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文化第一讲
• “留心经济之学” • 经济学:不是今天的经济学,而是 经邦治国之道。 • 主要特点:反对空谈,善于把学问 转化为治国方略。
3、近代湖湘文化 (1)近代湖湘文化形成高潮背景 经济比较落后,文化发达,新旧思想的 交锋战场。 一批思想家(王船山、魏源等) 一伙“中兴名臣”(曾国藩、左宗棠) 一群民主斗士(谭嗣同、唐才常、黄兴、 蔡锷、宋教仁、陈天华) 一代革命家(毛泽东、刘少奇、蔡和森)
(2)近代湖湘文化的主要内容
A、哲理思维与诗人才情的有机统一 哲理思维能力:探索世界大本大源。 把握宇宙和人生的根本规律:确立修身、 处世、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原则。 既是伟大的思想家,又是杰出的诗人。 诗词既充满哲理,又极富浪漫才调。 作品既有深刻的道理,又极具文彩。
既是伟大的思想家,又是杰出的诗人
后来我出了暗室,虽然听说湖南人精神复活底消 息,但是我盼望有许多事实,可以证明他们真实 的复活,不仅仅是一个复活底消息,不使我的欢 喜是一场空梦。 个人的生命最长不过百年,或长 或短,不算什么大问题,因为他不是真生命,大 问题是什么?真生命是什么?真生命是个人在社 会上留下的永远生命,这种永远不朽的生命,乃 是个人一生底大问题。 社会上有没有这种长命的个人,也是社会底大问 题。 Olive Schreiner 夫人底小说有几句话:“你 见过蝗虫,他们怎样渡河么?第一个走下水边, 被水冲去了,于是第二个又来,于是第三个,于 是第四个:到后来,他们的死骸堆积起来,成了 一座桥,其余的便过去了。”那过去底人不是我 们的真生命,那座桥才是我们的真生命,永远的 生命!因为过去底人连脚迹也不曾留下,只有这 桥留下了永远纪念底价值。
• 胡安国及其儿子,福建崇安人。
• 胡安国(文定公)(1074~1138)南宋理学家。字康侯,崇 安县五夫里(今武夷山市五夫镇)人。幼聪敏,七岁能诗。 绍圣四年(1097)进士,历常州府判、荆南教授、湖南学宫 提举、提举江西东路学事、尚书员外郎、起居郎、中书舍 人兼侍读(专讲《春秋》),终官中书舍人兼侍读。在仁途 中,因与朱胜非、黄潜善等权党不睦,屡遭贬谪。曾一度 退隐于湖南衡山,专门从事《春秋传》著作,被称为湖湘 学派的先驱者。元符年间,迁隐于武夷山,撰写《春秋 传》。他从治《春秋》到著《春秋传》,经历了30多个年 头,在武夷山隐居达八年之久,晚年自号为"武夷翁",人 称为"武夷先生",清康熙皇帝颁赐其祠匾额称"霜松雪柏"。 胡安国毕生致力于研究理学,他是洛学大师程颐的再传弟 子,他的师父谢良佐与游酢、杨时、吕大临并称程(颢、 颐)门四大弟子。
• 张栻是南宋中兴名相张浚之子。著名理学家 和教育家,湖湘学派集大成者。与朱熹、吕 祖谦齐名,时称“东南三贤”。官至右文殿 修撰。著有《南轩集》。1165,受湖南安抚 使刘珙之聘,主管岳麓书院教事,在此苦心 经营三年,使书院闻名遐迩,从学者达数千 人,初步奠定了湖湘学派规模,成为一代学 宗。著作经朱熹审定的有《南轩文集》四十 四卷刊行于世,还有《论语解》十卷、《孟 子说》七卷,后人合刊为《张南轩公全集》。 尝作石鼓书院《武侯祠记》、《风雩亭赋》, 并亲书韩愈《题合江亭寄刺史邹君》诗,刻 碑嵌于合江亭壁。卒谥宣,葬于湖南宁乡沩 山。
三、克服湖湘文化的不足之处
• 第一,克服湖湘文化军政文化色彩和忽视 经济问题的倾向。 • 第二,克服湖湘文化农业文化色彩和保守 倾向。 • 第三,克服湖湘文化内陆文化色彩和封闭 倾向。
谢 谢
谭嗣同
望门投止思张俭, 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D、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国忧民的知识分子群体参政意识
• • • • • 忧患意识:治乱兴国之道 魏源:书生参政,经邦治国 曾国藩:内圣外王,经营天下。 左宗棠:身无半亩,心忧天下。 毛泽东: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E、运筹帷幄,平治天下的军政谋略
胡 宏(1105~1161) 南宋理学家、教育家。胡安国之三子。少聪 敏,15岁能编《论语说》和《程氏杂言》。 后入太学,师杨时、侯师圣等。初以荫补承 务郎。愤秦桧当权,遂借丁父忧隐居衡山。 桧死,张浚等荐于高宗,绍兴二十五年(1155) 下诏起用,但诏命未到,他已重病不起。胡 宏学识渊博,与其父胡安国为湖湘学派的创 建者,张栻等是他的学生,朱熹亦深受他的 学术影响。
• • • • • •
第二,早期湖湘文化的主要观点 道学思想 阴阳对立的矛盾观 “天理人欲同体异用”的理欲观 提倡力行的知行观 “留心经济之学”
• 道学思想 • “道”是世界的本源 (天道——自然规律; 人道——社会规律) • “性”是主宰世界一切的( 人心正,则天地 正,万物由此而昌,国家由此而治)
• • • •
阴阳对立的矛盾观 阴阳对立 互相转换 发展运动
“天理人欲同体异用”的理欲观 • 程朱理学:禁欲主义,存天理,灭 人欲 • 天理节度人欲
•
• 提倡力行的知行观 • 中国哲学史上两大流派:知难行易 (做起来容易,知根知底难);知 易行难(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 湖湘学派独树一帜:知行统一观 • 从知到行的五个环节:博学、审问、 慎思、明辩、力行。
不能说王船山、曾国藩、罗泽南、 黄克强、蔡松坡,已经是完全死去 的人,因为他们桥的生命都还存在。 我们欢迎湖南人底精神,是欢迎他 们的奋斗精神,欢迎他们奋斗造桥 的精神,欢迎他们造的桥比王船山、 曾国藩、罗泽南、黄克强、蔡松坡 所造的还要雄大精美得多。
二、弘扬湖湘文化的优良传统
• • • • 1、弘扬湖湘文化中的创新精神 2、弘扬湖湘文化中的经世致用传统 3、弘扬湖湘文化中的开放意识 4、弘扬湖湘文化中发挥群体优势的传 统
• 2、早期的湖湘文化 • 第一,早期湖湘文化的代表人物 • 开山祖:周敦颐,湖南道州人,道 学是湖湘文化的直接源头。 • 湖湘文化的奠基人:胡安国及其儿 子,福建崇安人。 早期湖湘文化的集大成者:张拭,四 川绵竹人。
周敦颐,湖南道州人,道学是湖湘 文化的直接源头。主要著作是《太 极图说》、《易通》,主要贡献在 于形成理学的核心——心性论。
• 毛泽东手迹《沁园春· 雪》 • 毛泽东(1936年2月) • 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八日,毛泽东从延安飞 往重庆,同国民党进行了四十三天的谈判。 其间柳亚子屡有诗赠毛,十月七日,毛书此 词回赠。随即发表在重庆《新华日报》上, 轰动一时。
沁园春 长沙
•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 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 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湖湘文化研究
一、湖湘文化的源流 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 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
• 1、湖湘文化的一般定义
• 从空间看:湖南地区的区域文化 • 公元764年(唐朝广德二年)设湖南 观察使,湖南因处洞庭湖的南面, 又因湘江贯穿其间,合称湖湘
• 从时间看:一种历史文化
• 湖湘文化的定义: • 唐宋以来的湖南地区的历史文化。 • 实物标志:公元976年岳麓书院 的建立
• 魏源:以实事程实功,以实功程实事。 • 曾国藩:知一句便行一句,此力行之事也。 • 左宗棠:纵读数千卷奇书,无实行不为识 字。 • 曾国藩:不为圣贤,便为禽兽。 • 毛泽东:一个高尚、纯粹、有道德、脱离 低级趣味、有利于人民的人。
C、“气化日新”的革新思想和自强 不息的奋斗精神
• 魏源:三代以上,天皆不同今日之天,地 皆不同今日之地,人皆不同今日之人,物 皆不同今日之物,故气化无一息不变者也。 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 曾国藩:中学为本,西学为末。 • 杨度: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 • 毛泽东:改造中国与世界:为有牺牲多壮 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 王船山:既是哲学家,又是诗人。 • 毛泽东:创立毛泽东思想,又是当代杰出 的诗人。
诗词既充满哲理,又极富浪漫才调
•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 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 皇汉武, 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作品既有深刻的道理,又极具文彩
• 毛泽东在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 对革命高潮未到来的分析:“它是站在海 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 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 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 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B、经世致用的实用思想和理性践履 的道德修养
• 从政学问:经邦治国 • 从政愿望:经文略武 • 从政能力:南征北战 • 从政成就:军政人才
(3)近代湖湘文化的评价
• 陈独秀:欢迎湖南人底精神
湖南人底精神是什么?“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 尽死”。无论杨度为人如何,却不能以人废言。湖南人这 种奋斗精神,却不是杨度说大话,确实可以拿历史证明的。 二百几十年前底王船山先生,是何等艰苦奋斗的学者!几 十年前曾国藩、罗泽南等一班人,是何等“扎硬寨”、 “打死战”的书生!黄克强历尽艰难,带一旅湖南兵,在 汉阳抵挡清军大队人马;蔡松坡带着病亲领子弹不足的两 千云南兵,和十万袁军打死战;他们是何等坚韧不拔的军 人!湖南人这种奋斗精神,现在哪里去了? 我曾坐在黑暗室中,忽然想到湖南人死气沉沉的景况,不 觉说道:湖南人底精神哪里去了?仿佛有一种微细而悲壮 的声音,已渐渐在一班可爱可敬的青年身上复活了。我听 了这类声音,欢喜极了,几乎落下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