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诗词三首(《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课文分析(通用12篇)

古诗词三首(《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课文分析(通用12篇)

古诗词三首(《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课文分析(通用12篇)2022-12-15古诗词三首(《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课文分析(通用12篇)古诗词三首(《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课文分析篇1 《古诗词三首》教材简说《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都是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都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

《泊船瓜洲》一诗,据说是诗人应召自江宁赴京任翰林学士,途经京口而作。

末句感慨仕途多险,前途未测,表示的是再次赴京荣遇之际,对仕途没有足够信心之时,所有的乡情仕意。

当然,对于小学生而言,这一点可以不必深究。

如果从诗的字面上看,可以说,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思乡诗。

全诗的大意是: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

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州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很远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通篇立意亦含蓄悠远。

《秋思》盛唐绝句,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较少叙事成分;到了中唐,叙事成分逐渐增多,日常生活小事往往成为绝句的习见题材,风格也由盛唐的雄浑高华、富于浪漫气息转向写实。

张籍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小小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客居他乡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全诗的大意是:秋风乍起,客居洛阳城的诗人想写一封信,给远在家乡的亲人,表达自己思乡怀亲的心情,可是要说的话太多了,竟不知从何说起。

信写好后,又担心匆匆写就的信不能把自己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当送信人要出发的时候又打开已封好的信查看。

信短而情长,思绪绵长而心绪纷乱,此诗可见一斑。

《长相思》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

词的大意是:将士们跋山涉水,向山海关那边进发。

夜里,住宿帐篷,每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入夜,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将士们从睡梦中醒来,再也睡不着了,不禁思念起故乡来,因为故乡温暖、宁静,是没有寒风朔雪之声的。

古诗词三首(《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课文分析篇2 佚名一、多音字组词。

二、写出古诗的作者及年代。

①王安石②孟郊③于谦A.明代B.宋代C.唐代《石灰吟》()()《泊船瓜洲》()()《游子吟》()()三、解释加粗字的意思,再说说整句诗的意思。

1.钟山只隔数重山。

2.明月何时照我还。

四、请你在花瓣里写一个字,与在芯里的字组成词。

五、低声诵读《游子吟》,想象一位慈母,在儿子外出远行前,借着油灯的微光为儿子缝制衣服的情景,再写下来。

答案:一、二、《石灰吟》A、③;《泊船瓜洲》B、①;《游子吟》C、②三、1.隔:相距;数:几;回首钟山也只相距几重青山。

2.何:什么;还:回来;这明亮的月亮什么时候照着我又归还故乡。

四、五、夜已深,在微弱的灯光下,一位年迈的老人正在为即将远行的儿子缝衣服。

老人已上了岁数,眼也有些花,她借着微弱的光线,努力地穿针引线。

她边缝边嘱咐着孩子,要他一路上多加小心,注意身体,早日回家。

古诗词三首(《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课文分析篇3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会读会写洛、榆、畔、帐,正确读写洛阳、榆关、湖畔、千帐等词语。

(2)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相象等方法理解诗词意思,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泊船瓜洲》、《秋思》。

(4)体会作者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复诵读古诗,结合课文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2)通过背诵古诗,深化体验诗人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了解丰富多彩的祖国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学的情感。

重点、难点与关键:1、想诗境,悟诗情,背诵、默写,积累语言。

2、体会诗人思乡怀亲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泊船瓜洲》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理解古诗的内容,体会古诗表达的情感。

3、运用所学的方法感受、补充作品的情感。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

2、课文插图3、学生课前查阅资料,了解诗人、知道诗的大意、感受诗人的情感。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及板书设计设计目标一、导游介绍,激趣导入1、谈话:今天老师给你们当导游,好不好?(出示地图)(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镇头。

这首传唱了千年的歌谣向我们介绍的是瓜洲。

瓜洲位于江苏省扬州南面,长江北岸。

川流不息的长江水见证了瓜洲的兴衰,瓜洲曾经是江北重镇、千年古渡。

而京口不仅是东汉吴国第一古都,更是文气洋溢的灵秀之地。

许多诗人在此留下了千古绝唱的诗句: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苏东坡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还有一首广为传诵的就是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看图听介绍出示地图(标明瓜洲、京口、钟山的大略位置)明白三个地方的地理位置,三个地方的一些历史了解。

2、板书诗题,读题过渡:为什么人们喜欢这首诗呢?先去读一读吧!读题板书:泊船瓜洲(王安石)三、整体感知,直奔重点1、请看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

师板书诗句读古诗板书:(诗句)多读2、指名读,正字音,尤其注意一水间、数重山、照我还。

讲讲多音字:间、重、还。

指名读正音3、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诗句的意思。

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反复读诗,结合注释想诗句意思,体会作者感受。

结合注释想诗句意思,体会作者感受。

4、指名交流生回答:诗句意思和感受说诗句意思,谈感受5、你最欣赏诗中的哪一句呢?生自由交流引出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三、赏析诗句,感悟诗境1、刚刚同学说得最多的就是这句诗,(课件出世: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生齐读赏析: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2、能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句诗吗?(指名回答)生回答3、有同学说,这句诗写出了江南美丽的景色,那就和你的同桌再互相读一读,说一说:在你的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一派景色呢?同桌之间互读、练说说诗意4、指名说,你的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一派景色呢?生回答检查交流情况5、小结:你们的回答很精彩!原来短短一句诗可以在人的头脑中出现这么多不同的画面,文字的魅力真是无法相象。

6、那就用朗读把感受表达出来吧。

(小组内练读、指名读)小组内练读、指名读感情朗读,感受诗意7、听了同学们的描述,我仿佛看见了一派色彩斑斓的绮丽风光。

诗人描写了几种绿色呢?仔细观察书上的插图,对你会有所帮助的。

观察插图,说出描写了几种绿板书:(绿)训练观察力和口头表达力8、指名答生回答9、是呀,作者放眼望去,看见了(课件出示练习题)你能填入表示不同绿色的词吗?生口头回答课件出示:近处()的小草,()的柳树,远处()的树林,()的高山。

词的积累与运用10、小结:诗人此时正遇早春时节,站在小船上举目四眺,满眼皆是绿色,让作者明显地感受到春天到了。

11、可别小看了这个绿字,它仅仅告诉你春天来了吗?它还能让你感受到什么呢?指名回答生回答抓重点词理解12、同学们理解得多丰富呀!把你感受到的绿读出来吧!(男、女赛读)男、女赛读朗读13、小小的绿字却有大大的文章!请看课后资料袋阅读资料袋了解王安石推敲用绿字的故事。

14、听完绿字的故事后,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生自由交流,回答说感受小结:是呀,一位如此优秀的诗人能为了一个字修改十多次,难道我们在平时的习作中不能做到吗?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这首诗正是因为这个故事,让人们更加赞赏,那就让我们一起读出你的赞叹吧!读诗句朗读训练四、品评诗句,升华情感1、过渡:这么美的绿,这么迷人的风光,谁不想多看两眼?谁不想留恋其中?诗人和我们一样陶醉在景色中,忘乎所以了吗?(指名答)生回答激趣引入2、诗人想回哪里去?诗中的家乡是指哪儿?引导从课题泊船瓜洲和诗句钟山只隔数重山等处理解。

生回答板书:(京口、瓜洲、钟山下划线)引出三个地方3、你能在地图上找到它大概的位置吗?先好好读读古诗学生上台指明熟悉地理位置4、简介:王安石的父亲曾在江苏南京为官,王安石是在那里长大的,对钟山即现在的南京有着深厚的感情,可以说那里是他的第二故乡。

了解背景5、你从哪里能读出诗人急切地想回到家乡?指名回答生回答6、读出诗人无限的思乡情绪和急切盼望回家的感情。

生读联系有感情朗诵五、回归整体,深化体验1、这真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是多么的牵肠挂肚呀!让我们一起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练习背诵背诵背诵古诗六、总结王安石,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诗人、政治家,立志于国家改革。

这首诗是他第二次出任宰相途径瓜洲时所写,短短28个字,展现了早春江南的一片嫩绿,抒发了久思故乡的一寸衷肠,更暗示了他对自己前途的担忧。

此去京城,真能大展宏图吗?千头万绪涌上心头......更让我们惊叹的还是他对文字的讲究,一个绿字令人不得不佩服他的风范。

板书:宋复习回顾七、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

2、抄写生字词。

(自组的)3、背诵《泊船瓜洲》ppt出示古诗词三首(《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课文分析篇4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教师抓住要害词“只”、“又”、“绿”,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体会诗人感慨万千的思乡情感。

3、拓展阅读《乡愁》,培养学生学习诗歌的爱好,进一步感受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怀乡思亲的情感。

教学重点:吟诵古诗、想象意境,体会诗人的思乡情感,感受古诗的艺术魅力。

教学难点:入情入境,理解诗人表达的思乡之情。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王安石简介;描写春景的古诗、词语。

教学过程:一、知诗人,解诗题导入:同学们还记得李白的《静夜思》吗?(齐声背诵)对于远离家乡的游子来说,静静的夜晚、圆圆的月亮,经常会勾起人们对家乡的思念。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王安石的《泊船瓜洲》,齐读课题。

这一节课,我们继续运用这三个步骤学习古诗(出示幻灯,齐读)。

1、谁愿意介绍一下王安石?2、指名介绍。

教师适当补充,强调王安石与南京的关系。

(幻灯片)3、理解题目。

(1)“泊船”是什么意思?(停船靠岸。

)“瓜洲”是在什么地方?(2)简介瓜洲:瓜洲,在长江的北岸,离南京不远。

二、抓字眼,明诗意过渡:王安石路过瓜洲写下这首诗,他想说什么呢?(幻灯)1.初读诗歌,感知内容①请大家自由地把《泊船瓜洲》这首诗仔细读两遍,争取把多音字读准,把诗读通顺,留意节奏。

②指名读:请你读一读。

其他同学留意听,这首诗当中有三个多音字,听他有没有念错。

③听完学生朗读,教师做简单的评价,生小组读,老师范读,生再齐读。

④读古代的诗歌,我们不仅要把它读得正确、有节奏,还要读出感情来。

指名读,齐读。

⑤诗读到这儿,你的脑海里留下什么印象、有什么感觉?指名回答。

⑥是的,同学们,让我们带着这种感觉再来读一读《泊船瓜洲》这首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