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通用版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第19课时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和国共十年对峙课件

通用版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第19课时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和国共十年对峙课件

第19课时 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 和国共十年对峙
目录
contents
1 理知识体系 明课时精要
2 重时空观念 记主要史实
3 研史料实证 通历史解释
4 秉唯物史观 树家国情怀
5 贯通学与考 知能大提升
6
课时检测·过关练
01 理知识体系 明课时精要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五 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 革命面貌焕然一新,国共合作促成国民革命高潮到来。大革命失 败后,中国共产党经过实践和理论的探索,形成了“工农武装割 据”思想,开创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新阶段,为中国找到了一条正 确的革命道路。由于“左”倾错误和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的失 败,红军被迫长征,实行战略转移。长征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长征中的遵义会议成为中国革命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6.西安事变 (1)原因 ①随着日本侵华的加剧,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最主要
矛盾。 ②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③中共中央提出了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的策略方针;国民
党内部分化加剧,张学良、杨虎城接受“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的主张,和红军实行停战。 (2)经过: 1936 年 12 月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
内容
接受共产国际关于国共合作的指示;同意共产党员以 _个__人__身__份__加入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促进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加速了中国革命的步伐, 意义 为_____国__民__大__革做命了准备
三、国民革命运动(1924~1927年)
1.开始——国共合作的实现 (1)原因
从国内、国际形势来看,华盛顿会议后,帝国主义列强共 同侵略中国,扶植各派军阀,又联合干涉和镇压中国革命; 必 “_____打__倒__列__强__,__除__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要 从中国共产党方面来看,二七惨案的教训使中国共产党认 性 识到只有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才能把革命引向胜利
1932年
成立伪满洲国
为转移国际视线,给国民政府施加压力,占领上海 1932年 作为进一步侵略的基地,发动一·二八事变
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 政策问题,是其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4)长征意义 ①粉碎了国民党“围剿”红军、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 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标志着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开始。 ②为中国革命锻炼和保存了一大批骨干。 ③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宣传了自己的政治主张,播下了革 命的火种。 ④长征中红军将士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百折不挠的 革命 英雄主义 精神和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 神财富。
3.对外政策:反苏亲帝 停止对苏贸易,驱逐苏联侨民,宣布与苏
对苏联:敌对 断交
对英美:依附 发起改订新约运动,换取帝国主义的承认 不抵抗政策——攘外必先安内——逐步转向抗
对日本:变化 日
(三)日本局部侵华 1.原因
灭亡中国、称霸西太平洋是日本帝国主义的既定
蓄谋已久 方针。1927年日本在东方会议上确定了“_征__服__ _满__蒙__”的武装侵略方针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早期的斗争实践(1921~1923年)
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条件
阶级条件
中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思想条件
_马__克__思__主__义__的广泛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日 益结合
组织条件
各地共产主义早期组织的建立
外部条件
共产国际的帮助
(2)标志: 1921 年 7 月 23 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
经济危机
_1_9_2_9_~__1_9_3_3_年的经济危机对日本打击特别严重, 日本欲_转__嫁__危__机__
国共内战 国民政府正全力“剿共”,给日本以可乘之机
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陷入经济金融恐慌,忙于 国际社会
解决本国的经济危机,无暇东顾
2.史实
1931年 制造九一八事变,大规模武装侵略中国东北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中国人民指出了解放道路, 外部条件
一批先进分子开始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
导火线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2.经过
时间 中心 主力 方式
口号
特点
第一 阶段
第二 阶段
1919年 5月4日 到6月初
1919年 6月5日 到6月 28日
北京 上海
学__生__ 工__人__
罢课、 游行 示威
工人罢 工、商人 罢市、学 生罢课
(2)实践
①经济建设:努力发展生产,粉碎了国民政府的经济 根据地 封锁,巩固了红色政权
建设 ②政权建设:_1_9_3_1_年冬,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 央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
土地革 命
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开展_土__地_ _革__命__。广大贫苦农民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了
土地,革命积极性空前高涨
时间
1927年8月1日
领导
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 意义 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_人__民__军__队__和武装夺
取政权的开始
2.八七会议
(1)召开: 1927 年 8 月 7 日,汉口。
(2)内容: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开展 土地革命 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决定秋收时发动
(2)标志: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①召开: 1924 年,广州。 ②内容: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接受了中 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确定了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的三大政策。 ③影响: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革命统一战线正式
中国共产党
奋斗目标
用革命军队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 立_无__产__阶__级__专__政___,消灭资本家私有制
中心工作
组织工人阶级,领导_工__人__运__动__
领导机构
成立中央局,选举陈独秀为总书记
(3)意义: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2.早期斗争实践 (1)制定民主革命纲领——中共二大
2.高潮:北伐战争(1926 年 7 月~1927 年 3 月)
群众基础
工农运动蓬勃发展
条件
组织基础
1_9_2_5_年,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
军事条件 成立_黄__埔__军__校__,组建国民革命军,统一了 广东革命根据地
目的
打倒列强、除军阀和统一中国
对象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
工农运动不断高涨和深入;歼灭了吴佩孚、孙传芳的主 结果 力,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_长__江__流__域__;国民政府
武装斗 争
到1930年夏,农村革命根据地有十几块,红军达十万 人。从1930年10月起,粉碎了敌人的三次大规模“围 剿”,巩固和发展了革命根据地
5.红军长征 (1)长征原因 ①根本原因:“__左__”__倾__思__想___在党中央占据了统治地位,
博古、李德等人执行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 ②直接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2)长征过程 1934 年 10 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开始长征。1935 年 10
从中国国民党方面来看,经历了一系列失败后,孙中山深 感国民党改组的必要性
国民党是当时中国比较革命的民主派,在社会上有一定的
威信,在南方又建立了革命根据地,领导人孙中山也真诚
可 欢迎中国共产党同他合作
能 性
中共“三大”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合作, 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共产国际的帮助,使国共合作成为可能
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与在陕北的红军胜利会师。1936 年 10 月,红军三大主力在 甘肃会宁 会师,长征胜利结束。长 征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以延安为中心建立了陕甘宁革命根据地。
(3)遵义会议
时间
1935年1月
党的干部和红军指战员对“左”倾错误极为不满,强烈
背景
要求改变党的领导;转兵贵州避免了红军的覆灭,为会 议召开提供了条件;当时中央红军与共产国际暂时失去
02 重时空观念 记主要史实 ——纵向理清“发展线”
一、五四运动(1919年)
1.背景
政治基础 _北__洋__军__阀__的专制统治促使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加深
经济基础
_一__战__期间,民族工业得到迅速发展
阶级基础
工人阶级队伍迅速壮大,工人运动发展
思想基础
_新__文__化__运__动__促进思想解放
“_外__争__
青年学
主__权__,内除 生 是 先
国贼”“废
锋,工
除二十一
人阶级
条”“拒绝
是主力
在和约上签

字”
3.结果:初步胜利 (1)北洋军阀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 (2)罢免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的职务。 (3)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4.性质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5.意义 (1)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成为中国 新民主主义革命 的开端。 (2)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 中国共产党 的成立奠定 了基础。
从广州迁往_武__汉__
3.国民革命失败——“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表 现
1_9_2_7_年,蒋介石在上海、汪精卫在武汉分别发动“四一二” 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疯狂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 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国民大革命失败
①客观:帝国主义干涉破坏,寻找新的代理人;国民党右派
原 因
制造分裂,叛变革命;反革命力量强大 ②主观:年幼的中国共产党缺乏理论修养和革命实践经验; 陈独秀犯了右倾错误,放弃对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
武装起义;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思想。
(3)意义:给处于思想紊乱、组织涣散中的党指明了方向,
是党的历史上一次转折性会议。
3.秋收起义 1927 年 9 月,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秋收起义,公开打出工农 革命军的旗帜,受挫后主动放弃攻打长沙,挺进井冈山,开创了中 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4.“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形成 (1)形成 毛泽东总结井冈山斗争经验,在 1928~1930 年,相继写了《中 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 以燎原》,从理论上说明了中国革命采取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 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这样一条道路,是由中国国情决定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