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言虚词的整理积累(一)

文言虚词的整理积累(一)


助词 作语气助词,起调整音节的作用。 逆以煎我怀 (《孔雀东南飞》)
动词 以为,认为,作为。“以为”连用。 其意以为天下事固易易也(《论毅力》)
【若】
动词,像,好像。 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 (《逍遥游》) 其自视也亦若此也(他们估价自己也像斥鴳一样) (《逍遥游》) 其视下矣,亦若是则已矣(它俯瞰下方大地,也不 过是像人仰望天空罢)(《逍遥游》)
用作连词 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逍遥游》) 用作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 静女其姝 (《诗经〃静女》)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诗经〃氓》)
【而】
用作连词 1 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诗经〃静女》) 侣鱼虾而友麋鹿 (《赤壁赋》) 2 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阿房宫赋》)


用作副词 1、将,将要。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愚公移山》) 且适南冥也 (《逍遥游》) 2 暂且,姑且。 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 (《孔雀东南飞 》)
【所】
一、名词,处所,地方。 ①某所,而母立于兹 (《项脊轩志》) ②为吾与汝双栖之所 (《与妻书》) 二、表原因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鸿门宴》) 三、表手段 所以游目骋怀(《兰亭集序》)

(三)动词,到……去。 杳不知其所之也 (《阿房宫赋》)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逍遥游》)
【其】
用作代词。 1 第三人称代词。作领属性定语,译为“他 的”“它的”(包括复数) 其制稍异于前 (《项脊轩志》) 几世几年,摽掠其人 (《阿房宫赋》) 2 第三人称代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应译为 “他”“它”(包括复数)。 杳不知其所之也 (《阿房宫赋》)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赤壁赋》)
3 指示代词,放在名词前,可译为 “这”“这个”“这些” “那”“那 个”“那些”“那里”。 其声呜呜然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 赤壁赋》) 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孔雀东南飞》)
用作副词


1 加强期望语气 汝其勿悲(《与妻书》) 2 表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 概”“可能” 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3 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其真无马耶(《马说》)
【乎】
1、用作语气助词 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 儿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 客亦知乎水与月乎?(《赤壁赋》) 儿之成,则可待乎?(《项脊轩志》) 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赤壁赋》)
2、用在句中的停顿处,不译。 矗不知乎几千万落 (《阿房宫赋》) 知不可乎骤得 (《赤壁赋》)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 苍苍。(《赤壁赋》)



三、助词 1 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组成“所”字结构,表 示“所……的人”、“所……的事物”、“ 所……的情况”等。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项脊轩志》) 杳不知其所之也 (《阿房宫赋》) 纵一苇之所如 不知其所止 苟非吾之所有 (《赤壁赋》)
【焉】

一、代词 哪里,怎么 且焉臵土石(《愚公移山》)

二、语气词
1 句末语气词,了,啊,呢。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阿房宫赋》) 2 作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相当于“也”,也可不译 。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赤壁 赋》) 3 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译为“ …… 的样子 ”“……地”。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 (《阿房宫赋》)
2 指示代词,这,这样。 之二虫又何知 (《逍遥游》) 或使汝眼睁睁看我死,吾能之乎?(《 与妻书》)
(二)助词
1 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 士之耽兮,犹可脱也 (《诗经〃氓》)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诗经〃氓》)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阿房宫赋》) 2 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纵一苇之所如 不知东方之既白 (《赤壁赋》) 哀吾生之须臾 (《赤壁赋》) 3 放在倒臵的动(介)宾短语之间,作为宾语提前的 标志。 何陋之有? (《陋室铭》)
5 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扣舷而歌之 倚歌而和之 (《赤壁赋》)
6 表示因果关系。 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赤壁赋》) 7 表示目的关系。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阿房宫赋》)
(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 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 脊轩志》) 通“能” 而征一国
文言虚词的整理积累(一)
高考要求掌握的虚词18个

之、其、而、以、若、 乎、且、所、焉、与、 乃、者、为、也、因、 于、则、何
【之】
(一)代词 1 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们),有 时灵活运用于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 先妣抚之甚厚(她)(《项脊轩志》) 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你) (《与妻书》)
3、用作介词,相当于“于”,在文中有不同 的翻译 (1)在 相与枕藉乎舟中(《赤壁赋》) (2)比 以吾一日长乎尔(《论语》) 4、可作词尾,译为“……的样子”“……地” 浩浩乎如凭虚御风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赤壁赋》)
【且】
用作连词 1、 并列关系。又,又……又……,一面…… ,一面…… 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 (《孔雀东南飞》)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蒹葭》) 2、递进关系,而且,并且;况且,再说。 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 (《逍遥游》) 3 让步关பைடு நூலகம்。尚且,还。 彼且恶乎待哉?(他们还有待于什么呢?) (《逍遥游》)
3 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 着”“来”,可不译。 ①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客喜而笑 (《赤壁赋》) ②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赤壁赋》)
4 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 (《离 骚》)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使天下之 人,不敢言而敢怒 (《阿房宫赋》)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后人哀之而不鉴 之 (《阿房宫赋》) 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固一世之 雄也,而今安在哉 (《赤壁赋》)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 长也 而又何羡乎 (《赤壁赋》)
连词 1 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而”或省去。 举匏尊以相属(《赤壁赋》) 2 表目的关系。可译为 “来”“用来”“以致”等。 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阿房宫 赋》) 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项脊轩志》) 乘骐骥以驰骋兮 (《离骚》) 3 表示因果关系。可译为“因为”。 汝不必以无侣悲(《与妻书》)
4 放在倒臵的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作为定语后臵的标志。 凌万顷之茫然 羡长江之无穷 (《赤壁赋》) 仰观宇宙之大 俯察品类之盛 (《兰亭集序》) 5 用在时间词或动词(多为不及物动词)后面,凑足 音节,没有实在意义。 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项脊轩志》) 顷之,持一象笏至 (《项脊轩志》) 扣舷而歌之 (《赤壁赋》)
【以】
介词 1 表示工具。译为:拿,用。 娘以指叩门扉曰 (《项脊轩志》) 2 表示凭借。译为:凭,靠。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项脊轩志》) 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逍遥游》) 3 表示所处臵的对象。译为:把。 以五百岁为春 (《逍遥游》) 纫秋兰以为佩 (《离骚》) 秋以为期 (《诗经〃氓》) 夜以继日
用作代词,表对称,相当于“你”“你们”;作定语 时则译为“你的” 久不见若影,大类女郎也 (《项脊轩志》)
用作连词 1 表假设,相当于“如果”“假设”等。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孔雀东 南飞》) 2 至,至于。 若夫乘天地之正(至于顺应天地万物的 本性) (《逍遥游》)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 (《岳 阳楼记》)
三、兼词 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 有鱼焉,其广数千里 臵杯焉则胶 (《逍遥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