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图学课件_地图概括

地图学课件_地图概括


6.1.2 影响地图概括的因素: 地图用途和主题
6.1.2 影响地图概括的因素: 地图用途和主题

地图用途对制图概括的影响,一般由制图人员对客观世 界的认识和制图经验表现出来,它是有目的的概括。
6.1.2 影响地图概括的因素: 比例尺
地图比例尺是决定地图概括数量特征的主要因 素,限定了制图区域幅面和要素总量 地图比例尺的变更,制约图上地物的质量特征 要素质量特征的表示受幅面限制
地图内容的完备程度是相对的、有限的。
3 保证一定的地图精度
在地图上,各种要素都是以图形符号表示的。 因此,地图图形符号的几何精度要有一定的保障。
4 反映制图区域地理特征
对地图几何精度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在地图概括中由 描绘误差、移位误差和概括误差产生的,其影响大小与地图 比例尺缩小的倍数、地图的概括程度是一致的。
S = n (a + p) n/cm 为居民点个数
2
r
注记面积 p
南京市
S = n (pr 2 + 3.5 d 2 )
r
字宽d
居民点面积负载量:每100mm2 居民点面积的总和
SSi/100mm2 = (Spri2 + S3.5 di2 ) / 100mm2
此方法一般用于确定居民点选取数额
2.等比数列法
河流条数
比例尺
指标 NA
NB
1:10万 → 1:25万 X=2
1:25万 → 1:50万 X=3
59
25 (24)
25
11(9)
6.2.2 内容选取法
地图内容的选取是制图概括的重要手段, 内容选取指标的确定,是以地图的用途、 比例尺、区域地理特点等为依据,保留主 要的地图内容,去掉次要的地图内容,以 反映主要的、重要的,能反映区域特征的 地理事物和现象。
6.1.2 影响地图概括的因素: 制图区域的地理特征
不同区域具有景物各异的地理特征。
6.1.2 影响地图概括的因素: 制图资料
地图概括是以制图资料(空间数据)为基础, 数据的种类、特点及质量直接影响地图概括的质量 空间数据:包括图表、影像、统计数据和文字资料 四种表现形式: 天文、大地、GPS数据 —— 数字
优缺点 优点:标准明确,简单易行; 缺点:① 一个标志不能全面衡量出物体的重要程度;
新编地图所应选取的地物数量与原始地图地物 数量之比符合原始地图与新编地图的比例尺分母 之比的平方根。
NB = NA √MA / MB
N 为图上地物数 M 为比例尺分母
A —— 原始图 B —— 新编图
开方根规律的扩展
以比例尺为主,地物选取还受其他多种因 素的影响, 公式扩展为:
NB = NA · C· D√MA / MB
取舍就是从大量的客观事物 中有重点地选择一部分地理 要素,在地图上着重表现它 们的主要特征,而对一些非 重要的要素则要舍去,不在 地图上表现 化简则是对选取的地 图要素在保证其地理 特征的前提下,对其 形状、数量、质量特 征进行简化
从对制图物体的大小、重要程度、表达方式和读图效果 出发,地图概括分为:
6.2.1 地图概括的数学模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地图概括的数量分析应用 了现代数学的方法,从而进一步的揭示了地图概括的 规律,提供了分类的数量指标,指导了制图作业。数 量分析的结果,要求所确定的模式能达到:
① 反映制图空间数据的类型及其区域差异 ② 反映制图空间数据在不同比例下的信息容量 ③ 反映空间数据的精度
遥感图像和地图资料
现势资料 各种专题编图资料
6.1.2 影响地图概括的因素: 符号样式及大小
地图的内容受符号的形状、尺寸、颜色和结构 的直接影响,并制约着概括程度和方法。
影响符号最小尺寸设计的因素: 视觉分辨能力;
印刷与绘制技术;
地物和地理环境
6.1.2 影响地图概括的因素: 制图者
地图概括是由地图的编绘者来完成的,编绘者对客观事 物的认识程度对制图概括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制图者决定着 地图概括的质量。 地图概括是人们制作地图的一种主观过程,制图者 对某一事物的认识程度,就决定了这一事物被取舍的可 能性,故地图概括随制图者的经验和素质而转移。
提高制图者的综合素质,是提高地图质量的重要保证
6.1.3 地图概括的原则 (4个原则)
地图概括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
1 符合地图用途的需要
每幅地图一般都有自己特定的用途,地图用途不同,对选取的地 理内容和图面的展现形式要求也不一样。
2 地图内容完备,清晰易读
详细性 缩小 清晰易读性 制图者的任务就是利用概括 手段使二者达到有机协调。
6.2.2 内容选取法
方法
确定选取地图内容的标准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确定选取条件的资格法;另一 种是确定选取指标的定额法。
选取原则
要求 基本规律
1.资格法
资格法是根据地物的数量、质量特征来确 定地图内容的选取条件,目的是解决“选哪 些”的问题。
概念 按照一定的数量标志和质量标志作为选 取的标准(资格)而进行选取的方法。
核心概念:地图概括。
6.1 地图概括概述
地图概括的实质 影响地图概括的因素 地图概括的原则 地图概括的方法步骤

6.1.1 地图概括的实质
“根据地图的用途,比例尺和区域特点对地图内容进
行选择和化简,概括和综合的过程。”——概念
地图概括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
1、地图上图形并非都能按比例尺机械缩小; 2、地图概括是一个科学抽象过程; 3、解决图面上缩小表象事物所产生的各种矛盾。
等 比 数 列 法 实 例
1.5 ~ 2.3 2.3 ~ 3.4 3.4 ~ 5.1 5.1 ~ 7.6
长短分级 > 14.8 11.4 ~ 14.8 6.8 ~ 8.8 1.9 2.3 3.8 2.9 4.3 5.1 6.3


4 ~ 5.2

7.2

7.5

8.1

… …
3.开方根规律
德国地图学家特普费尔 (F.Topfer) 提出的方案
客观
地图的用途和主题 比例尺 制图区域特征 制图资料 符号样式和大小 制图者
主观
6.1.2 影响地图概括的因素: 地图用途和主题
编图目的与任务不同,图上反映空间数据 的广度和深度亦不同,地图的用途是地图概括 的主导因素。 地图主题决定要素的重要程度和选取,必 然影响地图概括。 同一种地理要素的选取也受地图主题的影响。
地图概括是地图的三大基本特征之一,它在地图编制中 占有重要的地位。正确地概括能使地图恰当地反映出制图 要素的地理特征并提高地图的质量。
地图概括的目的 突出 抽象 清晰
类型特征 基本规律
传递信息
地图概括实质:用科学的取舍(选取)和 化简(概括)手段,在地图上明显、深 刻地反映制图区域地理事物的类型特征 和典型特点。
比例尺概括:依据比例尺变化而设定取舍标准。 目的概括:依据制图目的、区域特征的空间信息选取。
3.符号化
制作符号: 使空间信息 成为视觉可 见的图形 ——视觉 化
4.归纳
如根据许多气象台站观测的每日平均 气温而插绘出一组等温线;或根据测量的 水深注记插绘的等深线图等都是利用逻辑 的推理法扩展地图信息内容的过程。
A1 ~ A2
A1 ~ A2
Cn-1,1
Cn1
Cn-1,2
Cn2


Cn-1,n-1
Cn,n-1 Cnn
C11 C22 1 r i 1 Ci1 C11 1 p 1 p
C33 C22 1 r i 2 Ci 2 C22 1 p 1 p
以河流选取为例
选取间隔 距离分级
6.2 地图概括原理与方法
地图概括是解决繁多地理事物和有限地图 图面矛盾的一种手段,其目的是在保证地图清 晰性的前提下,使图面保持恰当的负载量。
地图概括的基本原理是,根据地图的 用途、比例尺和区域地理特征,由制 图者来压缩地图图面的负载量。
压缩图面负载量的方法有: 基本数学模式的图面负载标准确定法; 内容的取舍法; 形状的化简(保证事物特征前提下)法; 数量特征和质量特征的概括法等。
符号尺寸改正系数 地物重要性改正系数
C D
符号尺寸改正系 数C的三种情况
⑴ 符合方根规律,尺寸缩小: C1 = 1 ⑵ 不符方根规律,尺寸相同 :
线状 C2 =√MA / MB 面状 C3 =√(MA / MB )
2
地物重要性改正系 数D的三种情况
⑴ 很重要:D1 =√MB / MA ⑵ 一 般 : D2 = 1
对地理环境结构进行的一种旨在获得其主要框架 的、客观的、科学的概括和抽象 。
6.1.4 实施地图概括的四个步骤
1.分类 2.简化
——空间数据的排序、分级或分群.
——显示空间信息的重要特征,删弃次要的细部.
3.符号化
——将空间信息通过分类、简化、夸张等方法所获得的记号,
根据其基本特征,相对重要性和相关位置制定成的各种图形
6.2.1 地图概括的数学模式
常用数学模式:
图解计算法 等比数列法 开方根规律 用于居民点选取 用于河流等线状地物要素的选取 用于从大比例尺编制小比例尺图
区域指标法
回归分析法
适用于各类要素的选取
适用于某一类要素的选取
地图概括的数学模式:1.图解计算法
以地图符号的单位面积负载量 (S) 确定符号选取数量 指标的方法
第六章 地图清晰性:地图概括
§1 地图概括概述 §2 地图概括原理 §3 地图概括自动化 小结
第六章
地图清晰性:地图概括
地图详细性 几何精度
地图概括性 地理适应性
第六章
地图清晰性:地图概括
1.掌握地图概括的实质;地图概括的原则;地图概括 的方法和影响地图概括的主要因素;计算机制图概括的 原理。 2.认识地图概括的基本过程。 3.了解地图概括的数学模式、地图概括自动化趋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