“苏格拉底认为:一个人只有真正地认识了自己,才能实现自己的本性,完成自己的使命,成为一个有德性的人”可知,苏格拉底的研究非常注重人的理性和价值,故C项正确。
8.15世纪欧洲思想家关注的焦点是将“思想、形象、感觉或事件”在演讲、书信、诗歌和散文中优雅、雄辩地表达出来。
这一现象有利于推动()A.因信称义的初步形成B.工商业者阶层成长壮大C.人文主义的广泛传播D.教会权威的进一步提升解析:选C。
根据材料“将‘思想、形象、感觉或事件’在演讲、书信、诗歌和散文中优雅、雄辩地表达出来”可知,以演讲、书信、散文等文学形式传播个人的思想、形象、感觉等,这有利于人文主义的传播,故选C项。
9.(2020·淄博模拟)薄伽丘的《十日谈》中有一则故事:一个从小与世隔绝的青年,跟父亲下山进城,路遇一群漂亮姑娘。
青年问父亲这是什么东西,虔诚信教的父亲答道:“她们全都是祸水,叫绿鹅。
”他嘱咐儿子别去看她们。
儿子却说“爸爸,让我带一只绿鹅回家吧”。
清代乾隆年间的袁枚在《子不语》中有一篇“山下的女人是老虎”的故事,与“绿鹅”故事十分相似。
两则故事都()A.体现了思想解放潮流B.提倡男女平等思想C.否定压抑人性的观念D.冲破了传统观念束缚解析:选C。
体现了思想解放潮流的只有薄伽丘的《十日谈》的故事,故A项错误;提倡男女平等思想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故B项错误;这两则故事都强调的是反对压抑人性,故C项正确;冲破了传统观念束缚是近代中西方思想解放运动,故D项错误。
10.(2020·海门期末)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揭露和攻击教会的弊端,提倡将人的价值纳入神学体系中,为人性和生活的价值在宗教中找到相应的地位。
这表明人文主义者()A.主张宗教改革以创立新教派B.积极倡导基督教原始教义C.强调人性与宗教原则的结合D.试图改变物欲横流的社会解析:选C。
根据材料“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为人性和生活的价值在宗教中找到相应的地位”可知,人文主义者强调人性和宗教原则的结合,故选C项。
11.有学者认为,哥白尼的革命意味着把人从宇宙的中心和特权地位上撤换下来,而康德在一定意义上是把人当作偶像崇拜的。
两者()A.对人的地位的认识是对立的B.有利于思想解放运动发展C.促进了近代科学的发展进步D.动摇了中世纪神学的统治解析:选B。
哥白尼的革命改变了传统的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冲击了中世纪的神学世界观,促进了人类思想的解放;康德宣传人的理性,进一步肯定人的地位和作用,也推动了近代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故选B项。
12.(2020·苏州模拟)15世纪,意大利的宗教纪念活动中,教士的游行队伍与俗人一样色彩绚丽,豪华的法衣和铮亮的银圣器与俗人的队伍争奇斗艳,明显地表现出对世俗生活的认同感。
这一现象说明()A.新教在意大利取得主导地位B.教士生活观念受到文艺复兴影响C.罗马天主教会生活奢侈腐化D.宗教生活已被世俗生活完全取代解析:选B。
题干中提及15世纪的宗教纪念活动中,教士认同世俗生活,再结合文艺复兴的影响可知,文艺复兴让社会更多地关注人及世界,故选B项;新教即宗教改革后的不受罗马教皇控制的基督教派,而宗教改革开始于1517年,排除A项;题干中“教士的游行队伍与俗人一样色彩绚丽……明显地表现出对世俗生活的认同感”可知,题干基本上认同教士的行为与观念,排除C项;“宗教生活已被世俗生活完全取代”这句话本身错误,排除D项。
13.宗教改革时期,为抵御新教的攻势,罗马天主教会成立了耶稣会。
该组织主要从事传教和教育,扩大天主教的影响,反对追逐世俗权力;提倡道德自律,注重科学和艺术素养,重视将人教育成有责任感的公民。
耶稣会的这些做法()A.致力于文化教育事业B.着力于天主教世俗化C.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D.引发西欧的思想解放解析:选C。
根据题干中耶稣会的主要职责(如“重视将人教育成有责任感的公民”)可知,这些做法体现了其人文主义的精神,故选C项。
14.16世纪的英国,天主教会及其信条遭到变革,传统宗教机构被大量解散,使得延续数个世纪之久的社会调节剂和润滑剂几近消逝,给城市的社会秩序带来比较大的麻烦。
这说明宗教改革()A.推动了社会秩序的重组B.促进了行政机构的调整C.摧毁了民众的宗教信仰D.阻碍了近代城市的转型解析:选A。
由材料中的“给城市的社会秩序带来比较大的麻烦”可知宗教改革剥夺了天主教会在政治、经济等领域的特权,从而会推动城市社会秩序的重建,故A项正确。
15.有学者认为,16世纪的宗教改革者和18世纪的启蒙思想家虽在哲学世界观上表现迥异,但在世俗生活中却也有着“共同的信仰”。
这里“共同的信仰”的主要含义是() A.反抗权威B.重视法制C.崇尚理性D.相信神灵解析:选A。
宗教改革反对天主教会,启蒙运动反对封建专制,二者均反抗权威,故选A项;启蒙思想家重视法制,与宗教改革者无关,排除B项;启蒙思想家崇尚理性,与宗教改革者无关,排除C项;宗教改革者相信神灵,与启蒙思想家无关,排除D项。
16.(2020·泰州期末)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曾说:“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很可能会变得专横……但是,当有大量的宗教时,大家都能幸福地生活、和睦地相处。
”伏尔泰的这一思想()A.批判了当时英国的专制统治B.强调平等以维护社会稳定C.体现了要求分权制衡的主张D.要求摆脱权威统治的束缚解析:选D。
根据“当有大量的宗教时,大家都能幸福地生活”可知,伏尔泰希望通过增加宗教的数量来打破只有一种宗教时的权威状态,进而摆脱权威统治的束缚,故选D项。
17.(2020·南京调研)“他们(行政官或者国王)仅仅是主权者(人民)的官吏,是以主权者的名义在行使着主权者所托付给他们的权力,而且只要主权者高兴,他们就可以限制、改变和收回这种权力。
”该启蒙思想家主张()A.天赋人权说B.分权制衡说C.社会契约论D.三权分立说解析:选C。
材料“只要主权者高兴,他们就可以限制、改变和收回这种权力”出自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卢梭认为人民主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政府的权力由人民赋予,如果政府实行暴政,侵犯人民的权利,人民有权推翻政府,故C项正确。
18.启蒙运动起源于西方社会对思想自由的新要求,认为人类凭借理性就能完美地了解整个世界。
下列主张或者作品无法体现“理性”精神的有()A.《十日谈》B.社会契约和分权制衡C.《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D.人身自由和思想自由解析:选A。
《十日谈》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主要体现人性、人文主义精神,与材料问题相符,故选A项;社会契约和分权制衡是启蒙思想,体现理性,与问题不符,排除B项;《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是牛顿阐述经典力学的著作,体现了理性精神,与问题不符,排除C项;人身自由和思想自由体现不受约束和权威限制的理性,与问题不符,排除D项。
19.下表为启蒙运动时期欧洲文化水平进步情况表。
A.启蒙思想推动法国基础教育发展B.文化教育进步有助于启蒙运动发展C.欧洲贵族推动法国启蒙思想传播D.出版业是欧洲文化水平进步的动力解析:选B。
从表格可以看出,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中叶,有阅读能力的人的比例和法国妇女的识字率都有极大的提升,年均出版新书和普通人的藏书量大量增加,由此可知这一时期文化教育有了极大的发展,结合史实可知,这说明文化教育的进步有利于启蒙运动的发展,故选B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