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19-2020学年广东省茂名市五校联考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
2019-2020学年广东省茂名市五校联考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饱和氯水中含有氯气和HClO,具有强氧化性,还原性离子不能存在,SO32-和氯气、HClO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存在,选项A错误;
B. 0.1 mol·L-1CaCl2溶液中Ca2+与SiO32-反应产生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选项B错误;
C.浓氨水中Al3+与氨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而不能大量存在,选项C错误;
A.①中负极反应式:HCHO-4e-+H2O=CO2+4H+
B.①溶液中的H+由Ag2O极板向另一极板迁移
C.测试结果中若吸光度越大,则甲醛浓度越高
D.理论上消耗的甲醛与生成的Fe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
【答案】B
【解析】
【详解】
A.①在原电池装置中,氧化银将甲醛充分氧化为CO2,则负极HCHO失电子变成CO2,其电极反应式为:HCHO-4e-+H2O=CO2+4H+,A项正确;
【答案】D
【解析】
【详解】
①都是主族元素,但最外层电子数不都大于4,如氢元素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错误 ②当两种非金属单质反应时,一种作氧化剂,一种作还原剂,错误 ③氢化物常温下不都是气态,如氧的氢化物水常温下为液体,错误 ④SiO2、NO等氧化物常温下都不能与水反应生成酸,错误。故选D。
12.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8.下列实验原理或操作,正确的是( )
A.用广泛pH试纸测得0.1mol/L NH4Cl溶液的pH=5.2
B.酸碱中和滴定时锥形瓶用蒸馏水洗涤后,再用待测液润洗后装液进行滴定
C.将碘水倒入分液漏斗,加入适量苯振荡后静置,从分液漏斗放出碘的苯溶液
D.在溴化钠中加入少量的乙醇,再加入2倍于乙醇的1﹕1的硫酸制取溴乙烷
6.室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新制氯水中:NH4+、Na+、SO42-、SO32-
B.0.1 mol·L-1CaCl2溶液:Na+、K+、AlO2-、SiO32-
C.浓氨水中:Al3+、Ca2+、Cl−、I-
D.0.1 mol·L-1Fe2(SO4)3溶液:H+、Mg2+、NO3-、Br-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涉及试纸使用、中和滴定、物质的分离以及有机物的反应等,侧重基础知识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注意中和滴定中,锥形瓶不能润洗。
9.银Ferrozine法检测甲醛的原理:①在原电池装置中,氧化银将甲醛充分氧化为CO2②Fe3+与①中产生的Ag定量反应生成Fe2+③Fe2+与Ferrozine形成有色物质④测定溶液的吸光度(吸光度与溶液中有色物质的浓度成正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B.该有机物能够发生加成反应、取代反应、不能发生氧化反应
C.该有机物苯环上的1-溴代物只有2种
D.1mol该有机物最多能和8molNaOH发生反应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18H32N3O8P2Cl,A错误;
B.分子中含有苯环、氯原子,该有机物能够发生加成反应、取代反应,有机物可以燃烧,能发生氧化反应,B错误;
【答案】D
【解析】
【详解】
A.广泛pH试纸只能读出整数,所以无法用广泛pH试纸测得pH约为5.2,故A错误;
B.中和滴定中,锥形瓶不能用待测液润洗,否则造成实验误差,故B错误;
C.苯的密度比水小,位于上层,故C错误;
D.药品混合后在加热条件下生成HBr并和乙醇发生取代反应,故D正确;
正确答案是D。
C错误;
D.氯原子水解形成酚羟基,磷酸能与氢氧化钠反应,因此1mol该有机物最多能和8molNaOH发生反应,D正确。
答案选D。
2.设 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含 个铜原子的CuO和 的混合物质量为
B.标准状况下, 氧气作氧化剂时转移电子数一定为
D.一水合氨是弱电解质,在氨水中部分电离,所以1L0.1mol⋅L−1的氨水中 的数目小于6.02×1022,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睛】
对于稀释过程中,相关微粒浓度的变化分析需注意,稀释过程中,反应方程式中相关微粒的浓度一般情况均会减小,如CH3COONa溶液,溶液中主要存在反应:CH3COONa+H2O CH3COOH+NaOH,稀释过程中,c(CH3COO-)、c(CH3COOH)、c(OH-)、c(Na+)均逐渐减小,非方程式中相关微粒一般结合相关常数进行分析。
故选:D。
11.目前人类已发现的非金属元素除稀有气体外,共有16种,下列对这16种非金属元素的相关判断
①都是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都大于4 ②单质在反应中都只能作氧化剂 ③氢化物常温下都是气态,所以又都叫气态氢化物 ④氧化物常温下都可以与水反应生成酸
A.只有①②正确B.只有①③正确C.只有③④正确D.①②③④均不正确
【答案】D
【解析】
【详解】
A、亚铁离子被氧化生成铁离子,遇KSCN溶液为血红色,而亚铁离子不能,可检验是否变质,故A正确;
B、CH3CHO被氧化生成CH3COOH,乙酸显酸性,乙醛不显酸性,可用pH试纸检验,故B正确;
C、KI可被氧气氧化生成碘,淀粉遇碘单质变蓝,则淀粉可检验是否变质,故C正确;
D、碳酸氢钠分解生成碳酸钠,碳酸钠、碳酸氢钠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气体,不能判断碳酸氢钠是否变质,故D错误;
C. 碳酸钠溶液中带电粒子数一定大于
D. 浓硫酸与足量锌粒反应,产生的气体分子数小于
【答案】B
【解析】
【详解】
A.CuO的摩尔质量为80g/mol,Cu2S的摩尔质量为160g/mol,含NA个铜原子的CuO的质量为80.0g,含NA个铜原子的Cu2S的质量为80.0g,故含NA个铜原子的CuO和Cu2S的混合物质量为80.0g,故A正确;
B. Ag2O极板作正极,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则①溶液中的H+由负极移向正极,B项错误;
C.甲醛浓度越大,反应生成的Fe2+的物质的量浓度越大,形成有色配合物的浓度越大,吸光度越大,C项正确;
D.甲醛充分氧化为CO2,碳元素的化合价从0价升高到+4价,转移电子数为4,Fe3+反应生成Fe2+转移电子数为1,则理论上消耗的甲醛与生成的Fe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D项正确;
2019-2020学年广东省茂名市五校联考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现在正是全球抗击新冠病毒的关键时期,专家指出磷酸氯喹对治疗新冠病毒感染有明显效果,磷酸氯喹的分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18H30N3O8P2Cl
B.根据图示结构简式知,分子中有肽键、羰基、羟基、醚键四种含氧官能团,故B正确;
C.根据图示结构简式知,分子中含有5个O原子,故C错误;
D.结构中含有羟基,则分子间可形成氢键,故D正确;
故选C。
【点睛】
高中阶段主要官能团:碳碳双键、碳碳叁键、卤原子、羟基、醛基、羰基、羧基、酯基、硝基、氨基(主要前8个)等,本题主要题干要求是含氧官能团。
C.过程Ⅲ发生的化学反应为:2H2O2═2H2O+O2
D.整个过程的总反应方程式为:2H2O→2H2+O2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图可知,太阳能使水分解,则实现了光能向化学能的转化,故A正确;
B.过程II中生成氢气、过氧化氢,形成化学键,过程Ⅱ放出能量并生成了O−O键,故B正确;
C.由图可知,过程Ⅲ发生的反应为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反应,H2O2═H2+O2,故C错误;
5.洛匹那韦是一种HIV-1和HIV-2的蛋白酶的抑制剂,下图是洛匹那韦的结构简式,下列有关洛匹那韦说法错误的是
A.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水解反应B.分子中有四种含氧官能团
C.分子式是C37H48N4O4D.分子间可形成氢键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根据图示结构简式知,结构中含有肽键( ),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水解反应,故A正确;
答案选B。
【点睛】
本题的难点是D选项,原电池有关的计算主要抓住转移的电子数相等,根据关系式法作答。
10.为确定下列物质在空气中是否部分变质,所选检验试剂(括号内物质)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FeSO4溶液(KSCN溶液)B.CH3CHO溶液(pH试纸)
C.KI(淀粉溶液)D.NaHCO3溶液(稀盐酸溶液)
故选B。
【点睛】
本题的易错点为D,要注意浓硫酸与金属反应放出二氧化硫,稀硫酸与金属反应放出氢气,注意方程式中硫酸与气体的量的关系。
3.中国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新型复合光催化剂,利用太阳光在催化剂表面实现高效分解水,主要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整个过程实现了光能向化学能的转换
B.过程Ⅱ有O-O单键生成并放出能量
D、次氯酸钠是强碱弱酸盐,溶液呈碱性,溶液中的OH-都是由水电离出来,25℃时,pH=12的1.0LNaClO溶液中c(H+)=10-12mol/L,c(OH-)=10-2mol/L,则水电离出的OH-的数目为0.01NA,选项D正确;
D.总反应为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则总反应2H2O→2H2+O2,故D正确。
故选C。
4.室温下,对于0.10mol•L﹣1的氨水,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与AlCl3溶液反应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Al3++3OH﹣═Al(OH)3↓
B.用HNO3溶液完全中和后,溶液不显中性
C.加水稀释后,溶液中c(NH4+)•c(OH﹣)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