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心理学平时作业3(第七章到第九章)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 A )1. 智力三元理论是由下列哪位心理学家提出来的?
A.斯腾伯格 B.卡特尔
C.吉尔福特 D.斯皮尔曼( )
( B )2. 我们平常所说的“大器晚成”表现了()。
A.能力类型差异
B.能力表现早晚的年龄差异
C.能力水平差异
D.能力语言思维方面的差异
( B )3. 母性动机是一种()。
A.社会性动机
B.生理性动机
C.物质性动机
D.交往动机
( B )4.二因素说认为能力是由两种能力组成的。
这两种能力指的是()。
A.言语能力和空间能力
B.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C.运动能力和言语能力
D.空间能力和逻辑能力
( A )5.匮乏与成长动机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提出的。
A.马斯洛B.赫兹伯格
C.阿达姆斯D.布鲁纳
二、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情绪
情绪是指伴随着认知和意识过程产生的对外界事物的态度,是对客观事物和主体需求之间关系的反应.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情绪包含情绪体验、情绪行为、情绪唤醒和对刺激物的认知等复杂成分
2.应激
答:应激又称紧张状态。
是加拿大学者泽利于1936年提出的。
他将机体遭遇各种强烈的有害刺激时,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的分泌即刻大幅度增加,超过一般生理水平,以及由此引起机体的各种适应性、抵抗性变化的一种机能状态,称为应激或紧张状态。
应激是个体生存所必需,它增强机体对有害刺激的耐受力、抵抗力,减轻机体所受损害。
引起应激的各种极度的有害刺激称应激源,如创伤、中毒、感染、出血、缺氧、环境温度剧烈变化、疼痛、饥饿、疲劳以及情绪紧张、忧虑、恐惧、盛怒、激动等躯体的和情绪的刺激。
任何应激源除引起
特异反应(如寒冷引起肌肉寒战)外,还通过外周神经和中枢神经系统汇集到下丘脑,增强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机能活动,即引起应激。
因此,应激是一种非特异性的全身性反应。
3.动机
答:所谓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动机有始发机能,指向或选择机能,强化机能。
引起动机的两种条件:一是内在条件;二是外在条件。
前者就是"需要",即因个体对某种东西的缺乏而引起的内部紧张状态和不舒服感。
动机就是由这些需要构成的。
需要使人产生欲望和驱力,引起活动。
后者是个体之外的各种刺激。
这些刺激包括物质因素。
它们也是引起动机的原因之一。
动机一般分为两类:第一类与身体的生理需要有关。
这些动机是生来就具有的,可称为原始性动机,或生物性动机,或生理性动机。
包括饥饿、渴、性、睡眠、温冷、解除痛苦等。
第二类与心理和社会需要有关。
这些动机是经过学习获得的。
可称为继发性动机、社会性动机或心理性动机等。
包括友谊、爱情、亲和、归属、认可、独立、成就、赞许等。
4.成就动机
答:所谓成就动机是个体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
5.情绪调节
答:情绪调节是指,所有我们改变情绪反应所使用的策略,包括增强、维持和降低某种情绪反应或情绪反应的组合,这个策略的使用可能是有意识的,也可能是无意识的。
三、简答题(每题8分,共32分)
1.情绪的功能有哪些?
答:适应功能,信号功能,组织功能,动机功能,感染功能,健康功能
2.影响成就动机形成与发展因素有哪些?
1)目标的吸引力越大,成就动机越大;
2)风险和成败的主观概率:很有把握的事和毫无胜算的事都不会激发高的成就
动机;
3)个体施展才干的机会越多,成就动机越强.
3.自我效能感在哪些方面影响学习?
1)(1)成败经验,成功的经验能提高个人的自我效能感。
多次的失败会降低自我
效能感。
但这还要受个体归因方式的影响。
2)2)替代性经验,人们通过观察能人的行为面获得的间接经验会对自我效能感
产生重要影响。
3)3)言语劝说,言语劝说的价值取决于它是否切合实际。
缺乏事实基础的言语
劝说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不大,在直按经验或容代性经验基础上进行劝说的效果会更好。
4)情绪反应和生理状态。
个体在面临某项活动任务时的心身反应、强烈的激动
情绪通常会妨碍行为的表现而降低自我效能感。
5)情境条件。
不同的环境提供给人们的信息是大不一样的。
某些情境比其他情
境更难以适应和控制。
当一个人进入陌生而又易引起焦虑的情境中时,其自我效能感水平与强度就会降低。
4.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有哪些?
答:主要体现在身体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公共关系能力等诸多方面。
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1)发展水平的差异,能力有高低的差异。
2)表现早晚的差异,人的能力的充分发挥有早有晚。
3)结构的差异,能力有各种各样的成分,它们可以按不同的方式结合起来。
由
于能力的不同结合,构成了结构上的差异。
4)性别的差异,性别差异并未表现在一般智力因素上,而是反映在特殊智力因
素中。
四、论述题(每题14分,共28分)
1.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1)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主要指的是一个人的素质或叫天赋,即一个人生来具有
的生理解剖特点,包括感觉器官、运动器官及神经系统构造和机能的特点。
素质是能力发展的自然基础和前提。
(2)环境和教育因素。
能力的发展离不开具体生活环境,它为能力发展提供
了现实条件,使生物性因素所提供的可能性转变为现实性。
(3)实践活动。
环境和教育是能力发展的外部条件,这些条件必须通过本身
的实践活动才能起作用。
(4)个性品质。
优良的个性品质是在实践活动中培养起来的,优良的个性品
质又推动人去从事并坚持某种活动,从而促进能力的发展。
2.阐述多元智力理论。
多元智力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的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Howard Gardner)于1983年在《智力的结构》一书中提出的。
他把智力定义为:“智力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可以解决现实问题、产生新问题,并能在该人的社交和文化中创造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或者提供有价值的服务。
”多元智力理论打破传统的将智力看做是以语言能力和逻辑——数理能力为核心的整合的能力的认识,而认为人的智力是由八种智力构成的,每一个人的侧重点不一样。
八种智力是:
1)逻辑数学智力:包括数学、资料、事件的逻辑顺序、问题解决的各步骤等。
2)语言智力:包括头脑风暴活动、书面的单词、辩论、演讲、公众报告等。
3)空间智力:包括视觉呈现物、图表、几何设计、图形、艺术化展示、雕塑等。
4)音乐智力:包括口头声音辨别、歌词、乐曲、乐理、背景音乐、文化特色(特
定音乐与特定文化的联系)等。
5)身体运动智力:包括运动、跳舞、角色扮演、仿制物品、建立方案、游戏等。
6)人际关系智力:包括小组工作、跨文化方案、小组解决问题、合作活动、分
享等。
7)内省智力:包括记日志、以一个著名的政治家或运动员的身份写信、自我管
理、道德判断等。
8)自然智力:包括从环保和人类学的角度看问题、自己管理一个大牛奶场,对
代表植物与动物利益的思想进行道德判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