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法医学猝死

法医学猝死


主动脉粥样硬化(表面的纤维帽)
动脉粥样硬化,泡沫细胞
死亡机制
心室纤颤,心电衰竭 冠状动脉痉挛 粥样斑块破裂出血 冠状动脉血栓形成 心肌梗死 心包填塞
心肌梗死,瘢痕形成100倍
乳头肌断裂
冠状病法医学鉴定
死前的症状与体征; 结合案情与现场情况,排除机损、机窒、电
击、中毒等; 尸检粥样硬化病变应在二级上以,或伴有出
尸解所见:胸部及体表其他部位未见损伤。心 重525g,左心室肥大,左、右心室扩张。
膈面房室沟以下、后室间沟两侧可见 9.7cm×6cm的透壁性出血梗死区,乳头肌未见断 裂。距室间隔膜部下4cm的室间隔近心尖处见一梗 死后穿孔。此外,在房室沟下方0.5cm处的右心室 后壁梗死区内有2个小囊腔,其直径分别为1.2cm 和0.8cm。
诊断标准4阴4阳
阴(1)无冠状动脉病变功畸形(冠状动脉正常) (2)无瓣膜病变或畸形(瓣膜正常) (3)无高血压 (4)无心内外分流(先天畸形)
阳 (1)心肌肥厚,心腔扩张 (2)心内膜增厚,纤维化 (3)心腔内有附壁血栓形成 (4)心肌变性坏死,纤维瘢痕形成 有4阴,同时因:体力活动上升,精神紧张,睡眠
5.症状(1)阿—斯综合征(无症状)
神经痛
(2)心绞痛—误诊,胃炎,结石,肋间
病理变化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一般无血栓或心肌梗死 左前降>右冠动脉>左旋、左主干,均多在近段 分级:Ⅰ级<25%,
Ⅱ级25-50%, Ⅲ级50-75%, Ⅳ级>75%
主A粥样硬化40倍
6.1.3 猝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案情调查:病史,症状 (二)现场勘验:医院、独居、旅游、争斗等 (三)法医解剖及辅助检查:
1.在前面调查基础上,选择尸检方式及观察重 点(如气胸试验)
2.仔细:因是一种排除性诊断,注意细微损伤 3.收集毒化检材(根据症状,指导收集)
猝死的死因分析
病死 无明显病变猝死,排除性诊断(综合征) 有毒物,有病变
猝死的特点
意外性:貌似健康的人; 突然性:一般为24小时内;
有一定的诱因 本质是自然疾病死亡
猝死发生的原因
内因:器质性病变、功能性障碍
外因:诱因
猝死引起的法医学问题
怀疑为自杀死; 怀疑为他杀死; 怀疑为意外死; 怀疑为医疗事故; 暴力杀人后伪造自然疾病死亡或猝死;
猝死尸体一般征象
1、尸斑早而显著,暗紫红色。 2、窒息征象。 3、心肌纤维断裂,末梢动脉收缩状。
6.1.2 猝死法医学鉴定的意义
1.揭露犯罪: 投毒——猝死 机窒——猝死 2.保护无辜:
尤其是医院中死亡者 3.分析损伤与疾病的关系:
分析有关恶性事故的原因。司机、驾驶员的健康 4.提供医学资料:
普通病理病例不足, 法医中罕见情况多,如川畸病,提 供诊疗经验,冠心病死因。
鉴定结论:
在患重症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性心脏病的基 础上,因右主支并发斑块内出血及新近血栓形 成、发生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而 死于急性心力衰竭。
6.2.2 原发性心肌病
定义:原因未明而非继发于全身或其他器官系统疾 病的原发于心肌自身的心肌损伤;
分型 (1)肥厚型。 (2)扩张型(充血型) (3)限制型 (4)致心律失常型 (5)未分类型
脑出血、脑梗塞、蛛网膜下腔出血、颅 内肿瘤、癫痫等。 呼吸系统
肺炎、支哮、肺结核
消化系统
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急性肠梗阻、急 性肝坏死
其它
羊水栓塞、SMDS(青壮年猝死综合征)、 SIDS(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6.2.1 冠心病
1.发生率:与国外比较,与过去比较,年龄趋 小
2. 2/3以猝死形式死亡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左主干病变1级,左前降支 4级伴有钙化,左旋支4级,右主支4级,在距右主 支开口2cm处有一长1.4cm的新鲜附壁血栓形成。
镜检:左心室后壁大片心肌坏死,其周围有明显 的出血带和中性白细胞及单核细胞浸润,邻近的心 肌细胞胞浆呈空泡状。右心室壁梗死区心肌及心外 膜下脂肪组织也发生大片坏死及重度出血,伴有中 性白细胞浸润。右心室后壁梗死区的囊腔内有附壁 血栓形成。右主干4级斑块致管腔完全闭塞。
第六章
猝死
6.1 概述
疾病
医学名词 各种致病因子作用 对立面是健康 结果为疾病死亡
自然疾病
法医学名词 不包括物理性、化学
性 对立面是物理性、化
学性暴力引起的疾病 结果为自然死亡或非
暴力死亡
6.1.1 猝死的概念
Sudden death 貌似健康,由于潜在自然 疾病突然发作或恶化,而发生的急骤死亡。
病理诊断: ①冠心病,左、右心室后壁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
左主干病变1级,左前降支、左旋支及右主支均为4级, 右主支并发斑块内出血及新鲜血栓形成;梗死区心肌 软化及囊腔形成; ②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大及扩张; ③主动脉粥样硬化症; ④脑动脉粥样硬化症,脑水肿; ⑤慢性肺淤血; ⑥慢性肝淤血(槟榔肝); ⑺脾细小动脉硬化症。
(1)毒大——中毒死 (2)毒量小——猝死 有伤有病变: (1)致命伤——伤死 (有致命伤+病变) (2)伤轻微——间隔长——病死 (3)损伤主因——病辅因 (4)病主,伤促
6.2 引起猝死的常见疾病
心血管系统: 冠心病、高心病、心肌炎、心肌病、心
瓣膜病、主动脉瘤、肺动脉栓塞 等。 中枢神经系统
血、血栓形成; 注意损伤与疾病的关系
某男,56岁,工人。某年6月10日上午9时与 邻居发生纠纷,并被拳打胸部,即自觉心悸、心前 区疼痛,休息后症状缓解。6月24日凌晨1时30分左 右,突觉心前区疼痛,阵发性加剧,大汗,恶心, 含服三硝酸甘油片不能缓解。经心电图检查后以急 性下壁心肌梗死入院。过去有高血压病史4~5年, 近一年来偶发心悸。经对症治疗症状有所缓解。6月 29日早晨,患者在床边解大便约10分钟后,突感胸 骨后剧烈疼痛。体检:左4~5肋间出现全收缩期杂 音,向左下及胸骨右缘传导,伴震颤,杂音呈喷射 性;心率逐渐增快,血压呈进行性下降;伴大汗淋 漓,皮肤湿冷,尿少;心电图检查未见新的梗死区, 但S-T段上抬明显。疑急性乳头肌断裂、室间隔穿孔 并发休克,抢救无效于7月2日晚8时50分死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