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园课程的理论1

幼儿园课程的理论1

幼儿园课程的理论与实践
第二章 幼儿园课程的基础
1.了解心理学对幼儿园课程的影响,初步知道各种心理 学流派; 2.了解哲学对幼儿园课程的影响,初步知道各种哲学流 派; 3.了解社会文化对幼儿园课程的影响,了解一些跨文化 的研究。
幼儿园课程的基础
一般认为,影响幼儿园课程的基础是心理学、社会学和 哲学,幼儿园课程与作为其基础的这些学科都存在这 复杂的关系。
维果茨基:认定,游戏“创造了最近发展区”,而它正 是为导向儿童进一步发展的教学的背景。
布鲁纳:将游戏的益处抓哟放在它的创造性、结合性和 产生性的方面 2、游戏上现实的愿望和控制(优势) 弗洛伊德:游戏能使而疼痛避免现实生活中的紧张感和 约束感,能为儿童发泄在现实中不被允许的冲动提供 了安全的环境,以实现自己的愿望。
3、精神分析理论对幼儿园课程的影响: 特别是对一些强调早期儿童人格的彭阳,强调学龄前 儿童心理健康重要性的幼儿园课程方案的编制和实施 产生过重要影响。
四、行为主义理论 1、概述:行为主义理论家反对内省,否认意识,认为对 人的心理研究应当集中于可观察的行为,主张运动试 验方法研究。 创始人---华生
学习和发展依赖于认知结构,而认知结构的本身和连续发 展的过程是极为复杂的,游戏能被看做而疼痛在完成任务 的过程中试图运用默写结构或组织系统,对其所处的世界 产生感觉,并能持续不断地进行这样的认知过程。 在儿童游戏中,儿童反复经历这些过程,会导致儿童增 加思考、学习和理解的复杂性。
3、游戏有益于幼儿进行幼儿园课程各学科(领域)的 学习 游戏能力与其阅读能力有关 游戏是一种很好的科学学习。 戏剧游戏能让儿童发展社会交往技能等。 4、游戏有益于幼儿园课程的整合
(2)受成熟理论的影响,许多学前教育机构总是材料 和活动的选择,而选择的主要依据是儿童的兴趣。
三、精神分析理论 1、创始人---弗洛伊德。 2、弗洛伊德将人的心理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 三个区域,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人格结构说。弗洛伊 德认为,人格有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构成。其中, 本我是潜意识的结构分部分,他急切地寻找出路;自 我是意识的结构部分,对本我的控制和压抑;超我是 人格的最高层,它知道自我,限制本我。
心理学流派
幼儿园课程的心理学基础
A、心理学对幼儿园课程的影响: 作为幼儿园课程基础之一的心理学,为课程的实际、 编制和实施都提供了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规律,以 及儿童的学习动机和学习过程等方面的有关信息,幼 儿园课程的理论以及整个幼儿园课程的设计、编制和 和实施过程都与这些信息有关联。
B、各种心理学流派 (一)认知心理学 1、(1)皮亚杰的儿童发展级阶段论: 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 阶段 (2)、以皮亚杰理论为基础的幼儿园课程和方案: High/Scope课程、凯米和德弗里斯的皮亚杰式早期教 育方案、福门等人的建构游戏学校、发展适宜性课程、 瑞吉欧教育 2、维果茨基理论 (1)最近发展区:儿童实际心理年龄与其依靠帮助解决 问题做能达到的水平中间的差异。最近发展区内表达 的技能和水平是动态的,是一直变化着的。
3、健康教育的目标:P81 1—6 4、健康教育的内容:P81~P82 1—7 5、健康教育的途径: (1)、正规的幼儿园健康教育—直接有关的学科(体育、 运动、健康)或是领域(语言、科学、社会、音乐、 美术) (2)、非正规幼儿园健康教育---幼儿园一日的生活充 满了健康教育(日常生活、健康环境的创设、幼儿的 游戏活动) 6、健康教育的方法:讲解、师范、讨论、动作、行为 联系、秦金岩石、参观访问等。
第四章 幼儿园课程中的各学习领域
1.各学习领域的基本含义,目标、内容和方法;
2.学习领域的一般划分:健康、语言、数学、科学、美 术、音乐、社会。
一、健康 1、有关理论 (1)对于儿童来说,健康是首位重要的。 (2)将看是人维持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并与外界环 境取得动态平衡的完满状态。 (3)健康的儿童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等方面都表 现出来健全的状态。 2、儿童健康教育理论 (1)、对儿童实施的将看教育涉及:认知、情感、行动 (2)、合成教育:在儿童健康教育中常被运用。它强 调情感领域(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认知领域(知 识和技能)的整合。
2 、跨文化的研究 P41:美国社会主要文化群里的对比研究 P42:东亚五城市的早期教育对比研究
3、幼儿园课程设计的文化思考
在设计、编制和实施幼儿园课程时,既要立足于自身文 化的传承,又要吸取其他文化中存在的精髓。 (1)、幼儿园课程设计应该吸取其他文化的精髓 (2)、幼儿园课程实际应该立足于本土文化的传承。
第三章 幼儿园课程中的游戏
1.了解游戏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2.了解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作用; 3.了解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作用。
游戏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一、从心理学角度看儿童游戏 1、游戏是带有过去或未来倾向的现时行为 皮亚杰:在游戏中,儿童“歪曲”现时,以适合即时的 理解水平,强调用过去的经验去“改变现实”
维果茨基:儿童语言发展的四个阶段 P86 2、语言教育的目标:P87 1—4 3、语言教育的内容:P87 1—3 4、语言教育的途径: (1)、正规的幼儿园语言教育—直接有关的学科(语言、 文学欣赏、阅读)或是领域(语言、科学、社会、音 乐、美术) (2)、非正规幼儿园语言教育---日常的人际交往、自 由游戏等 5、语言教育的方法:讲述、谈话、朗诵、提问、讨论、 言语示范、讲解、口头练习等。
五、美术
1、相关理论: (1)儿童美术的发展阶段论 库克—儿童绘画与儿童一般发展相一致的理论。 罗恩菲尔---涂鸦器、前图式期、图式期、写实萌发期、 推理期、青春危机期 罗恩菲尔—教师不可将承认的表达形式强加于儿童,给 与理解和尊重 (2)儿童美术的认知理论 (3)儿童美术的心理分析理论 (4)儿童美术的知觉理论—儿童感知力是由整体道具 不,通过一个知觉分化的过程发展而来的。 (5)儿童美术的本质论—以审美为主要目的
B、哲学流派 (一)、经验论和唯理论 1、经验论和唯理论:相互对立的知识观 2、经验论又称知识的外源论,
主要代表:英国惊呆哲学家洛克,提出彻底经验论的 “白板说”,提出儿童的心灵就像“一张白纸或一块 蜡,是可以随心所欲地做成什么样式的”,他认为, 全部知识是建立在经验之上,知识归根结底是来源于 金阳的。
三、数学 1、有关理论: (1)数学是一种训练(2)数学是只是的建构()、社 会交往与数学教育 2、幼儿园课程中数学教育 它是儿童生活中无处不见的一个重要部分,学习数学 正是儿童感知和认识客观世界的需要。
由于数学知识本身的抽象性、逻辑性特点以及学前儿 童思维发展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儿童对数学概念的学 习和获得过程是一个相对复杂和艰难的过程。
学习领域的一般划分:
健康、语言、
数学、科学、 美术、音乐、社会。
第七章 西方当代早期教育课程及发展趋势
1、了解一些比较著名的早期教育课程模式和教育方案; 2、知道西方早期教育课程发展趋势
一、著名早期教育课程模式和教育方案 1、斑克街早期儿童教育方案 (1)理论基础: 弗洛伊德及其追随者的心理动力学; 皮亚杰、温纳儿童认知发展的发展心理学家的理论; 杜威、米切尔等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 (2)斑克街关注点:进步主义和心理健康 (3)斑克街基本理念(目标):儿童认知发展和个性 发展是与其社会化的过程不可分离的,拖有机构是社 会的一部分。
数学教育的目标:P95~P96 1—4 3、数学教育的内容:P96~P97 1—6 4、数学教育途径: (1)集体、小组、个别 (2)渗透性的:日常生活、环境中、其他学科活动中、 游戏活动中 5、数学教育的方法:操作、比较、寻找、游戏、讨论、 讲解、发现、练习等。
四、科学 1、有关理论: (1)科学上一个知识系统—克莱格:通过归类教给幼儿 (2)科学是一个研究的过程—发展幼儿观察、交流、 预测、推理 (3)建构主义—将认知发展区分开来。 2、科学教育的目标:P103~P104 1—5 3、科学教育的内容:P104 1—3 4、科学教育的途径: (1)、正规的幼儿园科学教育—直接有关的学科(科学、 自然常识)或是领域(语言、科学、社会、音乐、美 术) (2)、非正规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区、室内户外、
六、音乐 1、相关理论: (1)达尔克罗茨—身心两方面同时入手训练、培养 (2)柯达伊---歌唱教学 儿童自然发展发 (3)奥尔夫---元素性 (4)铃木—环境 (5)综合音乐感---美国音乐教育流派 以儿童为主体
2、音乐教育的目标:P118~P119 1—4 3、音乐教育的内容:P119 1—4 4、音乐教育的途径: (1)、正规的幼儿园音乐教育—直接有关的学科(音乐、 艺术)或是领域(语言、科学、社会、音乐、美术) (2)、非正规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区、音乐会、节 日、游戏、日常生活 5、科学教育的方法:直观演示、运用语言的方法(讲 解、提问、反馈)、变换角色(参与、推出)等。
12
哲学流派
A、哲学对幼儿园课程基础的认识
作为幼儿园课程的基础之一,哲学为课程提供有关知识 的来园、知识的性质、知识的类别、认知过程以及知 识的价值取向等方面的李欣认识。所以这一切,对于 幼儿园课程的理论和时间,特别是对幼儿园课程的价 值取向的判断、幼儿园课程设计模式的确定、幼儿课 程内容的组织和选择等都会起到直接的指导作用。
二、语言 1、有关理论:
(1)先天论: 乔姆斯基—儿童先天具有的语言获得装置中存在一套普 遍的语法规则,这些规则通过一定的逻辑顺序,就能 构成一系列可供选择的转换语法。 乔姆斯基—没有发否认环境对儿童语言发展的作用,环 境具有两种效应,即激发效应和塑造效应。 (2)、行为主义理论 班图拉:儿童在语言学习中的语言模式和模仿的作用。 (3)、建构理论 皮亚杰:语言是人与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的结果,是一 个顺应和同化的适应过程。
二、从文化角度看儿童游戏 1、游戏作为一种分类框架
文化让人们懂得去期待些什么以及如何和去区分现实和 假装的游戏。以这种方式,游戏在“交流的进化”和 “交流的新旧交替”中进步。 2、游戏的背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