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旅游市场发展状况分析
1、旅游资源概述
重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始于重庆设立为直辖市以后。
1997年,直辖后的重庆市第一届党代会和人代会,做出了把旅游业培育和发展成为重庆市支柱产业的重大决策,这一全新的产业定位,明确了旅游经济在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旅游业开始迈入“产业发展”的新阶段。
重庆市旅游资源丰富。
壮丽的自然山水风光、独特的山城都市风貌、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浓郁的民族民俗风情,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
举世无双的长江三峡,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集山城、江城、历史文化名城于一身的现代山城都市等,赋予重庆旅游资源鲜明的个性特征和较高的知名度。
重庆市总体旅游产品体量庞大,等级较高(下表为截止2004年统计数据)。
位
国家自然保护区3个市级宗教寺庙(院)教堂44个市级自然保护区14个大、中型水库34个
全国历史文化名镇3个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
物保护单位
4个
市级历史文化名镇18个市级重点烈士纪念建筑
物保护单位
4个
全国爱国主义教
育示范基地
6处
重庆市主要旅游景点分布图:
2、重庆旅游业发展分析
通过对重庆旅游市场的实地考察以及市民访谈,我们对正处于快速发展期的重庆旅游市场总结出如下几点特征:
1)国内外旅游接待人数和收入持续快速增长
2004年,重庆市旅游总人数为5279.04万人次,比2003年增加23.16%;
旅游总收入为259.77亿元,比2003年增加27.39%,相当于重庆市国内生产总值的10.3%。
其中:
入境旅游者43.44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2.03亿美元,分别占全年计划的92.43%和87.12%;
国内旅游者5235.6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242.92亿元人民币。
2000-2004年重庆国际旅游人数和外汇收入
2005是重庆旅游的“发展年”。
据重庆政府官方网站介绍:
2005年1-9月,重庆市共接待海内外旅游者4645.9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为229.6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14%和14.93%。
其中:
接待入境旅游者38.44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为1.91亿美元。
同比分别增长18.32%和27.31%。
接待国内旅游者4607.54万人次,旅游收入为213.78亿元人民币,均增长14.11%。
重庆旅游业在直辖以后一直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势头。
快速增长的前提下,还应该看到,重庆旅游业的发展与国内其他成熟型旅游城市相比,则处于发展阶段,还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重庆在2003-2005连续三年的黄金周全国旅游城市排名中都未能进入前十名。
与作为全国排名第二位的重点旅游城市——上海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特别是国内旅游收入,其差距比例以及远远超过了旅游者人数的比例。
这说明重庆的旅游市场“有量缺质”,旅游产品以及旅游消费还有进一步深挖的可能性。
2)高速公路网全面开建,积极打造“8小时重庆”交通工程截至2004年底,重庆市公路总里程达3235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为714公里。
目前,重庆市正在全方位建设连接川、鄂、湘、黔等4省的高速公路网,预计2008年全部竣工,全面实现“8小时重庆”交通工程。
快速连接四川、陕西、贵州、湖北等地。
到2020年,重庆的高速公路密度将达到每百平方公里4.4公里,每万人拥有约1公里,可达到欧洲现有平均水平,基本达到目前发达国家高速公路目标。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交通条件的制约,是旅游业持续增长的潜在问题。
当前,自助型的都市旅游正在成为一种时尚,随着重庆高速公路网络的形成以及私家车的普及,可以预见,在未来3-5年内,重庆旅游接待人数还将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旅游规模还将进一步放大。
3、重庆旅游市场特征分析
1)旅游产业规模迅速壮大,旅游业已成为支柱型产业
重庆旅游产业的迅速发展,除了表现在旅游总收入、总人数的逐年增长外,同样表现在旅游的基本建设上。
2004年通过对外招商、横向联合、自筹等多渠道筹措资金39.5亿元,用于旅游发展。
其中:在重庆市旅游结构资金3630万元的启动下,开发项目33个,带动社会资金4.53亿元。
在一些重点旅游区(点)的基础设施、配套服务设施和专项旅游产品的开发上取得了明显进展。
2004年,重庆旅游总收入已相当于重庆国内生产总值的10%,旅游业已成为重庆市的重要支柱型产业。
2)旅游产品体系完善,结构丰富,满足市民多样需求
从“钓鱼古城”史迹文化游、“大足石刻”世界遗产游、“神秘
乌江”世外桃源游、“长江三峡”高峡平湖游、“巴渝名镇”古镇风情游、“魅力重庆”山城都市游、到“三山一林”自然生态游、“西部金三角”跨省周边游、“抗战风云”历史文化游、“温泉湖泊”休闲度假游,重庆市目前全力打造的十大旅游精品系列工程,建立起了重庆体系完善、结构丰富的旅游产品,充分满足了市民欣赏风光、探询古迹、放松休闲、开阔眼界、增长知识的多样需求,并被众多媒体、旅行社评为2005年全国十·一黄金周十大精品旅游线路之一。
2005年,在第十届中国重庆三峡国际旅游节的推动下,以高峡平湖、峡谷风光为代表的三峡旅游蓬勃发展。
武隆、北碚等区县大力发展攀岩探险、山水观光、温泉度假等特色旅游,成效显著。
2005年红色旅游升温,成为重庆旅游业发展新亮点。
亚太城市市长峰会成功举办,也带动重庆会展服务业跨越式发展。
3)市场整体消费水平逐步提高,未来市场消费潜力巨大随着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重庆的消费结构由生存型向发展型和享受型升级,对服务产品需求不断增长,服务性消费支出在总支出中的比重逐步上升。
2005年1-9月城乡居民收入增加,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26.83元,人均消费性支出6474.98元。
城市居民服务消费2105.96元,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为32.52%,同比增长0.53个百分点。
居民家庭开支分流明显,“吃、穿、用”消费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明显下降,医疗、交通、教育、住房等消费支出比重普遍上升。
休闲旅游成为城镇家庭新的消费热点,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日益提高。
4)近郊旅游日渐火热,农家乐延长游客逗留时间
近年来,周末到近郊旅游的人日渐增多。
近郊游绝大部分为“周末一/两日游”,古镇磁器口、南山、北温泉、大足石刻、万盛黑山谷、北碚金刀峡、南川金佛山、永川茶山竹海、重庆野生动物世界
等近郊景区的游客接待量保持持续增长趋势,今后假期旅游的重心将逐渐转到周边郊游。
此外,农家乐是目前市场上已经成熟的近郊休闲娱乐项目,大都建在山水林木、花香鸟语的优美环境中,规模大小各异,市场取向有别,各有特色。
它集吃、住、游、乐于一体,可供高、中、低层次人群的消费。
5)餐饮消费异常旺盛,休闲娱乐成为生活必要部分
重庆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享誉全国的火锅和川菜,不断创新的江湖菜,自成一派的渝菜系列,历史悠久的饮食文化加上随时代翻新的花样。
据相关政府网站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重庆餐饮业零售额达到132.11亿元,比上年增长23.1%,占重庆200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3.8%,餐饮消费在重庆异常旺盛。
重庆人崇尚休闲娱乐,懂得享受生活,即便平时工作再忙,闲暇之余也不忘休闲娱乐。
在与市民的访谈中,了解到重庆人最具代表性的娱乐项目是打牌,无论哪个阶层,都以打牌为主要娱乐项目,唯一有所区别的就是消费档次和消费环境不同。