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上学期高二地理
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地理组王利娟
一、试题命题思想及分析
1.考查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维。
地理思维能力应建立在一定地理基础知识、地理基本技能和地理思维品质的基础上,所以对于高二学生,强调基本知识的学习,强调教材知识的落实尤为重要,本卷命题强调了这一理念。
2.考查学生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本次试题针对高考能力的要求,提供了比较丰富的信息,强调了信息的获取。
如3、4题的指向标和海拔高度以及相对高度的计算;5~6题利用图表分析其数据等;7、8题的太阳高度变化及该地经度、海域等信息,并且根据题意计算该地日出时间;综合题中都为回答问题提供了充足的信息,如26题中的材料就蕴含了卤虫的生长的地理环境特征等信息。
3.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如7、8题,结合题意判断日出时间的计算;9、10题,要求学生把我国各区域的农业人口、耕地面积还有粮食商品率掌握了,才能判读出表中的各个区域;27题,考查俄罗斯沼泽及其河流含沙量等特征,需要学生把获取到的图中信息与已经掌握的知识结合起来,正确分析原因。
4.考查学生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此项能力也可以通俗地概括为“看图说话”。
如1题,就是要求根据图中“经纬度位置”说出甲地“常年受西风带影响”这些气候成因。
28题(4)“根据图2,分析该地区降水量存在差异的原因”,就是要求学生对图中的降水曲线进行定性描述。
二、学生成绩和答题分析
(一)学生成绩情况统计
根据阅卷情况反馈、分析研究,学生答题还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基础知识不是太扎实,地理的基本原理不清。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浮于表面,没有深入透彻地掌握基本概念、基本观点。
2.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较欠缺。
表现在学生不能灵活地运用知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亟待提高。
3.语言表达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4.答题条理不清。
往往表述时文字很多但真正涉及要点的较少,整个综合题的解答都存在类似问题;
5.读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特别是对如何读图,如何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含显形和隐性),然后运用这些信息,结合地理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存在一定的问题。
四、今后努力方向
1. 注重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方法的训练。
今后教学中,仍要注重立足课本,夯实基础,该记的内容必须扎实过关,强调基础知识细节的掌握;可用专题训练形式来纠错,降低学生错别字率。
2.继续加强区域地理学习,强化地理空间定位训练。
要加强中国各国土整治区域、我国周边毗邻的国家和地区及世界热点地区地理特征的认识和学习。
对这些地区:一要从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其它相关信息(区域轮廓、地势剖面、特征事物)等,建立起地理事像空间定位的参照体系;二要把重点区域的分层设色地形图转变为等值线(地形、温度、降水)图进行判读训练;三要加强重点区域地理基础知识的整合,综合推断和概括区域特征,如水文、气候、地形、经济、人文状况等。
四要注意区域对比训练。
运用比较法首先要确定比较的内容,其次是归类所要比较的地理事象,第三要抽象重点比较的内容。
不能面面俱到。
3.熟练掌握地图语言,加强地理图表判读的训练。
区域地图的训练主要包括审读地图、填绘地图、分析地图。
在复习每一个区域地理知识后,可以发给学生相关的空白地图,指导学生将教材中的文字尽量转换在地图上,力求地理事物分布的清晰性。
另外,教师还可设计不同区域交界处的空白地图,建立区域之间的联系。
如:国家交界处、地区交界处、中国和邻国交界处、不同地形区交界处等。
4.加强对学生获取地理信息和运用地理知识能力的培养。
要帮助学生学会从试题提供的有关资料中,获取信息资料的有效内容,并运用地理知识对其进行分析与整合,找出与试题要求和考查意图有关的信息,能够进行综合性的信息解读。
5.加强对学生地理事物的描述和阐释能力的培养。
要加强地理学科语言表达和答题规范的训练,使学生能规范、完整地使用地理学科语言正确的解读地理图表,辩证地考察事物和现象,进行正确的地理表述,准确解释地理事物的特征和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