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管理学14控制与控制过程课件
管理学14控制与控制过程课件
11
3.反馈控制
亦称成果控制或事后控制,是指在一个时期的 组织活动已经结束以后,对本期的资源利用状况 及其结果进行总结。
a.反馈控制的方法主要包括财务分析、成本分析、 质量分析以及组织成员绩效评定等。
b.作用:通过总结过去的经验和教训,为未来计划 的控制和活动的安排提供借鉴。
c.弊端:在实施纠正措施之前,偏差就已经产生。
第十四章 控制与控制过程
❖ 控制活动 ❖ 控制过程 ❖ 有效控制
管理学14控制与控制过程
1
14.1 控制活动
14.1.1 控制的定义和意义
1.控制的含义
计划提出了管理者追求的目标,组织提供了完 成这些目标的结构、人员配备和责任,领导提供 了影响、指挥、激励和沟通的环境,而控制提供 了有关偏差的知识以及确保与计划相符的纠偏措 施。
成 本
E
与
收
费
X1
A
控制成本 控制收益
X2
净收益最大
B
C
控制程
度
管理学14控制与控制过程
18
14.3.3 客观控制
有效控制必须是客观的、符合企业实际情 况的
检查、测量、正确判断、正确评价企业各 时空点实施与计划的符合或背离程度
基于正确的认识,从而制订出正确的措施, 进行客观的控制
管理学14控制与控制过程
管理学14控制与控制过程
9
前馈控制的显著优点 ①前馈控制是在工作开始之前进行的控制,
因而防患于未然,避免事后控制无能为力 的弊端。 ②前馈控制是针对某项计划行动所依赖的条 件进行的控制,不针对具体人员,不会造 成心理冲突,易于被员工接受并付诸实施。
管理学14控制与控制过程
10
2.同期控制
亦称同步、实时、事中、现场或过程控制,是指 企业组织活动开始以后而进行的指导和监督。
4
14.1.2 控制理论
1. 基本理论
a. 任何系统都是由因果关系链连接在一起的元素 的集合。元素之间的这种关系叫耦合。控制论就 是研究耦合运行系统的控制和调节的
b. 为了控制耦合系统的运行,必须确定系统的控 制标准。系统的标准 Z 是不断变化的某个参数 S 的函数。即:Z = f ( S )
c. 可以通过对系统的调节来纠正系统输出与标准 值Z之间的偏差,从而实现对系统的控制
管理学14控制与控制过程
5Hale Waihona Puke 人力厂房设备 工艺装备
原材料 能源 协作件
铸造 锻造 机加
发动机 底盘 汽车 销售
资金
计划文件 技术文件
产品开发 市场研究
热处理 油漆
车身
管理学14控制汽与车控制制过程造厂耦合系统示意图
6
2. 控制过程 a. 程序控制 控制标准值Z是时间t的函数、自动控制以时 间作为控制的主要参考参数 b. 跟踪控制 控制标准值是控制对象所跟踪的先行量的函 数。若先行量为W,则Z=f(W)。 例如:军舰跟踪海岸线 反弹道导弹截击飞行目标 猎狗追赶兔子等 (续)
例如:
Z= max f ( X, S, K, C )
Z= min f ( X, S, K, C 管理学14控制与控制过程 )
8
14.1.3 控制类型
1.前馈控制
亦称预先控制或事前控制,是实际组织活动开 始之前进行的控制。前馈控制以未来为导向,在 工作之前对工作中可能产生的偏差进行预测和估 计,采取防范措施,以便在实际偏差出现之前, 管理者就能运用各种手段对可能产生的偏差进行 纠偏。
a.监督是按照预定的标准检查正在进行的工作,以 保证目标的实现;指导是管理者针对工作中出现 的问题,根据自己的经验指导下属改进工作,或 与下属共同商讨纠偏措施,以便使工作人员能正 确地完成所规定的任务。
b.同期控制的作用:
①可以指导下属以正确的方法进行工作; ②可以保证计划的执行和计划目标的实现。
管理学14控制与控制过程
具体而言控制工作之所以重要,乃是因为: a.环境的变化 b.管理权力的分散 c.工作能力的差异
管理学14控制与控制过程
3
3. 管理控制的特点
(1)管理控制具有整体性 (2)管理控制具有动态性 (3)管理控制是对人的控制并由人执行控
制 (4)管理控制是提高职工工作能力的重要
手段
管理学14控制与控制过程
管理学14控制与控制过程
14
3.制定标准的方法 (1) 统计性标准 (2)根据评估建立定性标准 (3)工程标准 (预测标准)
管理学14控制与控制过程
15
14.2.2 衡量绩效
1.通过衡量成绩,检验标准的客观性和有效性 2.确定适宜的衡量频度 3.建立信息管理系统
14.2.3 纠正偏差
1.找出偏差产生的主要原因 2.确定纠偏措施的实施对象 3.选择恰当的纠偏措施
使纠偏方案双重优化,充分考虑原先计划实施的影响, 注意消除人们对纠偏措施的疑虑
管理学14控制与控制过程
16
14.3 有效控制
14.3.1 适时控制 发生偏差及时纠正
特 征
UCL
值
CL
LCL
0
时间
管理学14控制与控制过程
17
14.3.2 适度控制
1.防止控制过多或控制不足; 2.处理好全面控制与重点控制的关系; 3.使花费一定费用的控制得到足够的控制分析
管理学14控制与控制过程
7
c. 自适应控制
没有明显的先行量,控制标准Z值是过去时刻 (或时期)已达状态Kt的函数。
Z值是通过学习过去的经验而建立起来的:
Z = f ( Kt )。 如工业机器人、自适应内圆磨等
d. 最佳控制 (控制标准值由一目标函数的最大
值或最小值构成。这种函数通常含有输入量X、
传递因子S和K及各种附加参数C)
管理学14控制与控制过程
12
14.2 控制过程
14.2.1 确立标准
1.确定控制对象
环境特点及其发展趋势的假设
资源投入(数量、质量、价格、投入、产
出期。控制成本)
组织的活动(符合组织计划和期定结果的
要求)
管理学14控制与控制过程
13
2.选择控制重点 (1)获利能力 (2)市场地位 (3)生产率 (4)产品领导地位 (5)人员发展 (6)员工态度 (7)公共责任 (8)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的平衡
控制可以定义为监视各项活动,以保证其按计 划进行并纠正各种重要偏差的过程。简单地说, 控制就是用于确保结果和计划相一致的过程。
管理学14控制与控制过程
2
2.控制的必要性
尽管计划可以制定出来,组织结构可以调整 得非常有效,员工的积极性也可以调动起来, 但是这仍然不能保证所有的行动都按计划执行, 不能保证管理者追求的目标一定能达到。(斯 蒂芬•罗宾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