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一中2019-2020-1高中年级生物学科二月考试卷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70分钟。
第I卷1至4页,第II卷4至4页。
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规定的位置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分)1.有关能源物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短跑前运动员常服用葡萄糖溶液,因为葡萄糖是细胞的直接能源物质B.ATP、DNA和RNA中均含有含氮碱基腺嘌呤(A)C.有氧条件下,蓝藻细胞的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都能产生ATPD.给叶面施肥时,叶肉细胞光反应产生的ATP可用于该细胞吸收叶面上的离子2.如图表示绿色植物细胞内部分物质的转化过程,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物质①、②依次是H2O和O2B.图中产生[H]的场所都是线粒体C.用18O标记葡萄糖,则产物水中会检测到放射性D.图示过程只能在有光的条件下进行3.若下图表示某地夏季一密闭大棚内一昼夜间CO2浓度的变化,而下列选项表示棚内植株在b点这一时刻,消耗的CO2总量与消耗的O2总量之比(体积比),其中正确的是()A. B.C. D.4.对如图所示相关模型的叙述正确的是()A.图1中表示细胞周期,a、c段用秋水仙素处理能诱导染色体加倍B.图2中的温度在a、b时酶分子结构改变、活性较低C.图3中bc段和de段CO2吸收量减少,C3含量下降D.图4中造成cd段下降的原因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是相同的5.分析下面有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三张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中c点时的温度如果对应是乙图的t1,则当温度变成t2时,c点向左上方移动B.从乙图可以看出,一天24小时,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条件下,温度为t4时,植物可以正常生长C.如果乙图的光强度位于光饱和点,那么白天环境温度为t2时,植物能获得最佳的生长收益D.从丙图可知,用于地膜覆盖、大棚种植等的塑料薄膜的颜色最好为红色或蓝紫色,这样有助于促进作物的光合作用6.如图为桑叶光合速率随土壤水分减少的日变化曲线图,图中曲线Ⅰ、Ⅱ、Ⅲ分别为降雨后第2、8、15天测得的数据。
若光照强度的日变化相同,则据图判断不正确的是()A.在水分充足时桑叶没有出现“午休”现象B.曲线Ⅱ双峰形成与光照强度的变化有关C.导致曲线Ⅲ日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土壤含水量D.适时进行灌溉可以缓解桑叶“午休”程度7.以测定的O2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研究温度对某阳生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光照相同时间,在40℃条件下植物积累的有机物量最多B.光照相同时间,两曲线的交点A、C两点表示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的量相等C.低于A点对应温度时,植物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随温度升高而增加D.光照相同时间,A、B两点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相等8.把盛有酵母菌和葡萄糖混合液的装置(如图)置于适宜温度下,一段时间后,经检测,装置中葡萄糖减少了a摩尔,气体的体积总量增加了b摩尔。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此过程酵母菌在线粒体基质中产生的CO2量为6a-3b摩尔B.此过程中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C.热量和ATP中包含了a摩尔葡萄糖分解后的全部能量去路D.反应结束后向装置中加入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则瓶内溶液会变黄9.图甲是在水分充足的夏日观测到的植物甲相关生理指标的日变化趋势曲线。
图乙是在实验室不同温度下,植物乙在光照下CO2的吸收量或黑暗中CO2的释放量柱形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甲中b曲线在12:00出现低谷是正午蒸腾速率强导致气孔关闭引起的B.图甲中M点和N点光合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C.植物乙中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对温度较为敏感,其最适温度为25℃D.若每天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则最有利于植物乙生长的温度是20℃10.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某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这样的实验叫做对比实验。
下列实验中,只需设置对比实验的有几项()①设置有氧和无氧条件,探究酵母菌在不同条件下细胞呼吸的方式;②用18O分别标记H2O和CO2,探究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中氧的来源;③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将S型细菌的DNA、蛋白质、多糖等分别与活的R型细菌一起培养,探究哪种物质才是遗传物质;④用35S、32P分别标记T2噬菌体,通过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探究生物的遗传物质。
A.一项B.两项C.三项D.四项11.下列有关同位素示踪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小白鼠吸入18O2,则在其尿液中可以检测到H218O,呼出的CO2也可能含有18OB.35S标记甲硫氨酸,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与游离的核糖体都可能出现放射性C.将某精原细胞中的某条染色体上的DNA的一条链用15N进行标记,正常情况下,在该细胞分裂形成的精细胞中,含15N的精子所占比例为50%D.在缺氧时给水稻提供14CO2,体内可以存在14C的转移途径14CO2→14C3→(14CH2O)→14C3(丙酮酸)→14C2H5OH12.下图为某雄性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的一组图像,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可发生在细胞②中B.细胞①中的核DNA、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染色体组数之比为8︰8︰0︰4C.通常情况下细胞①和③产生的子细胞具有相同的遗传信息D.细胞①分裂形成的是体细胞,细胞④分裂形成的是精细胞或第二极体13.下列示意图分别表示某雄性动物(2n=4)体内细胞正常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的关系以及细胞分裂图像。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图1中a、b、c柱表示染色体的是a,图2中表示体细胞分裂的是图乙B.与图1中III对应的相当于图2中丙,图2中丙细胞中发生了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C.图1中数量关系由II变化为Ⅲ,相当于图2中细胞间:丙→乙的变化过程D.符合图1中Ⅳ所示数量关系的某细胞名称是卵细胞或(第二)极体,图1中Ⅲ和Ⅳ时期所对应的细胞内不存在同源染色体14.图1为某高等动物的一组细胞分裂图像,A,a,B,b,C,c分别表示染色体;图2表示该动物某种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组数变化情况。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a和B染色体可能会发生交叉互换B.若图1中的乙细胞对应图2中的d时期,则m所代表的数值是1C.甲、乙、丙三个细胞中均含有2个染色体组,但只有丙中不含同源染色体D.丙细胞产生子细胞的过程中会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15.如图,图Ⅰ表示某动物细胞(2N=4)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图像;图Ⅱ中①~④表示该动物有性生殖时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其中a、b、c分别表示某时期一个细胞中三种物质或结构的相对数量。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图Ⅰ中甲、丁细胞染色体数目不同而核DNA数目相同B.该动物性腺中存在图Ⅰ所示的所有细胞分裂方式C.图Ⅱ中处于③时期的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D.图Ⅱ中②对应的时期包含了图Ⅰ中的丙16.图甲表示基因型AaBb的某雄性哺乳动物正在分裂的细胞部分染色体示意图,图乙表示该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与核DNA含量的比值变化。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甲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B.图甲基因a是由基因A经突变产生,图甲可对应于图乙中的DE段C.若图乙为有丝分裂,则DE段一个细胞内只含2个染色体组D.若图乙为减数分裂,则BC段一个细胞中可能含有0条或1条X染色体17.将某一细胞中的一条染色体上的DNA用14C充分标记,其同源染色体上的DNA用32P充分标记,置于不含放射性的培养液中培养,经过连续两次细胞分裂,(不考虑交叉互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若进行减数分裂,则四个细胞中均同时含有14C和32PB.若进行有丝分裂,某一细胞中含14C的染色体可能是含32P染色体的两倍C.若进行有丝分裂,则四个细胞中可能三个有放射性,一个没有放射性D.若进行减数分裂,则四个细胞中可能两个有放射性,两个没有放射性18.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育了一个有3条性染色体的红绿色盲男孩。
某同学结合下图分析该男孩的病因,其中判断合理的是()A.该男孩的性染色体组成若为XXY,则患病最可能与图丁有关B.该男孩的性染色体组成若为XYY,则患病最可能与图丙有关C.该男孩患病若与图乙有关,其性染色体组成可能是XXYD.该男孩患病若与图甲有关,则发病的原因是母亲体内染色体上发生了基因突变19.下图1表示某二倍体动物的一个性原细胞经减数分裂过程传递基因的情况;图2表示该动物的性原细胞在某种正常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和细胞中染色体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根据图l中生殖细胞的基因组成情况,可以肯定染色体数目变异发生在细胞①中B.在图l中,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则一个精原细胞产生的精子中基因型一定只有2种C.图2中基因突变和基因的表达主要发生在A点和F点以前D.图2中在BC段不会发生基因重组,CD段和GH段变化的原因相同20.下列甲、乙、丙三图分别是某些二倍体生物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和分裂过程中物质或结构变化的相关模式图。
请分析回答,错误的是()A.图甲中正处于有丝分裂过程的细胞是图①②,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是图④B.图丙中①→②,完成了图乙中AB段的变化C.图甲⑤中存在等位基因Bb,出现这一结果的可能原因是基因突变D.图甲中的①③④可以对应图乙中的BC段和图丙中的②21.下列关于生物工程相关知识的叙述,正确的项数是()①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愈伤组织的代谢类型是自养需氧型②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混合,在聚乙二醇的诱导下,融合成的细胞叫做杂交瘤细胞③植物体细胞杂交,能克服远源杂交不亲和的障碍,培育出新品种植株④在植物体细胞杂交中,可采用质壁分离实验检测制备的原生质体的活性情况A.1项B.2项C.3项D.4项22.下图为某二倍体哺乳动物卵子及早期胚胎的形成过程示意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下丘脑、垂体分泌的相关的雌性激素参与该哺乳动物次级卵母细胞的形成B.受精作用促进次级卵母细胞完成减数第二次分裂C.细胞IV的卵细胞膜和透明带之间出现两个极体时,说明卵子已经完成受精D.个体性成熟后在排卵期,在相关激素的作用下完成细胞I→细胞II23.实验人员利用矮牵牛(二倍体,2n=14)的红色花瓣细胞(液泡呈红色)与枸杞(四倍体,4n=48)叶肉细胞,制备了相应的原生质体,并诱导其融合,经筛选、培养获得杂种植株。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获得该杂种植株克服了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B.可利用电激、离心等方法诱导原生质体融合C.可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筛选出杂种原生质体D.若原生质体均为两两融合,则融合后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均为62条24.如图表示四倍体兰花叶片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四倍体兰花叶片愈伤组织胚状体兰花植株A.通过消毒和无菌操作避免①②过程发生杂菌污染B.此兰花的花药离体培养所得植株为二倍体植株C.细胞全能性表达的前提是①过程,体现在②③过程D.需生长调节物质调控①②过程细胞的分裂和分化25.如图表示抗人体胃癌的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中实验小鼠注射的甲是能与抗人体胃癌抗体特异性结合的抗原B.利用灭活的病毒可诱导细胞融合获得乙,却不能诱导植物原生质体融合C.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对乙筛选,融合细胞均能生长,未融合细胞均不能生长D.丙需进行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才能获得大量所需抗体26.如图表示“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过程,图中亲代噬菌体已用标记,A、C中的方框代表大肠杆菌,分别来自于锥形瓶和试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